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淘金ETF)
有色金属ETF、锂电池ETF、电池ETF。
1.赣锋锂业(002460)
作为国内锂行业龙头,公司构建了从锂资源开发到锂电池生产的全产业链布局,在阿根廷、澳大利亚拥有多处优质锂资源项目,保障原材料稳定供应。2025年三季度财报表现亮眼,单季净利润飙升至5.57亿元,虽主营业务收支基本持平,但受益于储能与新能源汽车赛道爆发带动锂价回暖,叠加投资Pilbara带来的4.2亿元公允价值收益,盈利弹性显著。当前碳酸锂价格已从底部反弹至每吨8万元左右,按公司现有产能与成本测算,若价格站上10万元/吨,利润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公司持续加码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与下游主流电池厂商深度绑定,有望充分享受行业景气周期红利。
2.天齐锂业(002466)
全球领先的锂产品供应商,核心资产为控股的澳大利亚Greenbushes锂矿——全球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锂辉石矿之一。2025年三季报实现业绩扭亏为盈,1-9月净利润1.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57.01亿元,三季度单季净利润0.95亿元,同比增长119.26% 。盈利改善得益于锂矿定价周期缩短、历史定价机制错配影响减弱,以及联营公司SQM业绩增长带来的投资收益提升。财务状况持续优化,截至三季度末资产负债率30.50%,现金流储备强劲。张家港年产3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已产出合格产品,后续可实现碳酸锂柔性切换,产能释放将进一步增厚利润。此外,公司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深化产业链合作,垂直一体化战略持续落地。
3.华友钴业(603799)
全球钴行业领军企业,总市值达1243.83亿元,稳居能源金属板块前列。公司在刚果(金)布局优质钴矿资源,构建了“钴矿开采-钴盐冶炼-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的完整产业链。在三元电池需求稳步增长的背景下,公司钴产品出货量持续稳居全球前列。同时,公司前瞻性拓展镍、锂业务,形成多元能源金属布局,降低单一品种价格波动风险。近期受益于有色金属行业供给调控政策,叠加海外部分矿山减产带来的供应扰动,钴价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公司与宁德时代、LG新能源等国际电池巨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三元材料需求增长将直接带动公司业绩释放。
4.永兴材料(002756)
公司形成“不锈钢+锂电”双主业驱动格局,在能源金属领域布局纵深显著,总市值247.02亿元。锂电业务方面,拥有江西宜丰茜坑锂云母矿资源,采用先进的锂云母提锂技术,生产成本具备竞争优势。目前已建成年产1万吨碳酸锂产能,产品主要供应国内主流电池企业。2025年以来,随着锂价反弹,公司锂电业务盈利能力快速修复。同时,公司延伸产业链至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形成“锂矿-锂盐-正极材料”的一体化布局,提升产品附加值。不锈钢业务提供稳定现金流,支撑锂电业务持续扩张,双主业协同效应显著,抗风险能力与盈利弹性兼具。
5.盛新锂能(002240)
国内锂盐生产核心企业,总市值226.54亿元,产业链布局覆盖锂矿开采、锂盐冶炼及锂电池回收。公司在澳大利亚拥有云母锂矿项目,在非洲布局锂辉石矿资源,通过多元化资源布局保障原材料供应。现有锂盐产能包括4.5万吨碳酸锂、1.5万吨氢氧化锂,产能规模位居行业前列。公司积极响应“双碳”政策,大力发展锂电池回收业务,已建成年产5万吨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项目,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降低原材料成本。近期锂价反弹叠加产能释放,公司业绩有望持续改善。此外,公司与下游动力电池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协议,锁定销售渠道,保障营收稳定性。
6.腾远钴业(301219)
国内钴产品细分领域龙头,总市值207.04亿元,专注于钴、镍等新能源金属的研发与生产。公司产品涵盖氯化钴、硫酸钴、四氧化三钴等,广泛应用于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制造。在资源端,公司通过长期协议锁定刚果(金)等地区的钴矿供应,保障原材料稳定。公司深耕钴冶炼技术,产品纯度与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电池企业的合格供应商资质。随着三元电池在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占比提升,高纯度钴盐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凭借技术与客户优势,有望实现营收与利润双增长。近期有色金属板块主力资金流入64.10亿元,公司作为细分龙头将直接受益。
7.寒锐钴业(300618)
国内较早布局钴产业链的企业,总市值157.17亿元,拥有从钴矿开采到钴盐、钴粉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公司在刚果(金)拥有自有矿山,同时通过合作矿山扩充资源储备,原材料自给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有效抵御钴价波动风险。现有年产2万吨钴盐、5000吨钴粉产能,产品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硬质合金等领域。公司重视技术研发,在钴粉制备领域形成核心专利,产品性能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获得国内外客户认可。随着新能源汽车与储能行业需求扩张,公司钴盐产品出货量稳步增长。近期海外钴矿供应扰动加剧,钴价有望持续回升,公司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改善。
