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国产AI芯片、处理器、存储器行业调研

时间:2025年11月04日 07:46

(来源:智能计算芯世界)

一、核心技术趋势:架构创新与先进封装驱动行业升级

1. 高性能计算(HPC)与 Chiplet 技术

  • Chiplet(芯粒):通过模块化设计将芯片拆分为独立功能裸片(如计算、存储、I/O),依托 TSV(硅通孔)、CoWoS 等先进封装实现高密度互联,解决传统 SoC 良率低、成本高的痛点。国际巨头(Intel、AMD、NVIDIA)已规模化应用(如 NVIDIA Grace CPU、AMD Instinct MI300 GPU),国内厂商(芯砺智能、天数智芯)正推进车载、智算场景落地,UCIe 标准统一加速生态兼容。
  • HPC 芯片多元化:CPU(海光信息龙芯中科)、GPU(景嘉微、沐曦)、FPGA(复旦微电安路科技)、ASIC(寒武纪、地平线)等分工明确,其中 AI 服务器驱动 GPU/NPU 需求激增,国产厂商通过异构架构(如 “CPU+NPU+GPU”)追赶国际水平,部分产品(如沐曦曦思 ®N 系列)在智算中心实现商用。

2. 先进封装与高带宽存储(HBM)

  • CoWoS 封装:台积电主导的 2.5D 封装技术,通过硅中介层实现芯片与 HBM 的高密度集成,NVIDIA GPU 采用该方案后算力密度提升 4 倍,国内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已突破 CoWoS 封装技术,支撑国产大算力芯片量产。
  • HBM 技术迭代:HBM 通过 3D 堆叠 DRAM 实现超高带宽(HBM3e 达 1.2TB/s)与低功耗,2024 年三星、SK 海力士、美光产能分别达 130k、125k、20k 片 / 月;国产厂商(长鑫存储)加速 HBM3 研发,预计 2025 年实现量产突破,适配 AI 服务器、高端 GPU 场景。

3. 存算一体与 RISC-V 架构

  • 存算一体:突破冯・诺依曼架构 “存储墙” 瓶颈,将计算融入存储单元,代表厂商(知存科技、后摩智能)推出边缘端存算芯片,能效比传统芯片提升 10-100 倍,应用于智能语音、健康监测;国际趋势显示光基存算(如曦智科技光子芯片)能效再提升 10 倍,国内中试线已实现 6 寸铌酸锂晶圆量产。
  • RISC-V 开源生态:中科院 “香山” 处理器(南湖架构)SPECCPU 分值达 10 分 / GHz,SiFive Essential 系列支持 8 种核心配置,国内厂商(阿里平头哥、算能科技)基于 RISC-V 开发 AI 加速芯片,在边缘计算、汽车电子场景逐步替代 ARM 架构。

二、国产厂商竞争力排名:头部企业引领细分赛道

1. 综合排名(上市公司 TOP10)

排名

公司

类别

核心优势

总得分

1

海光信息

处理器

x86 兼容服务器 CPU,适配金融、互联网数据中心

517.8

2

紫光国微

处理器

特种集成电路 + 智能安全芯片,车规级认证齐全

517.7

3

黑芝麻智能

AI 芯片

车规级自动驾驶芯片,L3/L4 场景量产交付

512.1

4

江波龙

存储器

嵌入式存储 + SSD,车规 / 工规级产品全覆盖

438.9

5

国科微

处理器

高清解码芯片,安防、广电领域市占率领先

428.1

2. 细分赛道 TOP10(核心代表)

  • AI 芯片:黑芝麻智能(512.1)、地平线(363.5)、寒武纪(258.8)领跑,聚焦自动驾驶(黑芝麻华山系列)、边缘计算(地平线旭日系列),非上市公司中燧原科技、算能科技在智算中心场景表现突出。
  • 处理器:海光信息、紫光国微国科微占据前三,覆盖 x86 服务器 CPU、FPGA、视频处理器,复旦微电 FPGA 在工业控制领域市占率国内第一。
  • 存储器:江波龙(嵌入式存储)、北京君正(DRAM)、德明利(存储主控)领先,长江存储(3D NAND)、长鑫存储(DRAM)为国产存储 IDM 龙头,打破海外垄断。

