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商报消息 半导体设备公司长川科技(300604.SZ)经营业绩增长。
2025年三季度,长川科技的业绩创单季度新高,同时,2025年前三季度的业绩也创下历史新高。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8.65亿元、7.88亿元,均同比倍增。
对此,长川科技表示,销售需求持续增长、成本费用控制得当,带动了公司收入和利润的大幅增长。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除了行业景气度较高外,长川科技一直致力于自主研发,以提升竞争力,目前公司研发人员占比50%以上,已拥有海内外专利超1150项。
近日,长川科技31.32亿元定增事项获受理,这是其2017年上市以来规模最大的再融资计划,此次募集资金将有七成用于半导体设备研发项目。
第三季业绩创新高
公开资料显示,长川科技成立于2008年4月,主要从事集成电路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家致力于提升我国集成电路专用测试设备技术水平、积极推动集成电路装备业升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公司于2017年4月17日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根据最新披露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三季度的业绩创单季度历史新高,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6.12亿元、4.38亿元、4.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04%、207.60%、217.11%。
在此基础上,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7.79亿元、8.65亿元、7.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05%、142.14%、128.89%。
对此,长川科技称,主要系销售需求持续增长,引起报告期内收入的大幅增长。而在收入大幅增长、成本费用控制得当的背景下,使得公司利润大幅增加。
2025年前三季度,长川科技的毛利率继续保持高位态势,达到54.48%,此前从2017年到2024年公司毛利率均超过50%。2025年前三季度,长川科技的净利率则稳中有增,为22.86%,较2024年的12.82%,增加了10.04个百分点。
持续加码半导体设备研发
目前,长川科技在日本、上海、北京、成都、哈尔滨、苏州、内江、长沙、合肥等地设有分支机构,并先后并购新加坡AOI设备制造商STI、日本SATO公司半导体事业部和马来西亚测试设备制造商EXIS。
作为半导体设备企业,长川科技一直在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推进产品迭代更新。2022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6.45亿元、7.15亿元、9.67亿元、7.11亿元。
同时,长川科技大力推进技术团队的建设,培养了一支技术精湛、专业互补、勇于创新的专业研发队伍。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研发人员2135人,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51.80%,核心技术人员均具有半导体测试设备专业背景和丰富产业经验,为公司持续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可靠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长川科技上市以来规模最大的再融资计划近日迎新进展。公司于10月28日发布公告称,其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申请获深交所受理。公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1.32亿元(含),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半导体设备研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此次募投的“半导体设备研发项目”实施主体为长川科技、杭州长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长川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长川科技(苏州)有限公司,项目实施周期为5年,项目投资总额为38.39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金额21.92亿元,约占募集资金总额的70%。
该项目是在长川科技现有集成电路专用设备技术的基础上,把握当前我国关键集成电路设备国产化的契机,拟通过购置研发设备,投入相应的研发人员、材料和其他必要资源迭代开发测试机、AOI设备。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公司产品技术深度,推动测试机、AOI设备的进口替代进程,还可以完善公司的设备产品线,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本次发行募集资金中的9.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有利于满足公司日益增长的营运资金需求,为公司业务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长江商报记者 徐阳
视觉中国图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