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扣非净利骤降近80%,三只松鼠“性价比”战略失灵了?

时间:2025年10月29日 09:40

(文/解红娟 编辑/张广凯)

现金流告急、连季亏损,三只松鼠“性价比”与多元化策略失灵了。

10月27日晚,零食制造商、“国民零食第一股”三只松鼠发布2025年三季报。2025年前三季度,三只松鼠实现营业收入77.59亿元,同比增长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减少5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57亿元,同比减少78.6%。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更是同比暴跌1690.52%,为-5.06亿元,尤为值得关注。

首先,现金流的断崖式下跌让三只松鼠资金链承受巨大压力,货币资金从年初8.66亿元锐减至2.42亿元,降幅达72.06%;其次,资金缺口进一步导致短期借款增加,较上年末增幅达59.87%。

虽然三只松鼠没公布增收不增利的原因,但其在中报中曾指出,坚果原料成本上涨对毛利率的影响,部分线上平台流量结构变化带来的费率提升,为加速日销品布局及终端渗透带来的线下分销加大市场费用投入,以及新增物业折旧及摊销费用上升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利润的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是三只松鼠首次出现业绩压力。

自2019年高光时刻后,三只松鼠营业收入经历4连跌。据同花顺iFinD数据,2020年,三只松鼠营业收入为97.94亿元,同比跌幅达3.72%;2021年营收小幅降至97.70亿元,同比跌幅显著收窄至0.24%,降势暂时趋于缓和;2022年营收出现大幅下滑,降至72.93亿元,同比跌幅急剧扩大至25.35%,成为四年间降速最快的一年;2023年营收继续小幅回落至71.15亿元,同比跌幅收窄至2.45%,尽管较2022年的大幅降势有所缓解,但仍未扭转整体负增长的局面。

需要指出的是,通过坚果零食代加工起家的三只松鼠,一直将重心放在线上消费上,但随着消费者购物习惯的转变,社区零售、量贩零食、会员制零售等新兴线下零售业态崛起,新的零售业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多样化、个性化商品的需求,也具有价格优势和便捷性。同时,下沉市场居民的消费观念也在快速转变和升级,消费者不再为大牌商品盲目支付品牌溢价,对商品高质量、差异化和性价比的需求明显增长。

三只松鼠察觉到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在推进线下渠道布局以适应全渠道经营的同时,提出“高端性价比“总战略。

所谓“高端性价比”,可通俗地理解为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降低售价。表现在数据上,2024年三只松鼠五类核心产品平均售价均出现同比下降,其中烘焙食品降幅最大,达16.5%;坚果类降幅最小,为8.8%;肉制品、果干、综合零食的降幅则分别为14.2%、13.6%和8.8%。

这使得三只松鼠2024年业绩有所好转。数据显示,2024年,三只松鼠实现营业收入106.22亿元,不仅同比增长49.3%,还重回百亿行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8亿元,同比增幅高达85.51%。

但这份好成绩难以为继,三只松鼠2025年一季度业绩出现了大幅度下滑。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三只松鼠实现营业收入约为37.23亿元,同比微增2.13%;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2.39亿元,同比下降22.46%;对应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约为1.62亿元,同比下降38.31%。

面对业绩的滑坡,三只松鼠试图通过多元化战略和拓展融资渠道来扭转局势。2025年4月,三只松鼠向香港联交所递交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期望借助港股市场,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同时,在5月21日的生态大会上,创始人章燎原宣布公司要转型为全品类消费品牌,彼时已在孵化33个子品牌,业务范围涵盖宠物食品、酒类、洗护用品等多个领域。除了已有的儿童零食品牌“小鹿蓝蓝”,还布局了宠物食品品牌“金牌奶爸”、酒类品牌“孙猴王”、预制菜品牌“围裙阿姨”等,甚至涉足饮料、日化等新品类,并推出自有品牌全品类生活馆与新一代便利店“一分利”。

但事与愿违,这些举措并未阻挡住业绩下滑的颓势。进入二季度,三只松鼠营收虽同比增长22.77%至17.54亿元,但盈利状况急剧恶化,不仅未能实现盈利,反而出现1.01亿元的归母净亏损,同比骤降441.41%,扣非后归母净亏损亦达1.12亿元,同比下降220.91%。

到了第三季度,三只松鼠业绩下滑趋势仍未扭转,营业收入22.81亿元,同比增长8.9%,归母净利润仅0.22亿元,同比减少56.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更是仅剩0.06亿元。

晶捷品牌咨询创始人、品牌战略专家陈晶晶表示,三只松鼠虽然在今年前三季度重回增长轨道,但背后的竞争压力并未减轻。量贩零食业态的崛起,正在重塑整个行业格局——迫使传统品牌从“高曝光、高营销”模式,转向更务实的“性价比战场”。

“短期来看,降价促销与渠道下沉确实帮助品牌恢复客流与动销,但毛利改善仍有限。”陈晶晶指出,零食市场竞争白热化,量贩零食与社区连锁的低价冲击,使品牌必须在规模扩张与利润修复之间艰难平衡。

“更深层的挑战来自供应链效率。”陈晶晶分析道,“好想来、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等通过社区密布与高周转模式,占据了高频刚需入口;而品牌型企业若无法在供应链端形成同等效率优势,就难以长期维持价格竞争力。”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