三、厂商技术画像:细分场景差异化布局

1. AI 芯片:自动驾驶与智算中心为核心战场

  • 车载场景:黑芝麻智能(华山系列,算力 200TOPS)、地平线(征程 6,支持 L4 自动驾驶)、芯驰科技(车规级 SoC)实现前装量产,客户覆盖蔚来、理想等车企。
  • 智算场景:寒武纪(MLU370,支持大模型推理)、燧原科技(云燧 T20,适配智算中心)、壁仞科技(BR100 GPU,算力 512TOPS),部分产品能效比达 29.3 TFLOPs/W(接近国际水平)。
  • 边缘场景:云天励飞(DeepEye100,低功耗)、嘉楠科技(勘智 K 系列,RISC-V 架构),适配智能家居、安防监控。

2. 处理器:通用与专用协同发展

  • 通用 CPU:海光信息(Hygon D 系列,x86 兼容)、龙芯中科(LoongArch 架构,信创市场主力)、兆芯(开胜系列,服务器 / PC 全覆盖)。
  • GPU/FPGA:景嘉微(JM9 系列,国产图形 GPU)、沐曦(曦云 C 系列,智算加速)、复旦微电(PolarFire 系列,工业 FPGA)。
  • 专用处理器:富瀚微(视频编解码 SoC)、全志科技(智能座舱芯片)、星宸科技(IPC 监控芯片),在细分领域市占率超 30%。

3. 存储器:从芯片到解决方案全覆盖

  • 存储芯片:长江存储(3D NAND,Xtacking® 架构)、长鑫存储(DRAM,1β 制程)、兆易创新(NOR Flash,全球市占率第二)。
  • 存储模组 / 主控:江波龙(FORESEE 品牌,工业级存储)、佰维存储(SSD,数据中心场景)、德明利(存储主控,移动存储市占率领先)。
  • 特色存储:澜起科技(内存接口芯片,全球市占率超 40%)、聚辰半导体(EEPROM,智能手机供应链核心供应商)。

四、行业挑战与未来展望(结合补充搜索)

1. 现存挑战

  • 技术瓶颈:高端 GPU(如 NVIDIA H100)、HBM3e、光基芯片等核心技术仍依赖海外,国产产品在算力密度(差距约 2-3 倍)、能效比(差距 1.5 倍)上需突破。
  • 生态短板:RISC-V 架构软件工具链不完善,AI 芯片缺乏统一开发平台,部分厂商(如华为昇腾)需自建生态。
  • 供应链风险:先进制程(3nm 及以下)、高端封装设备依赖进口,地缘政治加剧产能不确定性。

2. 未来趋势(至 2030 年)

  • 硬件性能跃迁:AI 芯片算力密度将突破 1000 TOPS,HBM4 带宽达 2TB/s,光基芯片、量子混合架构在特定场景(药物研发、金融风控)落地。
  • 场景深度渗透:自动驾驶(L4 级芯片渗透率超 50%)、AI PC(端侧支持 7B 大模型)、工业智能(边缘存算芯片普及)成为增长引擎。
  • 生态自主可控:信创市场驱动国产 CPU / 存储器市占率提升至 30%,RISC-V 架构在物联网、汽车电子领域替代率超 20%,形成 “芯片 - 软件 - 应用” 闭环。

五、核心结论

国产 AI 芯片、处理器、存储器行业已形成 “头部引领、细分突破” 格局,在车规级 AI 芯片、存储 IDM、特种处理器等领域实现国产替代,但高端算力芯片、先进封装技术仍需追赶。未来 5 年,随着 Chiplet、HBM、存算一体技术成熟,叠加 AI 与智能驾驶需求驱动,行业将迎来 “技术迭代 + 场景放量” 双重机遇,头部厂商(海光信息、长江存储、黑芝麻智能)有望成长为全球细分领域龙头。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