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中资芯片企业的控制权之争,正让全球汽车产业链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安世半导体的故事始于荷兰飞利浦的半导体部门,后来发展成为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前三强的企业。
2019年,当安世半导体陷入经营困境时,中国的闻泰科技以330亿元收购了这家企业。收购后的安世半导体在中国资本的加持下焕发新生,从全球功率器件行业排名第11名一路冲至第3名。然而,2025年9月30日。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资产与知识产权长达一年,并强行撤换中籍CEO。更令人震惊的是,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随后将闻泰科技持有的几乎全部股权强制托管给第三方,实质上剥夺了中方的控制权。
安世半导体80%的终端生产能力都在中国东莞基地,全球每10颗车规级功率芯片中,就有7颗是从这里生产的。随后,安世中国区在10月19日发布公开信,宣布进入“独立运营”状态,明确表示“不接受任何未经中国区认可的指令”,直接切断了与荷兰总部的系统连接。10月23日,该公司再次发布声明,强调荷兰总部免去张秋明销售市场部副总裁职务的决定,“在中国法域下不发生法律效力”。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紧急警告,若争议无法迅速解决,欧洲汽车产业链将面临至少3个月中断。大众汽车公开承认,芯片库存仅能维持三周,德国沃尔夫斯堡工厂已濒临停工。宝马和奔驰的新能源生产线也因缺芯陷入停滞。业内估计,二极管价格可能在第四季度调涨5%至15%,高端车规与工控元件涨幅甚至可能超过20%。
面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压力,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10月17日,释放出谈判信号,强调安世半导体对全球产业链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对话解决争议。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随后“应约”与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通电话,就安世半导体等问题交换意见。安世中国区之所以能如此坚定地回应荷兰总部,其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中国市场的支撑是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闻泰科技发布的三季报,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半导体业务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创下季度历史新高,同比增长约14%。其中,汽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6%,AI服务器、AI PC等计算设备及工业相关业务收入增长显著。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收入占安世全球总收入的49.29%,继续成为公司增长最快、战略优先级最高的地区。而闻泰科技向中国区全体员工发出的薪资福利保持不变的承诺,则稳定了员工队伍,确保产品能够正常生产。
当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紧急请求与中国部长会谈时,当欧洲车企的芯片库存一天天减少,安世半导体中国区的工厂依然在有序运行。工人们照常上班,生产线依然运转,曾经看似不起眼的芯片封装测试,如今成了博弈的关键筹码;曾经被某些国家视为可有可无的中国供应链,如今牵动着全球汽车产业的命脉。在国际经贸舞台上,实力始终是最大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