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周期拐点已至 炼化龙头盈利估值双修复在即

时间:2025年10月30日 23:06

(来源:兴园化工园区研究院)

2025年9月26日,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将石化化工行业纳入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重点支持领域,提出2025—2026年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的目标。方案提出坚持“控炼减油增化”,严控新增炼油产能,严格执行产能减量置换,合理确定乙烯、PX等新增产能规模和投放节奏,重点支持老旧装置节能降碳、柔性化改造及“减油增化”示范项目,提高化工原料收率,降低成品油产出,推动炼化行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

结合今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解决低价无序竞争”的要求,当前炼化行业正处于新一轮“反内卷”关键节点。市场普遍认为,行业需告别“规模竞赛”,以产能退出或限制政策为抓手,呼应“控炼减油增化”导向,推动由“量增”向“质升”转型,且近年来海外产能加速出清带来的全球产业格局重构,也将为行业景气回升提供支撑。

近日,中国民营炼化龙头荣盛石化发布了2025年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78.15亿元,归母净利润8.88亿元。其中公司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86亿元,同比增长1427.94%,环比第二季度增长1992.91%。从荣盛石化第三季度净利润实现了同比、环比双增长的情况来看,中国炼化行业的周期性拐点已至。

“扩张”到“瘦身” 炼油行业迎变局

2025年无疑是炼化行业转折之年。按国家发改委要求,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须被锁死在10亿吨以内,而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炼油产能约9.5亿吨,扩能潮临近终点,总量与政策“红线”一步之遥。政策信号极其清晰:总量只减不增,唯有合规方能存活。

(图源:钢联能化)(图源:钢联能化)

卓创资讯最新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仍有约4880万吨规模不足200万吨的小产能尚未退出,占现有炼能约5%。此外,炼能在200(含)至300(含)万吨/年的产能有1.45亿吨,占比约15%。截至2025年,中国乙烯产能中20年以上装置占比约12%,丙烯产能中20年以上装置占比约21%。这些老旧产能多集中在传统工艺路线,在政策持续加码下,老旧产能淘汰或改造将提速,行业加速迈向规模化、高端化。若未来行业政策对退出产能规模进一步升级,产能优化出清仍有广阔空间。

机构观点认为,当前成品油需求已触及天花板,乙烯、PX等关键化工品自给率大幅提高,结构性供需矛盾凸显。“政策端对新增炼能的闸门正在收紧,‘十五五’期间炼油产能净淘汰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更严格的产能退出机制有望在未来2—3年落地,行业集中度与产能利用率同步提升,行业龙头企业如荣盛石化、恒力石化等将迎来盈利与估值的双重修复。

海外产能退潮” 全球供给端现拐点

视线转向海外,10月14日,LG化学决定关闭其大山HDPE工厂,核心原因在于韩国石化产业正面临严重的盈利能力挑战,迫使行业进入结构性调整与业务重新部署阶段。行业层面,大山HDPE工厂的关停拉开了韩国石化“结构性瘦身”序幕:乐天化学正与HD现代商谈出售大山2号裂解装置50%股权,YNCC已于8月无限期停运丽川50万吨/年乙烯装置,韩华道达尔亦计划2026年前关闭1号芳烃联合装置。韩国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7年韩国将累计退出220万吨/年乙烯、180万吨/年聚乙烯产能,相当于全国总产能的18%,以缓解结构性供需矛盾并换取绿色转型空间。

今年以来,欧洲能源危机正触发一轮“关停潮”。欧洲方面,由于受俄乌冲突影响,高昂的能源及碳税成本对制造业形成冲击,欧洲化工行业产能利用率从之前的接近82%下跌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74%,欧洲地区大量石化装置退出。2024年欧洲炼油、乙烯产能已分别降至1502万桶/天、2127万吨/年,较2020年累计退出77万桶/天、104万吨/年。进入2025年之后,欧洲石化装置退出有加速迹象,根据统计,当前有11套乙烯装置合计570万吨产能计划在2025年及之后退出,涉及巴斯夫、陶氏、利安德巴赛尔、壳牌、道达尔等诸多能源化工巨头,欧洲石化产能的退出大势所趋。

大西洋彼岸,美国页岩革命带来的乙烷红利也进入尾声。2016—2024年美国乙烯产能大增55%至4468万吨/年后,行业ROE快速回落至6%,部分企业2025年一季度已出现亏损。除雪佛龙菲利普斯208万吨项目外,美国乙烯扩产基本结束,全球乙烯新增产能中枢将从年均473万吨下移至228万吨。

海内外供给收缩 景气周期蓄势待发

国内政策落地与海外产能出清,双双把全球炼化链条推向“减速挡”。“国内供给侧改革+欧美产能出清”的双重作用下,全球炼油、乙烯增速均步入下行通道。BP与RBN数据显示,2025—2029年全球炼能年均增量仅42万桶/天,不足过去十年均值的一半;海外乙烯净新增也将大幅放缓。市场观点认为,若国内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叠加海外主要市场产能周期调整的协同效应,石化行业有望在2026年前后迎来新一轮景气向上周期。

从“大炼化”跑马圈地,到“减量化、高端化”成为主旋律,中国炼化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供给侧变革。当“反内卷”号角与全球产能出清协同调整,属于石化龙头的高质量发展时代或许已悄然启幕。机构观点普遍认为,本轮“反内卷”政策将重塑炼化行业格局,叠加全球供给侧协同调整,炼化行情将开启景气新周期,尤其是具备规模、技术、碳效率优势的龙头企业如荣盛石化等将持续受益。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