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天海通范世铭:做低空经济的“安全护航者”

时间:2025年10月31日 16:49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李丹 李雁争)当无人机物流穿梭于城市楼宇、低空游览航线串联起山海风光,“低空经济”已从概念变为触手可及的场景。在此赛道上,广东天海通科技以“通天探海”为初心,深耕反无人机安全保障领域,成为低空经济的“安全护航者”。

近日,天海通科技总经理范世铭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从产业现状、企业布局到未来规划,深度解读低空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同时揭开了这家技术型企业的发展逻辑。

未来3-5年是企业的积累期

谈及当前低空经济的产业现状,范世铭用“初级阶段、百家齐发”八个字精准概括。“现在的低空经济,就像刚起步的赛道——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各职能部门职责划分不够清晰,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流程。”但这种“不清晰”恰恰孕育着机遇,在他看来,正是这种“八仙过海”的市场格局,让具备技术实力和精准定位的企业能提前占位。

对于行业未来走向,范世铭的判断清晰而笃定:未来3-5年是低空经济的“成长期”,也是企业的“积累期”。“这个阶段,政策会通过示范项目试点逐步明确,从空域管理到跨部门协同,整个体系会慢慢完善;3-5年后,就是真正的爆发式增长。”他尤其看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先发优势——作为全国低空经济政策“先行先试”的核心区域,大湾区不仅有完善的产业链、聚集的头部企业,更有活跃的应用场景驱动。“这里的物流、文旅、教培需求已经很成熟,对低空经济的推进是全国的‘亮点’,我们身处其中,能第一时间获取资讯、提前布局研发,这是近水楼台的优势。”

在范世铭眼中,低空经济的长期价值远超短期红利。“它不是小赛道,而是能撑起万亿级体量的新基建,而且会持续很久。”他的信心源于三点:中国低空经济的战略高度全球顶尖、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全球最完善、核心技术专利数量全球领先。“未来不只是国内发展,更能走向世界,把我们的低空技术和产品带出去,这是行业的大方向,也是我们的机会。”

坚守“安全防范”细分赛道

“通天探海”,天海通的名字里藏着最初的定位——围绕低空经济,以无人机反制为核心,做产业链的“低空安全定制服务商”。从成立之初,这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企业,就把重心放在了“解决实际问题”上,如今已形成四大核心产品系列:固定式“金钟罩”、车载式“乾坤盾”、手持式“霸王枪”,以及便携式单兵系列。

“我们的产品没有花架子,全是按市场需求来的。”范世铭直言,天海通的研发逻辑是“应用反推”——先把场景研究透,再定义产品的功能和指标。比如针对低空航线安全,他们打造了从“前端探测”到“后端管控”的完整方案:在航线沿线布设探测设备,精准识别“黑飞”或威胁目标,再联动应急、公安、交通部门做黑白名单管控,让低空飞行“看得见、管得住”。这种“以需求为导向”的研发,让产品形成了独特优势:探测距离更远、打击范围更广、稳定性更强,“同行很难追上,客户也认可——我们的产品总能超出他们的预期。”

目前,天海通的业务处于低空经济产业链中游,聚焦“基础建设”环节,但范世铭已有了向下游延伸的规划。“基础设备建好后,客户需要长期的维护、保养,需要更精准的定制化服务,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而支撑这一布局的,是企业100人左右的研发团队——尽管这给成本管控带来了压力,但范世铭认为“值得”。“我们是技术型公司,对产品较真,哪怕为了一个参数、一个指标,多花几倍研发成本也愿意。毕竟低空安全是底线,产品不过硬,再大的机遇也抓不住。”

面对行业“内卷”,范世铭的应对策略很明确:不盲目跟风,坚守“安全防范”细分赛道。“低空经济涉及的领域太多了,做设备、做规划、做通信的公司一抓一大把,但我们就聚焦工业航线安全、安全管控平台,把这一件事做好,足够支撑企业成长。”这种“专注”也体现在投资逻辑上——不追逐热点,只围绕低空安全做技术探索,“为客户侧和管理侧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保障平台,这是我们不变的方向。”

让更多国家认可“天海通”的安全方案

“现在的核心是‘过好冬天’——我们要广积粮、深挖洞,把产品和技术夯实,等低空经济的曙光来。”谈及短期目标,范世铭的态度务实,而“借助资本力量”是他口中的重要抓手。目前,天海通已在开始和资本对接,计划通过产业资本加持,进一步加强研发实力。“有了资本支持,我们就能专心做擅长的事,把更多精力放在技术突破上。”

而中长期规划,范世铭的计划是:国内、海外两条腿同步走。在国内,未来三年的核心是“建生态、扩规模”:深度绑定大湾区及全国的合作伙伴,把低空安全保障方案嵌入更多试点项目,形成规模效应;在海外,依托中国低空技术的全球领先优势,加快市场开拓。“这次厦门投洽会,我们就是来对接海外合作伙伴的——中国的低空产业链完善、成本有优势、技术领先,走出去很有底气。”

范世铭对开拓海外市场有信心。“中国人勤快、学东西快,我们的技术沉淀和产业链优势,去任何国家都能适应。至于当地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不是障碍。”而天海通的海外核心竞争力,依然是“产品”——经过多年打磨,其反无人机设备在稳定性、先进性和性价比上,在国际市场都有足够竞争力。“中国的低空产品在海外市场占比本来就高,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产品推出去,让更多国家认可‘天海通’的安全方案。”

最后谈及技术突破方向,范世铭认为,“无人机更新太快了,反无人机技术很容易落后,所以未来我们会加大研发投入,在探测距离、打击精度上持续突破,跟上无人机的迭代速度。”他希望脚踏实地:“今年争取做到2亿营收,明年向3-5亿目标冲,把每一步走稳,做低空安全领域里靠谱的‘护航者’——等行业爆发时,我们自然能抓住机遇。”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