8.博迁新材(605376)
能源金属粉体材料领域龙头,总市值148.07亿元,专注于镍粉、钴粉等金属粉体的研发与生产。公司产品主要用于动力电池、MLCC等高端制造领域,凭借超细粒径、高纯度等优势,成为三星SDI、村田制作所等国际巨头的核心供应商。在生产工艺上,公司采用先进的气相法制备技术,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毛利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随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提升,对高端金属粉体需求增长,公司持续扩产以满足市场需求。近期公司加码海外产能布局,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有望在全球能源金属粉体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
9.西藏矿业(000762)
国内盐湖提锂龙头企业,总市值138.63亿元,拥有西藏扎布耶盐湖的独家开采权。扎布耶盐湖是全球第三大、亚洲第一大锂盐湖,锂资源储量达210万吨,且镁锂比低,提锂成本优势显著。公司采用“太阳池结晶法”进行盐湖提锂,技术成熟且绿色环保,现有年产5000吨碳酸锂产能。随着盐湖提锂技术持续升级,公司产能有望逐步释放至1万吨以上。近期锂价反弹叠加政策对盐湖提锂产业的扶持,公司业绩弹性凸显。此外,公司积极拓展锂盐深加工业务,计划建设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提升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增厚利润空间。
10.融捷股份(002192)
深耕锂产业链的核心企业,总市值125.15亿元,拥有四川康定甲基卡锂辉石矿资源。该矿山锂资源储量丰富,品位较高,为公司锂盐生产提供稳定原料保障。公司现有年产1万吨碳酸锂、1.5万吨氢氧化锂产能,产品质量达到电池级标准,主要供应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同时,公司延伸产业链至新能源汽车领域,通过参股企业布局整车制造,形成“锂资源-锂盐-新能源汽车”的协同发展格局。2025年以来,随着锂价从底部回升,公司锂盐业务盈利能力快速修复。此外,公司推进矿山技改项目,提升采矿效率,未来产能释放将进一步增强盈利弹性。
11.洛阳钼业(603993)
全球大型综合性矿业公司,在能源金属领域布局深厚,拥有刚果(金)TFM铜钴矿——全球最大的在产铜钴矿之一。该矿山铜、钴资源储量丰富,年产钴金属量超3万吨,稳居全球前列。在镍资源方面,公司拥有印尼镍矿项目,规划年产6万吨镍金属,切入动力电池镍原料供应领域。2025年受益于有色金属行业供给调控政策,叠加下游新能源需求增长,公司钴、镍业务盈利显著改善。公司财务状况稳健,现金流充沛,持续加大资源勘探与产能扩张力度。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公司作为铜、钴、镍等多品种能源金属供应商,将充分享受行业景气红利。
12.雅化集团(002497)
国内锂盐生产骨干企业,拥有从锂矿开采到锂盐冶炼的完整产业链。公司在澳大利亚参股Core Lithium锂矿项目,保障锂辉石原料供应,同时在四川布局锂云母资源,实现原材料多元化。现有年产6万吨锂盐产能,包括碳酸锂与氢氧化锂,产品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与储能领域。公司与特斯拉、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协议,销售渠道稳定。2025年三季度以来,锂价持续反弹,公司锂盐业务毛利率稳步回升。此外,公司民爆业务提供稳定现金流,支撑锂电业务持续扩张,双主业发展模式提升抗风险能力。
13.西藏城投(600773)
聚焦西藏盐湖锂资源开发的核心企业,拥有西藏麻米湖和结则茶卡盐湖的开采权。两座盐湖锂资源储量合计超100万吨,且伴生硼、钾等资源,综合开发价值较高。公司采用先进的盐湖提锂技术,目前已建成年产3000吨碳酸锂中试线,产品达到电池级标准。随着技术成熟,公司计划将产能提升至2万吨/年。近期政策加码盐湖提锂产业,公司项目获得重点扶持,有望加速产能释放。同时,公司房地产业务提供资金支持,保障锂电业务持续投入,未来有望在盐湖提锂赛道实现突破。
14.中矿资源(002738)
全球稀有金属领域领军企业,在能源金属领域布局锂、铯、铷等多个品种。公司拥有非洲津巴布韦Bikita锂矿,该矿山锂资源储量大、品位高,年产锂精矿超50万吨。同时,公司在澳大利亚布局锂矿项目,进一步扩充资源储备。现有年产2万吨锂盐产能,产品包括碳酸锂、氢氧化锂,主要供应国内外电池企业。公司深耕稀有金属勘探与开发多年,技术实力雄厚,在锂矿开采与冶炼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随着全球锂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凭借资源与技术优势,盈利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15.江特电机(002176)
以锂云母提锂为核心的能源金属企业,拥有江西宜春锂云母矿资源,该地区锂云母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公司采用先进的锂云母提锂工艺,生产成本较低,现有年产1.5万吨碳酸锂、5000吨氢氧化锂产能。公司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业务,形成“锂资源-锂盐-新能源装备”的产业链布局。2025年以来,锂价反弹带动公司锂盐业务盈利改善,同时新能源装备业务订单持续增长。公司持续加码技术研发,提升锂云母提锂效率,未来产能有望进一步扩张,在锂云母提锂赛道确立领先地位。
以上内容仅基于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