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国产低功耗蓝牙龙头泰凌微(688591.SH)经营业绩大幅提升。
10月27日,泰凌微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得益于客户需求增长、新客户拓展以及新产品开始批量出货,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66亿元,同比增长30.49%;净利润为1.40亿元,同比增长117.35%,较2020年的亏损状态实现跨越式翻盘,且已远超2024年全年的9741万元。
作为2023年登陆科创板的“物联网芯片新星”,泰凌微深耕赛道十五年,其快速成长离不开技术研发的持续“输血”。财报显示,2023年—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累计达5.79亿元,深厚的技术积累已转化为91项发明专利、19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核心资产。
此外,公司还积极推进全球化布局。10月21日,泰凌微宣布,正筹备发行境外H股股份并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净利率提升至18.23%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泰凌微实现营收7.66亿元,同比增长30.49%;净利润达1.40亿元,同比增长117.35%;扣非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111.17%。
单季度数据同样可圈可点。第三季度,泰凌微虽受行业季节性影响增速放缓,但仍实现营收2.63亿元、净利润386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8.6%、3.6%,保持盈利正向增长。
盈利质量的提升更显扎实。从核心盈利指标看,泰凌微净利润率从2024年前三季度的10.94%提升至2025年同期的18.23%,增幅超66%,反映出产品附加值提升与成本控制能力的显著增强。同时,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9亿元,同比增长89.05%。
回溯发展轨迹,泰凌微的业绩爆发并非偶然。2020年—2022年,公司营收从4.62亿元增长至6.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4.81%;净利润则经历了从亏损到盈利再到回调的过程,2020年净利润为-9219万元,2021年扭亏为盈达9501万元,2022年受行业周期与研发投入影响,净利润回调至4977万元,同比下滑47.6%。
2023年,泰凌微在科创板上市,成为重要转折点,当年实现营收6.36亿元,净利润4977万元,基本恢复至2022年水平;2024年营收突破8亿元大关,净利润达到9741万元,同比增长95.71%,增长动能初步释放;2025年则进入高速增长期,前三季度净利润已远超2024年全年,增长态势持续。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泰凌微业绩高增的核心驱动力,在于主营业务的持续升级与市场需求的快速释放。2025年以来,客户需求增长,泰凌微端侧AI芯片、Zigbee芯片等新品批量出货成为新增长引擎,尤其是全球最低功耗AI芯片刚量产便实现千万级销量,专供智能耳机、医疗设备等高利润场景,推动产品结构向高端化升级,以此带来业绩的高速增长。
拟推港股IPO加码国际化
公开资料显示,泰凌微自2010年成立以来,始终深耕在无线物联网领域。经过十余年的深耕细作,泰凌微已成长为无线物联网系统级芯片领域中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代表性企业。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研发优势是泰凌微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研发投入,2023年—2025年前三季度,其研发投入分别为1.73亿元、2.2亿元、1.86亿元,近三年累计达到5.7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泰凌微在技术研发上成果丰硕,是全球首个获蓝牙6.0认证的非手机芯片公司。公司拥有多项全球知识产权核心专利,并已建立了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截至2025年6月末,泰凌微及子公司拥有发明专利9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19项,软件著作权29项。
扎实的技术实力,也转化为产品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经过十五年的积累,泰凌微已构建覆盖全球的客户网络,进入小米、科大讯飞、创维等企业供应链,海外成功打入罗技、夏普、松下、英伟达、哈曼等国际巨头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主业芯片的研发,公司还积极推进全球化布局。10月21日,泰凌微发布公告称,公司正筹备发行境外H股股份并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此举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通过国际资本市场优化资本结构、拓宽融资渠道,同时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与行业竞争力。
●长江商报记者 张璐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