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间,西南基建龙头四川路桥(600039.SH)披露2025年三季度报告。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732.81亿元,同比增长1.95%;归母净利润53.00亿元,同比增长11.04%;单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5.20亿元,同比增长59.72%,总资产2549.44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6.33%。公司业绩实现了同比为正,特别是单三季度业绩,同比增长近60%,在建筑板块中表现亮眼。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297.45亿元,同比增长14.00%,环比增长44.75%;归母净利润25.20亿元,同比增长59.72%,环比增长150.69%;扣非净利润25.04亿元,同比增长61.60%,环比增长165.26%,增长动能强劲,释放出向好的业绩信号。
订单充沛支撑业绩 高股息彰显投资价值
三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拓市场、加强储备优质项目资源,在手订单持续增长,各项生产经营工作稳步推进。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中标项目380个,累计中标金额971.73亿元,同比增长25.16%。其中,第三季度单季中标项目162个,中标金额249.32亿元,同比增长34.60%,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从业务结构看,公司基建业务表现尤为亮眼,前三季度累计中标金额826.67亿元,同比增长26%,占总订单比例的85%,核心主业战略地位保持稳固,在蜀道集团的支持下,其经营质效持续彰显。房建及其他业务也发展稳健,增速分别达19%、6%。
业务拓展方面,四川路桥在深耕四川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省外与海外业务。报告期内,省外及海外市场中标项目80个,金额约209亿元,成功中标福银高速湖北段改扩建等重点项目,省外市场进一步巩固。海外市场持续突破,继科威特经适房项目后再次签约同类项目,并中标坦桑尼亚多个灌溉修复工程,显示出在民生基建领域的竞争力。
在建工程方面,多项重点工程取得关键进展。其中乐西高速、久马高速、成南扩容等多条高速公路及隆黄铁路项目进入冲刺阶段,有望年内建成通车;达州绕城、西香高速等续建项目已进入全面施工,镇广高速BC段、天眉乐高速等建设提速;郎川高速、川红高速等新开工项目也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在做好主业经营的同时,公司还始终将投资者回报作为长期战略,高股息特性下“红利资产”属性日益凸显。2025年3月,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四川路桥未来三年(2025年度-2027年度)股东回报规划》,规划期内每一年度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低于当年度归母净利润的60%,该分红比例位列A股建筑主流央国企第一梯队,在所在基建板块中处于领先地位。
区域基建空间广阔 科技赋能打开增长新局
2024年,相关机构在《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中明确,四川省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是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根据《四川省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2022—2035年)》,2035年全省高速公路总规模计划达到约2.0万公里,而截至2024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10310公里,未来仍有翻倍空间,长期建设需求景气度十足。
作为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子企业、四川交通系统首家A股上市公司,四川路桥将长期深度受益于四川省区域发展的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持续释放。蜀道集团作为省交投平台有望获得主要省内投建份额,而四川路桥在蜀道集团独特的投建一体商业模式支持下,能够长期保证高质量订单,推动自身现金流优化,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科技智能在基建领域的普及应用,更为四川路桥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年9月,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体系落地部署,建成一批“人工智能+交通运输”标志性创新工程。
四川路桥已率先将AI、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广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报告期内投用了国内首个“无人化”钢桥梁智能料库,可同时满足超10个万吨级钢结构桥梁项目的生产制造需求;“隧道施工场景四足具身智能巡检系统”利用机器狗实现隧道环境感知与风险预警,将隧道施工风险处置效率提升50%以上。
9月,公司人工智能研发团队打造的“数据要素驱动的AI工程建设赋能平台”聚焦施工行业智能化痛点,构建“云-边-端”协同架构,AI助手可覆盖智能问答、审查、方案编写辅助等功能,斩获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四川分赛“开放性创新赛道”三等奖。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四川路桥“AI+基建”赋能下订单持续高增、区域基建需求释放,叠加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擦亮“川桥制造”金字招牌,基建实力及品牌认可度持续提升,稳增长预期下,公司有望加速实现业绩与估值的双重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