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五部门发免税店新政!四大亮点引爆1200亿增量市场

时间:2025年10月31日 10:26

(来源:浙商证券融资融券)

1、五部门免税新政促行业扩容,三类企业或最受益

据财联社消息,近日,五部门印发《关于完善免税店政策支持提振消费的通知》,明确自11月1日起完善免税店政策,旨在进一步发挥免税店政策支持提振消费的作用,引导海外消费回流,吸引外籍人员入境消费。

政策主要从四方面完善了免税店政策:一、明确口岸及市内免税店销售国产品视同出口;二、品类扩容覆盖新需求;三、将口岸免税店设立等审批权下放至省级部门;四、支持线上预订。当前国内免税市场呈“海南领跑、多元补充”格局。艾瑞咨询预计,免税店数量2025-2030年将累计新增近200家。而新增的市内免税店到2030年将实现1200亿元年消规模,年均增速13.3%。可关注三类主体:受益规模扩容的龙头运营商、受益审批下放的区域供应链龙头、受益国货入店的老字号企业‌‌‌‌。‌‌‌‌‌‌‌‌‌‌‌‌‌‌‌‌‌‌‌‌‌‌‌‌

2、美暂停“对华海事、造船业301调查措施一年”,为港口航运业注入确定性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10月30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介绍,美方将暂停实施其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措施一年。美方暂停实施相关措施后,中方也将相应暂停实施针对美方的反制措施一年。

美方暂停海事调查后,中国航运企业赴美航线附加费压力显著减轻。同时推动外贸企业物流成本下降。随着中美之间贸易阻碍的减少,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主要枢纽港的北美航线集装箱吞吐量2025年四季度环比明显增长。此外,美国暂停造船业301调查后,我国高端造船市场有望进一步在海外拓展。近年来,随着中国成为全球多数经济体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对我国港口航运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政策面近年来也持续发力,扶持航运业转型升级。机构预计,2025-2030年全球海运贸易量年均增速达3.2%,中国份额将提升至35%,其中跨境电商物流需求年复合增长率超25%。此外,绿色航运技术(如氢燃料船舶)市场规模2025年达800亿元,2030年或突破2000亿元。中美海事航运制裁暂停为我国港口航运业注入确定性,在政策扶持与产业升级共振下,A股相关板块估值修复与成长潜力并存,可关注龙头航运企业及绿色技术领先标的‌‌‌‌‌‌‌‌‌。‌

3、供需错配推动六氟磷酸锂价格快速上行,关注拥有自供能力的一体化企业

据财联社消息,自9月中旬以来,六氟磷酸锂价格开启快速上行通道,最近更是出现了跳跃式上涨。截至10月27日,国产六氟磷酸锂现货均价报97500元/吨,价格区间95000~100000元/吨,单日上涨4500元/吨,涨幅显著。

本轮六氟磷酸锂价格快速上涨,核心驱动力源于供需格局的短期严重失衡,供需错配推动价格跳跃式上涨,而非成本推动。供需失衡导致六氟磷酸锂的库存不断降低,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10月17日,六氟磷酸锂库存已降至1340吨的低位,市场呈现缺货状态。六氟磷酸锂作为电解液核心材料,其价格上涨已传导至电解液环节。对于锂电池行业整体,关键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可能增加电芯生产成本,但在新能源车销售旺季和储能需求强劲的背景下,成本压力有望部分向下游传导。四季度为新能源市场的需求旺季,供需紧平衡状态有望延续,六氟磷酸锂价格或将继续上涨。六氟磷酸锂价格的快速上涨凸显了产业链供需结构的变化,有望修复锂电池上游材料企业的盈利能力,关注拥有六氟磷酸锂自供能力的一体化企业‌‌‌‌‌‌‌

4、河南加快钢铁行业重组整合,1.2万亿市场迎来技术迭代窗口期

据财联社消息,日前,《河南省钢铁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印发 ,其中提到,加快企业重组整合。支持省内外优势企业通过增资持股、交叉换股、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整合省内钢铁资源。

近年来,国内钢铁行业在政策引导下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此次河南省发布政策,重点支持短流程炼钢、氢冶金等低碳技术应用,目标到2027年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5%。在“产能置换+技术升级”双轮驱动下,钢铁行业长期存在的产能过剩与同质化竞争难题得以缓解。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预测,政策红利下,2025年国内高端钢材市场规模将突破1.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5%,其中新能源汽车用钢、海洋工程用钢等细分领域需求增速超10%。2025-2030年行业将迎来技术迭代窗口期,数字化与低碳化融合将催生新增长极,预计2030年全球钢铁市场规模达2.3万亿美元,中国占比超40%。在政策扶持下,钢铁板块迎来结构性机会。可关注低碳技术领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公司;以及区域整合受益方‌‌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博览财经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浙商证券认同或赞成其观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亦不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投资者不应将本信息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以本内容取代自己的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浙商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