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深城交发布全国首个“数据要素×能碳大模型”平台,构筑低空零碳发展新基座

时间:2025年10月30日 13:00

(来源:深城交

10月28日至29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在深圳成功举行,作为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深城交”)承办“低空经济新基建与零碳场景规模化应用”平行论坛,围绕“智联低空·零碳共生”主题,汇聚了相关政府部门、科技界、企业界代表,深入探讨了低空通信、充换电网络及空域管理等关键议题,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绿色发展处处长陈兴、深城交首席数据官鄢全文等出席了论坛,深城交发布了“智‘绘’降碳-能碳协同计算服务平台”与“电力充储放一张网3.0”两项创新成果,展现了在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与低空经济发展方面的技术实力。

陈兴处长在论坛致辞中表示,深圳作为全国碳达峰试点城市和低空经济综合示范区,单位GDP能耗与碳排放强度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已突破900亿元,建成起降场站483个,并率先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立法,为城市绿色转型与低空协同降碳提供了示范经验。

深城交交能枢纽PDT研发总监 张天泽

深城交现场发布的“智‘绘’降碳-能碳协同计算服务平台”,是全国首个“数据要素×能碳大模型”的多方能碳协同计算服务平台。该平台融合深城交十余年交通碳排放和智慧城市辅助治理研究经验,联合国内外碳排放研究机构、高校等伙伴,深度整合多维度能碳大数据与AI大模型技术,构建了覆盖“算碳-测碳-观碳-评碳-控碳-降碳”的全流程碳管理能力,核心价值在于运用创新技术,为城市、园区、企业等多层级对象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涵盖从摸清底数、精准预测,到科学评估与智能施策的全流程,有效应对碳排放核算难、路径不清、效益难评等行业痛点。

深城交交能枢纽PDT产品总监 郝雨松

与此同时,深城交详细介绍了自主研发已在深圳落地应用的“电力充储放一张网3.0”,打造支撑低空经济与交能融合发展的智慧能源底座,实现了对分布式资源的全量接入与智能化管理,通过智能选址仿真,构建“重卡换电+兆瓦级闪充”等多元补能模式,融合多维数据实现车网互动供需匹配与精准引导,利用交能融合大模型实现负荷预测与协同调控,并动态保障区域能源安全,全面提升城市能源系统的韧性与安全水平。

论坛由深城交交能枢纽PDT副总经理杨德明主持,特邀多位行业专家进行专题分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圳研究院副院长谢华、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博、深城交首席运营顾问胡剑平、深圳市供电局电科院总工赵宇明、亿航智能副总裁伍雅琛、宝安设计集团总规划师梅欣等嘉宾,分别围绕低空新基建、能碳协同、eVTOL场站规划与交能互动等方向分享了前沿观点与实践经验,为低空经济的系统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论坛分享】

《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与实践》

谢  华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圳研究院副院长

谢华副院长系统阐述了低空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路径。在低空经济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行业面临“多主体、多任务、高密度、大流量”运行带来的安全监管与服务效能挑战。核心思路是构建以低空智联网为底座的新型基础设施,通过融合通信、导航、监视等“六张网”,并建设一体化飞行服务管理平台,以实现全流程智能管控。在安全监管方面,需构建覆盖航空器、空域与运行管理的评估体系,从而提升审批效率,为零碳运行提供坚实保障。最后,他以江苏省低空飞行服务平台的“四个一”实践模式为例,指出该范例为低空新基建与零碳场景的规模化融合提供了关键的技术路径与实践支撑。

《面向双碳目标的“交通-电力”协同优化建模与应用初探》

王   博 |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王博教授阐述了面向“双碳”目标的“交通-电力”系统协同优化研究。该研究构建了8760小时级的高精度协同优化模型,模拟并推演了未来40年我国交通与能源系统的演进路径。研究显示,在“交能融合”背景下,电动车、飞行器作为移动储能单元,通过智能充放电可有效参与电网削峰填谷,显著增强系统韧性,并大幅提升风电、光伏等绿色电力的消纳水平,为低空电动飞行器等零碳交通场景的规模化推进,奠定了关键的理论基石并指明了清晰的实施路径。

《深空之城 数智赋能》

胡剑平 | 深城交首席运营顾问、香港科技发展(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

深城交首席运营顾问胡剑平介绍了深城交服务低空经济的顶层设计与系统方案。他指出,创新的 “一中三擎四图五网+BC”总体运营蓝图,旨在系统化破解城市低空资源的管理与运营难题。该蓝图围绕核心空域与航路的投资建设运营权,构建集“空域航路、数智赋能、枢纽引领、通道支撑、节点联动”于一体的低空飞行服务中台,致力打造城市上空的“空中数智高速路网”。目标是推动深圳形成“低空新基建+数字孪生+产业生态”三位一体的发展范式,并通过飞行服务B站等市场化运营实现商业闭环,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构筑坚实基座。

《电动汽车与电网交能融合创新实践》

赵宇明 | 深圳市供电局电科院总工

赵宇明总工分享了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是推动交能融合的关键环节与核心驱动力。车网互动一方面能引导电动汽车在用电低谷充电、高峰放电,有效提升电网灵活性、可靠性与绿电消纳能力,助力交通低碳转型;另一方面,使电动汽车从单纯的“消费者”转变为“消费+调节+储能”多元角色,推动交通与能源系统深度耦合,构建起“源-网-荷-储-车-桩-碳”协同体系。深圳市供电局电科院依托国家及集团重点项目,已初步实现规模化电动汽车与电网的常态化互动,目前正致力于推动“车-桩-路-网”资源的更高效配置与利用。

《低空经济全链洞察与趋势展望》

伍雅琛 | 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副总裁

伍雅琛副总裁指出,低空经济作为新的战略增长极,正从“新质生产力”向“新质消费力”加速转化。她强调,低空是尚未充分开发的立体空间资源,eVTOL以其纯电驱动、无人驾驶和低成本优势,能有效缓解地面交通拥堵,构建城市30分钟空中交通圈。中国低空经济规模预计2035年将达到3.5万亿元,政策持续推动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其商业化奠定基础。作为行业领军者,亿航智能已实现全球首个“三证齐全”eVTOL航空器的商业化交付,并在广州、深圳等多地推动载人交通、低空游览等场景落地,为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新路径。

《绿色低碳背景下低空智能融合飞行器起降场站设计的实践探索》

梅   欣 | 深圳市宝安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

宝安设计集团总规划师梅欣提出在“双碳”目标与低空经济发展的双重驱动下,构建“低碳布局-零碳设计-生态共生”的智能融合起降场站体系至关重要。作为低空交通网络的“神经末梢”,起降场站需系统性解决“在哪建、建什么、服务谁”的布局问题,并落实“怎么建、如何运营”的实施路径。深圳作为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以“绿色低碳”为核心,通过规划协同与技术集成,已建成一批服务物流、文旅、城市治理等多场景的起降点与产业平台,为低空绿色基础设施的全过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有力助推了“双碳”目标的实现。

未来,深城交将继续深化在智慧交通、低碳能源与低空融合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生态合作,通过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为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与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构筑坚实基座,携手各方伙伴,共同描绘“智联低空、零碳共生”的未来城市新图景。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