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江楚雅
弘信电子整体经营状况持续向好。
10月29日晚间,弘信电子(300657.SZ)发布2025年三季报。2025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5亿元,同比增长24.75%;实现归母净利润9051万元,同比增长65.47%。
弘信电子表示,归母净利润增长的一大原因为AI业务高速增长。
近年来,AI算力业务已成为公司重点发力方向,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82亿元,同比增长33.85%。
公司始终坚持研发创新,增强技术实力。2020年—2025年前三季度,近六年公司研发费用累计达7.53亿元。
业绩稳定增长
弘信电子是柔性电路板(FPC)龙头,主营业务为柔性印制电路板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产品以高精密度挠性印制电路板为主。
受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影响,公司2021—2023年业绩连续三年亏损。不过,2024年公司业绩好转,实现营业收入58.75亿元,同比增长68.91%;归母净利润5681.57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94亿元,同比增长15.01%;归母净利润5399.31万元,同比增长9.85%;扣非归母净利润4750.62万元,同比上升705.74%。其中,FPC业务收入达16.94亿元,同比增长11.57%,产业地位进一步稳固。
10月29日,弘信电子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第三季度公司营收为20.56亿元,同比增长45.72%;归母净利润为3652.17万元,同比增长558.30%。
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5.50亿元,同比增长24.75%;归母净利润为9051.48万元,同比增长65.47%。
弘信电子表示,盈利增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一是FPC业务毛利率大幅提升,实现扭亏为盈;二是AI业务高速增长,持续贡献利润。
布局AI算力成果初显
在消费电子业务之外,弘信电子积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AI算力业务。
2023年公司提出“ALL IN AI”战略,构建起“算力底座+大模型+AI应用”全栈生态,在AI算力业务的技术研发、市场拓展、核心资源储备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AI算力业绩在2024年开始兑现,当年公司实现相关业务收入19.88亿元,同比增长5303.3%,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1%提升至33.84%。
2025年上半年,AI算力业务表现尤为突出,实现营业收入14.82亿元,同比增长33.85%,且经营结构大幅优化。其中,高毛利的AI算力资源服务业务营收达2.35亿元,同比激增3321.30%,占AI算力业务总营收的比例达15.86%,成为拉动板块盈利的核心动力。
公司明确表示,AI算力资源服务具备稳定盈利属性,将为后续经营业绩提供持续支撑。此外,公司规划的庆阳128亿元智算中心及绿色智能数字基础设施项目,被定位为“前瞻卡位AI算力业务的关键战略节点”,项目落地后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算力领域的竞争优势。
2025年以来,弘信电子频揽算力订单。5月,其控股子公司厦门燧弘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甘肃燧弘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与B公司、X公司签署技术服务合同及硬件采购合同,合同金额分别为1.77亿元、3.85亿元,合计5.62亿元。6月30日,公司两家控股子公司又签署合计3.73亿元的算力合同,涉及AI业务服务。
为推进AI算力业务布局,公司始终坚持研发创新。财报显示,2020年—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21亿元、1.49亿元、1.35亿元、1.08亿元、1.23亿元、1.17亿元,近六年研发费用达7.53亿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含子公司)已获得授权专利633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12项、实用新型专利515项、外观设计专利6项,技术实力进一步增强。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