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京东内蒙古亚洲一号全景图。
项目建设现场,钢筋林立、焊花飞溅;车间一线,机器轰鸣、生产繁忙……金秋时节,祖国北疆一个个重大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刷新“进度条”,奏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劲号角。
重大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今年以来,内蒙古以重大项目谋划行动为引领,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发挥项目建设在稳增长、扩投资、增动能中的支撑作用,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批批关乎未来发展的优质项目、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一处处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正积聚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在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3.2亿元的内蒙古长城计算机智能制造基地一期项目建设热潮涌动。该项目依托中国长城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实现从芯片、主板到整机关键部件的全链条国产化,真正做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生产整机20万套、服务器5万套,年产值可达5亿元,不仅填补了巴彦淖尔市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领域的空白,更将推动建成内蒙古西部地区重要的计算设备生产基地。
在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飞鹤(阿鲁科尔沁旗)二期乳品深加工项目建设正酣。目前,项目塔楼已封顶,立体库基础施工进入收尾阶段,整体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预计2026年12月建成投产。该项目是中国飞鹤承接国家工信部脱盐乳清产品供给能力提升“揭榜挂帅”任务的首次规模化实践,未来将有效破解国内乳清粉、乳铁蛋白等核心配料“卡脖子”难题,推动乳业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为中国乳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核心动能。项目总投资2.2亿元,其核心在于打造全自控连续式系统的先进膜技术乳制品深加工生产线,投产后年可产脱盐乳清9000吨、酪蛋白5600吨,年产值将突破8.8亿元。
近日,南大光电(乌兰察布)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高纯电子级三氟化氮成功获批,这标志着乌兰察布市新材料产业迈入规模化、高技术化发展新阶段。项目位于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计划总投资8亿元,项目充分发挥“技术+资源”双重优势:既依托南大光电在技术研发与人才集聚方面的优势,又深度融合乌兰察布市氟硅矿产与清洁能源资源,推动形成“资源+技术+市场”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项目建成后,总产能预计达到17200吨,将成为全球规模领先、产能最大的三氟化氮生产基地。同时,项目每年可贡献税收约3000万元,创造超过200个就业岗位,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提升。
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就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作出系列部署。顶层设计下,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审批部门、要素保障部门完善健全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联动重大项目谋划体系。今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重大项目谋划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印发。内蒙古22个部门、12个盟市依据《实施方案》印发各自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量化工作目标、压实工作责任,形成“1个实施方案+N个工作方案”。
内蒙古各级各部门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将所有项目纳入库中动态管理、专人负责、精准调度,全面加强协调联动、信息共享,提高了项目谋划、分析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截至三季度末,内蒙古开复工重大项目3341个,完成建设投资8099亿元,较去年同期(7720亿元)增加379亿元,增长4.9%,完成年度计划的80%。”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
项目建设的“加速度”,离不开营商环境的“硬支撑”。今年,内蒙古各盟市创新服务方式,以助企行动为牵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零距离”为企业服务,常态化开展“企业拉问题单子、政府来解题”,形成问题收集、分办、解决、反馈的闭环,着力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巴彦淖尔市实现了重大项目建设立项审批、用地规划、施工许可等33个审批事项“一站式”办理,开通涉企政策“码”上查服务,推行“政策+解读+兑现”服务新模式,围绕科技创新、农业发展、水利建设等14个行业建立惠企政策信息库。
鄂尔多斯市则创新实施“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审批,推行“多证联发”极速审批新模式,有效破解传统审批环节繁、周期长、成本高等制约因素,建立“牵头部门统筹、相关部门协同”运转机制,实现“拿地即开工”,让企业深切感受到“鄂尔多斯速度”。目前,鄂尔多斯市已为方宇化肥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新型肥料项目等多个项目提供“多证联发”服务,解决了企业“多头跑、重复交”的问题。
“我们将继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好联审联批工作机制和专项工作组作用,全面推动‘容缺受理、并联办理’,确保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建设。二是推动年初计划中还未开工以及‘十五五’清单中可争取今年开工项目尽早开工,做好‘冬施工程’,力争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三是压实各盟市责任,千方百计全力完成年初既定目标,为稳投资和稳增长做出贡献。”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李永桃
编辑:耿欣
审核:韩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