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五矿发展)

砥砺奋进五年路
扬帆起航新征程
——五矿发展“十四五”科技创新成果回顾
五矿发展紧紧围绕“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属矿产集成供应商和产业综合服务商”战略愿景,坚持以“资源+技术+贸易”三轮驱动推进业务转型,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四五”期间,公司将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仅将其视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利剑,更作为塑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支撑,我们系统性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研发平台支撑,加强科技项目建设,推动科技成果产出,在服务国家金属矿产资源安全保供、促进行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中展现了担当与作为。
科技体系构建方面
公司系统谋划、全面布局。依据集团公司“五个聚焦”战略导向,构建起“产业筑基-科技引擎-要素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确立“1+N+X”科技创新组织架构,完善“科技投资委员会-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单元”三级决策机制。制度层面,公司建立健全以《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管理制度》为核心的科技制度体系,同步制定《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明确管理内容、规范流程、厘清权责,推动直管企业同步完善相关制度,形成全覆盖、分层级的科技治理新格局。公司还积极组织开展多元创新活动,如党纪学习教育与科技政策解读、举办创新能力系列培训,组织“五小”创新活动等,营造浓厚创新氛围。2024年共举办科技创新活动15场,涵盖培训、评审、论坛和调研多个维度,通过培训、评审、论坛与调研多措并举,以练促学、以评促优,全年为公司储备了一批科技创新项目。
图为大宗商品供应链数字化安全防控平台
科技研发平台提升方面
公司聚焦金属矿产主业,构建了多层次、体系化的创新平台布局,已形成“省市级-企业级”平台体系。在矿产资源高效开发、铁合金清洁生产、高端紧固件研制等关键领域取得多项阶段性突破,为行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图为五矿发展举办创新能力培训
重大技术攻关方面
公司系统推进多项重大技术攻关,取得系列突破。在配矿研发方面,依托产学研构建的铁矿微观矿相数据库,攻克烧结矿质量预测与成本优化难题,形成高性价比配矿方案,助力钢铁原料智能绿色转型。选矿、筛分与冷压技术协同发展:选矿实验室完成一期建设,快速生成经济性选矿方案,建立筛下粉原料数据库。尾矿商业化应用实现重大突破,首创铁尾矿人造免烧结细骨料技术,实现“零排放”,申请发明专利并参与一项地方标准编制。大宗商品产业互联网平台整合全链条资源,通过“二方交易+客户协同+第三方平台”模式提供一站式供应链服务。数字化供应链建设打造云链通、仓储加工及一单制三大平台,实现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此外,受托管理的苏州天隆联合相关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综合技术研究所攻关高端航空紧固件五大核心工艺,实现相关产品国产化替代,保障国家航空产业链自主可控。
图为五矿曹妃甸AI智能配矿平台
科技成果产出方面
“十四五”期间,公司累计获得专利近百余项,主导或参与6项国家标准制定,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更引领了产业规范化发展。中国矿产下属湖南铁合金公司以工程技术中心为平台,推进“铁合金加工生产线技术改造及智能升级”及除尘灰等固废物循环综合利用等项目深度合作,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五矿钢铁下属五矿新港长春钢材加工有限公司入选吉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龙腾云创成功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五矿物流参与《多式联运单证业务流程规范》国家标准编制,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五矿曹妃甸“基于炼铁多目标系统优化的一体化配矿技术”荣获中国五矿“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苏州天隆五金集团有限公司获批苏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搭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这些突出成果充分彰显了公司在核心技术攻关、行业标准制定、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全链条科技创新实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矿发展以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和系统推进的科技实践,全面展现“十四五”期间昂扬奋进的姿态,以实际行动向新中国成立76周年、中国五矿建司75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