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银战略观察家)
“
10月29日,上海银行产业研究院成立揭牌暨首批产业赛道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上海银行董事长顾建忠、行长施红敏分别亲自担任上海银行产业研究院院长、执行院长。
顾建忠表示,拜访了很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处、科研院所、孵化器等,发现很多0-1阶段的“早小硬”企业普遍面临两道坎:“技术价值难被看懂”以及“长周期资金难匹配”。针对这两道坎,需重塑两个逻辑:“重塑科创企业风险评价逻辑、重塑科创金融风险收益平衡逻辑”。
为此,上海银行确立“做转化孵化的首选行,初创成长的陪伴行”愿景,推进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而研究院是体系落地的关键一环。
上海银行产业研究院要发挥三大作用:一是输出专业能力,聚焦高新技术领域出成果、提理念;二是支撑专业评价,重塑科技企业信用和风险收益逻辑;三是培养专业人才,让一线团队成长为“懂金融、懂技术、又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
一直以来,国有大行普遍设有专门的研究部门,有些还配备了首席经济学家团队,主要为宏观政策研判和战略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近些年,宏观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低速,呈现出“L型”运行特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经营压力,融资意愿与融资能力双双下降,贷款需求不足。与此同时,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存贷利差不断收窄,银行传统盈利模式受到冲击,中小银行的盈利压力日益加大。
与此同时,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乃至农商行纷纷开始建立研究院、研究中心等专业机构,强化市场研究能力,逐步形成体系化、专业化的研究体系。
与国有大行侧重宏观经济与政策研究不同,股份制银行及中小银行设立研究部门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产业研究、支撑资产业务发展。通过深入研究重点产业链、区域经济与客户群体,这些银行能够更好地识别行业机会、优化授信结构、支持特色产业布局,实现从“被动放贷”向“主动投放”的转变。研究部门正逐渐成为银行业务创新与风险防控的重要支撑力量。
在设立研究机构的中小银行中,兴业银行尤其突出。该行于2015年6月成立了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兴业研究”),是国内首家银行系独立法人研究企业。
之后,兴业银行于2022年在福州成立了“兴业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院”,面向场景金融、智慧金融等方向;于2023年在香港成立“兴业东南亚研究院”,侧重东南亚宏观、金融市场、人民币国际化等研究方向。
据不完全统计,其他成立专门研究机构或部门的中小银行还包括:
招商银行:招商银行研究院,总行直属的研究/智库平台,包含宏观经济研究所、资本市场研究所、行业研究所、区域研究所等部门,拥有 40 余名研究员 ;
浙商银行:设有金融研究院、产业研究院、财富管理研究院和金融科技研究院“四大研究院”;
浦发银行:设有浦发银行金融市场研究院;
中信银行:设有相关研究部门或智库;
民生银行:设有相关研究部门;
北京银行:设有北京银行研究中心;
江苏银行:设有江苏银行研究院;
南京银行:设有南京银行金融研究所;
上海农商银行:设有科技金融行业研究院;
北京农商银行:设有知识产权科技金融联合实 践中心(与外部机构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