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新生儿降临本是全家乐事。然而,有一位宝宝刚出生一天,便被宣布生命告急。
“当时感觉天都塌了!”10月31日,32岁的琳琳(化名)对记者说。3天前,她的宝宝刚刚降生,便出现了频繁呕吐,小小的肚子如鼓一般胀。10月27日中午,琳琳一家怀抱着新生儿从巴彦淖尔市某医院紧急转入包钢三医院普外科/小儿外科。
看着皮肤薄如蝉翼的小家伙,包钢三医院普外科/小儿外科主任代玉泉小心翼翼地进行了查体,并迅速安排洗胃、腹部X线等检查。
“孩子是个早产儿,体重仅为1.8公斤,体重极低,肚皮上肠形明显,各器官发育都不成熟,像一件极其精密的‘瓷器’,任何操作都须万分小心。”代玉泉说。
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新生儿的病因被锁定——先天性回肠闭锁。
“这意味着孩子的一段肠道从出生就是‘死胡同’,乳汁无法通过,如不尽快手术,将很快因肠梗阻、肠穿孔或严重感染而危及生命。”代玉泉说。
时间就是生命!面对这个体重超低、日龄极小的特殊患儿,包钢三医院立即启动危重新生儿救治绿色通道。同时普外科/小儿外科、新生儿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火速集结,进行术前讨论。
“这台手术有两大难点:一是患儿体重太轻,血容量极少,术中任何微小的出血和液量波动都可能是致命的;二是他本身就是一个‘低耐受’体,麻醉风险和术后恢复关都是巨大挑战。”代玉泉指出。
麻醉科为患儿量身定制了精准的麻醉方案和生命体征监护计划;新生儿科团队严阵以待,负责术中和术后的生命支持。一切准备就绪,只为给这个脆弱的小生命赢得最大的生机。
手术台上,挑战远超预期。在纤细如发丝的婴儿肠道上动刀,比在显微镜下“绣花”还要艰难。汗水浸透了代玉泉的手术衣,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正在重新连接的“生命通道”上。
代玉泉以其精湛娴熟的技术,清洗肠道,精准切除闭锁的肠段,再将两端细若面条的肠管进行端端吻合。每一个动作都轻柔、精准、稳定,确保吻合口完美通畅,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肠道的血供。
“手术成功!”一个半小时后,代玉泉如释重负地抬起头,一句简短的话语,让守候在外的琳琳一大家子人瞬间红了眼眶。

手术过程。
术后,患儿的腹胀逐渐消退,但医护团队的守护并未结束。专业的医疗护理团队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着孩子的各项指标,精细化计算着每一毫升的输液量和营养支持,如同呵护一颗珍贵的幼苗,帮助他一步步度过感染关、营养关。

代玉泉和术后患儿。
经观察,目前,孩子恢复良好。孩子的奶奶和姥姥一见到代玉泉就掉眼泪,感激不已。
从命悬一线到重获新生,这台高难度新生儿肠闭锁手术的成功,不仅挽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更给一个家庭了希望。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王坤
二审:冯雪玉
三审: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