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能源基建数字化,一场“场景优先”的行业进化论

时间:2025年11月06日 17:22

(来源:品茗科技

2025年7月,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启动,将能源工程推向公众视野。在当前国内基建版图中,能源项目占比持续攀升,而如何解决细分场景的复杂性,成为能源基建数字化的核心命题。在这一背景下,品茗科技深入能源基建一线,聚焦海上光伏、储能、火电等典型场景,通过数字化手段为行业提质增效。

01 离岸场景:能源数字化的海上实战

海上光伏是光伏产业的新业态,也是能源项目中典型的“离岸场景”,其数字化难度远超陆上项目。

以河北华电昌黎海上光伏项目为例,该项目作为河北省首个海上光伏示范工程,地处渤海湾,用海面积达7025亩,施工区域分散在距岸5-11公里的海域,平均水深8-13米。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可达7.7亿千瓦时。

▲方案交流方案交流

品茗技术团队在项目初期发现了一个关键痛点:海上网络覆盖。传统方案倾向于自建专网,成本高且运维复杂。而通过前期调研发现,当地移动公司已在海上部署5G基站,可直接复用现有基础设施。

这一发现使项目网络成本大大降低,更解决了数据实时传输的可靠性难题。而解决了网络的问题,只是数字化的第一步,更多的挑战源自场景的复杂性

华电昌黎海上光伏项目主要施工区域分为四部分,分别为曹妃甸区陆上拼装场、海上光伏区域、定向钻+海缆敷设工区和升压站工区。不同于传统的陆上新能源项目,海上光伏项目海陆协同难、施工工艺复杂、管理难度大,受天气影响更大。

品茗科技基于项目特点,为项目搭建数字孪生平台,对标段内主要营地、拼装厂、海上光伏施工区、全线地形地貌1:1还原,实时整合打桩进度、物资入场排期数据,解决进度与质量监控难题。

针对船舶管理,品茗科技开发的协同调度系统接入海事局AIS数据,可实时追踪船舶位置、航速,依据国际防碰撞规则自动预警,甚至纳入秦皇岛海上演习等特殊干扰因素,优化调度方案

此外,海上光伏项目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天气。品茗开发的智能气象系统,以施工区域为中心点,构建30公里和60公里双层监控网络,能精准预测未来96小时“施工适宜度”,让项目在复杂海洋环境中实现高效推进。

02 厂区升级:储能与火电的精细管理

如果说海上光伏的核心是“离岸适配”,那么储能项目的数字化则聚焦“大空间精细管理”。

江苏淮安盐穴压气储能发电项目,占地面积296亩,规划建设两台300MW/1200MWh非补燃式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发电机组,是目前国内储能规模最大、转换效率最高、全国产化的“首台套”项目。

该项目厂区占地广,塔机、履带吊等大型设备多,人员跨区作业导致监管盲区。传统BIM+GIS管理模式虽能呈现厂区布局,但实时性不足,难以应对设备超载、人员违规等动态风险。

品茗科技的解决方案围绕“实时感知+闭环管理”展开,通过AI高点机器人结合AR实景平台,将现场摄像头画面实时反馈至指挥中心,相比传统技术,现场情况反馈速度更快了。同时,现场为大型机械配备了智能监管系统,管理人员可远程定位设备异常,通过PDCA流程即时整改,隐患整改率达100%。

▲系统部署▲系统部署

淮安项目的实践,让品茗技术团队对厂区类能源电力项目的核心业务特点有了更深刻的把握。在后续多个火电厂项目中,针对分区管控的需求,品茗技术团队在前期技术框架基础上进行升级。

通过建立电厂实景三维地图,将高风险区域(如风机区、锅炉区)设置多级电子围栏,通过网格划分实现分区管理,同时将人员定位系统与视频监控深度联动——当工人在靠近两区边界时,系统就会及时提醒,再加上实体隔离,大大降低误闯风险;管理者可随时调取人员实时轨迹与区域监控,把“盯现场”变得更轻松。

在能源基建数字化进程中,品茗科技逐渐沉淀出一套“场景优先”的方法论:理解业务是起点,数据融合是关键,闭环管理是保障。这种“场景优先”的策略,不仅让中国华电、江苏国信等客户实现效率提升与风险降低,更为能源项目数字化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唯有回归场景、回应场景,才能真正为能源基建注入数字生命力。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