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扬州日报-扬州网
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通讯员 扬人才 朱锰 滕越
记者 周晗 马惠敏
10月20日—26日,13个设区市共同参与的“江苏人才周”在北京举办。市委组织部(人才办)赴北京、东北开展“1场大赛+2场校园日+4场引才对接+11场招聘会”等系列活动,以最大诚意广纳贤才、力促合作,吸引集聚更多高校毕业生选择扬州,更多高成长项目落地扬州,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1场“绿扬金凤”人才创新创业大赛
吸引12个项目同台竞技
东北地区是我国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为吸引更多东北地区航空产业人才创业项目落地扬州,助力产业科创名城建设,10月27日上午,“绿扬金凤”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低空经济及智慧能源产业专场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成功举办,12个优质项目现场路演,最终“变电站防潮防凝露解决方案项目”获一等奖,“全国产化浅层高精度地下空间绿色勘察监测一体化装备项目”“高分子电热膜供热材料项目”获二等奖,“新型光织物平台赋能低空经济的安全显示新生态项目”“应禾新型热管理项目”“基于多模态智能服务的安防机器人以及特种机器人的产品研发与产业化”获得三等奖。
据介绍,本次专场赛部分获奖项目还将与全年14场产业人才专场赛部分获奖项目参加总决赛一较高低。其中专场赛一等奖项目落地扬州,符合条件且通过负面评审后可直接获得“绿扬金凤计划”100万元资助,也可参加答辩争取最高1000万元资助资金。
2场人才校园日
让高校学子沉浸式体验扬州
10月26日、27日,第32期、第33期扬州人才校园日分别走进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展城市推介、专场招聘、学子座谈、非遗展示、美食品尝等活动,让“追梦来扬 州到爱才”的城市引才IP闪耀大学校园。
在北京科技大学,我市江都区与北京科技大学共建先进轻质高温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6所北京高校与扬州建立高校引才联络站;在北京科技大学设立“追梦来扬 青年人才联络站”。北京科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3所高校在亚威机床等6家重点企事业单位设立就业实习实践基地;高温TiAl合金叶片制备产业化项目等8个人才科技项目签约。47家重点企事业单位、914个高质量岗位现场招聘,共收到简历534份,其中硕士以上占比89%。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扬州向该校学子发出“来扬州,一起感受诗与远方;来扬州,一起拥抱机遇与成长;来扬州,一起成就美好与未来”的“扬州邀约”,邀请更多青年人才来扬就业创业、安居乐业。
黑龙江科技大学与扬州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联络站”,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4所高校建立扬州市高校引才联络站;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扬州设立“学生政务实习实践基地”;进行“园院”融合协同创新合作等4个校地合作签约、大口径扫描棱镜新材料研发项目等4个“揭榜挂帅”项目签约、超精密加工装备研发项目等4个人才合作项目签约。组织全市47家重点用人单位、1083个人才需求现场招聘,共收到简历589份,其中博士24份、硕士254份、本科311份。
4场引才对接
推动更多高层次人才汇聚扬州
为深化央地合作、校地合作,活动期间,我市拜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赴吉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开展科技镇长团“两访三对接”活动。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双方围绕深化共建生物制造产才融合集聚区等重点工作开展交流;在吉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双方围绕科技镇长团、科研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开展交流,合作共建哈尔滨工程大学(宝应县)成果转化分中心、宝应县科技镇长团协同创新联盟东北地区联络处;扬州化工园区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签约4个人才科技合作项目;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双方围绕光电产业发展进行交流,见证曙光光电与长春光机所相关技术开发合同签约。
11场招聘会
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向扬而来”
10月25日,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对接”活动中,我市分别组织苏北人民医院、扬州中学、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航机载系统共性技术有限公司等9家用人单位、155名人才需求现场招聘,共收到简历225份,其中博士60份、硕士164份、本科1份。在省委组织部主持的北京大学专场宣介会上,我市江都区真武镇党委书记李庚作为在苏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分享她选择江苏、留在江苏、扎根基层的体会。
此外,我市还赴燕山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吉林师范大学7所高校进行现场招聘(共11场),累计收到简历2746份,其中博士80份、硕士1269份、本科1397份。
责任编辑: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