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NAM)公布了2025年新晋院士名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赫捷为此次当选者中唯一中国籍院士。这是国际医学界对赫捷院士国际荣誉与学术影响力的崇高致敬,也是对中国肿瘤防治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高度认可。


赫捷,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院长。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在当选评语中特别指出,赫捷院士在癌症研究、公共卫生与临床诊疗领域作出变革性贡献:
“在他带领下,中国癌症五年生存率实现跨越式提升,从21世纪初的30.9%提高到2021年的43.7%,在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创造了癌症防治领域的空前进步。”
这一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源于我国癌症防治工作的战略谋划与精准施策,更凝聚着以赫捷院士为代表的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他们从科技攻坚、体系构建、临床守护三条战线同步迈进,共同构筑起守护人民健康的坚固防线。
一、科技攻坚实现"中国突破"
赫捷院士长期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科技创新 2030 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牵头多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创新性发展并推广肺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规范化综合诊疗及个体化治疗体系;以通讯作者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最高被引文章《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自顶尖期刊《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发表以来,已被引用超过20,000次;2013年,赫捷院士因在食管癌诊治关键技术方面的突破,以第一作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赫捷院士是我国最早创立肿瘤遗传资源库和转化研究实验室的临床肿瘤专家之一,团队在基础研究中持续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突破。近年就有CD55/CD59免疫逃逸、“ANHPY”分子分型等原创成果发表于《Nature Cancer》《Cancer Cell》等顶尖期刊,为全球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了关键依据,为优化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获得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与积极评价。

2022年,赫捷院士团队揭示CD55/CD59靶点的免疫逃逸机制,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顶尖学术期刊《Nature Cancer》
立足国情,赫捷院士团队在《柳叶刀-呼吸病学》发表了《中国低剂量一次性CT筛查:一项多中心、人群为基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首次在国际上证实了一次性肺癌筛查能够有效提高高风险人群的早期肺癌检出率,不仅显著降低肺癌的死亡率,还可降低人群全因死亡率,验证了“随机单次胸部CT筛查”模式,以较低成本实现大规模人群肺癌早诊率的显著提升,以学术突破带动建立中国特色的癌症筛查体系,广泛惠及国内民众,也为面临相似公共卫生挑战的众多国家、地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推进全球肺癌早筛早治事业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赫捷院士团队发现,“随机单次胸部CT筛查”可使肺癌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分别降低31%、32%以赫捷院士为代表,中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不仅推动中国肿瘤医学从“量的积累”走向“质的飞跃”,更在全球医学科技前沿领域树立起“中国标杆”,持续贡献“中国智慧”。
二、体系建设织就"防癌天网"
自2011年担任国家癌症中心创始主任以来,赫捷院士领导建成覆盖全国31个省份、14.07亿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99.8%)的国家、省、市、县四级肿瘤诊疗质量控制网络,累计完成1.8亿人次免费癌症筛查服务,成为全球覆盖人口最广的肿瘤防控体系。
标准化建设是提升肿瘤诊疗质量的关键。2009年,赫捷院士带领团队发布中国首部《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随后他领导了《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等十余项国家级诊疗规范的制定与更新,推动我国肿瘤手术合规率从2015年的60%提升至2023年的90%。其团队围绕围术期治疗模式的关键创新,被纳入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ESM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等多项国际权威指南。

NCCN创立于1995年,是由美国顶尖癌症中心联盟制定的、更新极为迅速的权威癌症诊疗标准系列,在全球肿瘤临床实践中被广泛采用

ESMO创立于1975年,其制定以循证医学为核心、兼顾全球资源差异的国际临床共识,注重治疗方案效价比、普适性,受到国际医学界普遍认可
这些努力迅速惠及广大群众,2024年全癌种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平均每年降低1.3%。在2005年以来多项针对性癌症筛查计划实施的项目地区,癌症早诊率超过80%,治疗率达到90%,筛查人群的癌症死亡率降低46%,早期病例诊疗费用较中晚期节省近70%。
这一系列成就,不仅标志我国肿瘤防治体系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提升”,也为全球癌症防控事业贡献了行之有效的“中国方案”,在国际医学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仁心仁术诠释"生命至上"
临床诊疗领域,赫捷院士始终坚守胸外科一线,以精湛医术挽救无数危重患者,三十年来累计主刀重大手术近万台。时至今日,虽肩负多项重要职责,依然坚持每周出一次门诊,安排一天手术,永不脱离临床医生本色。
2017年,面对一位患有20斤胸腔巨大肿瘤的年轻患者,他组织4个科室,15位医生开展三台多学科联合接力手术,成功克服大出血、脏器衰竭等重重风险,完整切除肿瘤,展现了赫捷院士团队的高超医术以及我国在复杂肿瘤治疗领域的卓越水平。

医者仁心,服务人民。2025年元旦,赫捷院士放弃休息,来到深圳义诊;春节前的河南义诊中,他又将开始时间提前到清晨七点半,“只为多看一位患者”。86岁的喉癌患者专程赶来,只为感谢20年前的救命之恩。类似的义诊,在赫捷院士的职业生涯中早已不下数百场。
赫捷院士2025年元旦深圳义诊以赫捷院士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医务工作者,不仅以精湛医术挽救了无数宝贵生命,更以崇高的职业精神赢得了国际医学界的广泛赞誉。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推动中国医疗服务质量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这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医疗队伍,正以智慧和汗水,在世界舞台展现更大担当,为人类健康事业书写壮丽的“中国篇章”。
编辑:侯宜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