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青岛又一次“破纪录”。
10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2025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在京发布。青岛首次上榜全国十大“年度营商环境创新城市”,也是山东省首个上榜城市。

从《报告》本身来看,本次《报告》围绕“市场机制改革、创新要素完善、对外开放提升、监管机制创新、公共服务优化、权益保护健全”六维度指标体系,对我国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GDP过万亿元的经济活跃城市共45座城市的年度营商环境创新情况进行了系统观测。既是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全面展示我国城市营商环境创新的最新成果,同样也是为“十五五”顺利开局贡献营商环境经验参考。
对青岛而言,在这样一份榜单中跻身前十,可以说是城市营商环境领域的一次突破,发展的引领性和硬实力也获得了再一次的认证。

一直以来,优化营商环境就是青岛所关注的重点内容,连续3年在全国工商联开展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位列前十,在《2024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中位居副省级以上城市第八位;“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的典型做法上榜《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为其他城市输送着“青岛经验”。
这些成绩记录着城市的奋斗,更为广大企业树立起在青岛扎根发展的信心。如今青岛在本次评选中再获突破,无疑是进一步擦亮青岛的城市名片,推动城市向更高处攀登。
01
老朋友,新突破
《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是我国营商环境评价领域首份由媒体创办的第三方评价报告,截至目前已连续发布六年。在这六年的时间里,青岛和这份榜单的联系其实十分紧密。
凭借在营商环境“公共服务优化”“监管机制创新”两个维度的创新举措,青岛连续两年入选2022、2023年度《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中的“六维度创新城市”榜单。

在本次2024-2025年度评选中,青岛在维持自身优势,于“对外开放提升”“监管机制创新”板块上榜“六维度专项营商环境创新城市”的同时,更取得了新的突破——首次登上全国十大“年度营商环境创新城市”,也成为山东省第一个登上这一榜单的城市。
“营商环境年度创新城市”是2024年新增的发布项目,旨在对营商环境创新趋势进行动态呈现和科学分析,为衡量城市营商环境年度创新水平提供重要参照。
在这个前提下观察青岛此次的上榜情况,能够发现这座城市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持续进步、不断向前的轨迹。也不难发现,创新,正是支撑青岛取得突破的动力源。

以“对外开放提升”为例,通过不断强化创新,努力推动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进阶。上合示范区持续扩大制度型开放,已推出118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0项获得国家推广。中央法务区涉外法务区,“区关港联合研究中心”“船边直提、抵港直装”“青威一港通”等一批开创性成果,都在不断提升青岛的国际影响力。
在“监管机制创新”方面,青岛海关创新监管服务,优化海铁等多式联运“一单制”海关监管模式,深化“区港一体化”模式应用,综合运用保税、减免税、税政调研等手段完成监管模式的“上新”。在不断地创新下,在青交易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企业也有更好的条件抢抓发展机遇,稳住市场份额。
密集的创新,让青岛在榜单中不断取得突破。这份动能更体现在城市发展当中,为城市的未来带来更多可能。
02
做好“店小二”
人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店小二”形象,热情的态度、周到的服务,是店家生意兴隆的关键。此次入选,不仅意味着“青岛实践”成为全国标杆,更见证了城市将“店小二”精神内植为服务基因,外显为竞争优势,擦亮了城市新名片。

从顶层设计着力,青岛动态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机制,从出台《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到《青岛市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再到配套制定《关于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构建起优化营商环境的“四梁八柱”,而随之而来的便是办事效率更加高效、落地体验更加便捷通畅。
由上而下的政策施行,需要落地场景的检验,而项目进展、企业体验则是验收的直观标尺。近年来,青岛积极推动政府角色从“管理者”向“服务者”深刻转变:

一方面,组建营商企服“金牌团队”,配强服务力量,以服务山姆会员店山东首店项目为例,主动上门提供 37 次服务,研究解决问题 32 个,保障项目仅用时两个多月就实现落地到开工。
另一方面,青岛的营商环境建设,还从服务单个企业或项目,升维至塑造整个产业的综合生态竞争力。作为开放型城市,青岛通过完善“通关一点通”、强化黄河流域“11+1”关际一体协同、实施“7×24 小时”预约通关制度,推动贸易产业规模与质量双提升。截至今年9月,作为制度创新的先行区,青岛自贸片区实现外贸进出口额累计突破1.02万亿元,限上批发业销售额达2.59万亿元,可以说,这一系列亮眼成绩,正是营商环境优化并转化为产业生态竞争胜势的有力证明。
围绕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青岛将继续秉持“店小二”精神,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03
激发“强磁场”
营商环境优化作为城市发展的必要目标,其成效如何,最终还是要从发展成果上寻找答案。而青岛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正凝聚成一座“近悦远来”的强大引力场,让城市活力竞相迸发。
图源:中建八局这份活力,首先体现在市场主体“用脚投票”的信心上。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市实有经营主体突破210.09万户,其中企业数量达83.35万户,占比稳步提升至39.67%。这股“青岛引力”更体现在能级上,山东黄金集团、中科曙光等一批“重量级”企业将贸易、研发总部落在青岛,正是用实际行动对青岛营商环境投下的最坚实的信任票。
高质量项目是城市发展的牵引力,而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培育这些项目的深厚沃土。

在国内赛道,青岛正成为央地合作的战略要地,不久前,青岛市人民政府与东方电气集团携手落地东方电气海上风电北方装备制造基地与北方海上风电研究中心,剑指北方海上风电产业新高地;三峡(青岛)海洋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标志着三峡青岛海风等重大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为青岛的海洋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在国际舞台,青岛的开放赢得全球顶尖企业的持续信赖,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已有1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设立412个项目,其中,阿斯利康全球产能最大的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拿地、当年施工许可,目前累计总投资额已达到7.5亿美元,已成为青岛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有力背书。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下的青岛,正以持续的创新和真诚的服务,让城市的活力源泉充分涌流,在一个个跳动的数字、一项项落地的项目、一次次高效的通关中,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