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浦发银行行长谢伟:在核心赛道上持续深耕 全力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时间:2025年11月04日 11:14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魏倩)浦发银行没有让市场失望——今年三季度,该行交出了一份延续增长的成绩单,营收净利、息差、不良率等关键经营指标持续向好,拨备覆盖率为近十年最好水平,展现出较强的经营成长性。

2025年是浦发银行“数智化”战略提升年,其“五大赛道”叙事继续支撑业绩延续稳健;在重要股东等接力支持下,该行顺利完成了史上最大规模银行转债转股,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以浦发转债高比例完成转股为新起点,浦发银行行长谢伟表示,将聚焦主业,在核心赛道上持续深耕,全力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推动全行经营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新阶段。

经营成长性凸显

稳健扩表之下,浦发银行三季度业绩延续向好态势,净利润增速较上半年进一步加快,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经营成长性进一步凸显。

数据显示,该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1322.80亿元,同比增长1.8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8.19亿元,同比增长10.21%。

盈利指标方面,年初至报告期末,该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67,较上年同期上升0.42个百分点。

在三季报中,浦发银行阐释了经营效益增长的逻辑:一是服务实体经济能级有效提升,聚焦重点赛道、重点区域与重点行业,加快信贷投放,集团贷款总额(含票据贴现)较上年末增加2806亿元,增长5.20%;二是强化主动资产负债管理,母公司日均生息资产中信贷(不含票据贴现)占比同比提升约2.58个百分点,低收益资产压降近千亿元,净息差降幅明显收窄,呈现企稳向好态势;三是负债管理精细优化,多渠道拓宽负债来源,集团存款总额较上年末增加4727.58亿元,增长9.19%;母公司存款付息率比去年同期下降38bps,为利息净收入稳定筑牢基础。

息差确有企稳之态。中金公司银行业分析员张帅帅等在其研报中测算,该行三季度净息差(期初期末平均)环比提升6bp至1.44%。

息差的企稳,推动了浦发银行净利息收入对营收的贡献提升。该行三季报显示,报告期末,其利息净收入比营业收入为67.74%,较上年同期上升1.34个百分点。

资产质量方面,浦发银行延续“控新降旧”并举策略,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实现“双降”。截至9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29%,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98.04%,较上年末上升11.08个百分点,为近十年来最好水平。

资本夯实弹药足

对于业绩保持增长的浦发银行而言,今年最大的一件事莫过于其500亿元转债高比例转股。

浦发转债自2020年5月4日起进入转股期,至2025年10月27日到期。此间,浦发银行通过引入“白衣骑士”以及公司重要股东的接力参与,成功完成“债转股”——该行三季报披露,报告期末,累计已有人民币约498.37亿元浦发转债转为公司普通股,转股率99.67%,累计转股股数为占浦发转债转股前公司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额的13.4701%。

“浦发转债以高比例顺利完成转股,创下了A股市场可转债单笔最大规模市场化转股新纪录,这是市场与投资者对浦发银行发展战略和长期价值的高度认可。”谢伟谈到三季度业绩时,如是评价。他强调,本次转股金额全额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将有效提升资本充足率,显著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供给能力。

中金公司上述研报称,近期浦发转债顺利完成转股,测算Q3以来帮助浦发银行补充资本约351亿元、静态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0.5%。

浙商证券分析师梁凤洁等在其研报中认为,展望未来,随着资本弹药补足,浦发银行经营向好趋势有望延续,盈利表现有望优于行业大势。

全力冲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阶段,眼下距离年底不足两月,各家银行都进入年末冲刺和来年“开门红”蓄势阶段。

谢伟表示,将全力冲刺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四季度金融工作,紧盯风险防控不放松,“要以更优异的经营业绩、更稳健的发展步伐,切实回报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各界的信任。”

据记者了解,浦发银行近期将通过发布并购金融联盟战略行动方案、加快落地支持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行动方案18条举措等,进一步激活发展新动能,为“十四五”圆满收官贡献浦发力量。

“十四五”收官,也意味着“十五五”开局。随着近期“十五五”规划建议的出炉,未来金融发展的方向亦基本明确,包括着力提升金融适配性等等。

谢伟谈到了新征程上浦发银行的主要发展方向:将紧密围绕国家规划部署,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重要抓手,全面提升服务能级。

浦发银行还将积极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深度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主场优势,通过持续深化自贸区金融创新、提升跨境服务能力、参与金融要素市场建设等举措,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提升。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