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把爸妈家的盐换了!”
这不是一句家常唠叨,而是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财经等权威媒体近期的齐声呼吁。



低钠盐,正从不起眼的调味品,蜕变为百亿赛道的新风口。
风口已至:低钠盐站上C位
据GB 272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中的定义:低钠盐是以精制盐、粉碎洗涤盐、日晒盐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原料,为降低钠离子浓度而添加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如氯化钾等)经加工而成的食用盐。其中氯化钾的允许使用量为10-35g/100g。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日益迫切,低钠盐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4年京东超市联合中盐发布的《食盐行业洞察白皮书》数据显示,消费者开始有意识地选择低钠盐,2024年上半年低钠盐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0%。其中纯净度更高的低钠湖盐成交额同比增长225%。从搜索来看,关键词减盐搜索同比增长98%,薄盐同比增长81%,低钠盐同比增长32%,低钠盐消费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低钠盐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从2025年至2030年,中国低钠盐市场规模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30年,低钠盐市场规模将达到数百亿元级别,年复合增长率远超传统食盐市场。

低钠盐的走红并非偶然,而是政策、健康需求与行业转型三方合力下的必然结果。
国民健康刚需,国家层面强力倡导。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的要求,健康成年人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g。然而,有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天用盐10.5克,普遍超标。“减盐行动”刻不容缓。
2024年《中国预防医学杂志》发布的《中国低钠盐推广应用指南》推荐,高血压患者使用低钠盐替代普通盐。低钠盐在该人群中(无论是否服用降压药)具有明确的降压作用,并具有减少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的作用。指南还推荐中老年人群及血压正常的健康人使用低钠盐替代普通盐。
值得一提的是,“食盐减钠”趋势正在全球范围蔓延。2025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低钠代盐制品使用指南》,通过低钠盐来替代普通食盐(氯化钠),减少因高钠摄入引发健康风险。
巨头主动破局,告别行业“内卷”。2025年7月,中盐集团联合江苏盐业、广东盐业、湖南盐业、鲁银投资、浙江盐业、江西盐业、云南盐业等7家食盐巨头召开盐业反“内卷”座谈会,集体举起“摒弃内卷、竞合共赢”的旗帜。会议达成的核心共识之一,正是“加大低钠盐等健康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力度”。
这标志着,主流盐企已清醒地认识到,低价竞争的泥潭没有未来,唯有转向以低钠盐为代表的价值创新和健康升级,才能打开行业新的增长天花板。
未来已来:低钠盐的三大创新趋势
作为风口,低钠盐行业的下一步将走向何方呢?未来的竞争,将是科技、风味与跨界应用的综合比拼。
技术革命:从“减钠”到“仿钠”的味觉魔法
当前主流低钠盐通过添加氯化钾(10%-35%)来实现减钠,但口味欠佳或带来副作用(高温作业者、重体力劳动强度工作者、肾功能障碍者及服用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等不适宜高钾摄入的人群应慎用)仍是瓶颈。未来的突破点在于底层技术的革新。在2025年硅谷国际发明节上惊艳亮相的“智能低钠盐”(Smart Salt) 给出了方向——它采用纳米壳聚糖技术,能在钠含量减少一半以上的情况下几乎完整保留传统食盐的风味。这项发明预示着,下一代低钠盐的竞争,将围绕科研创新展开。
功能复合:从调味品到“营养载体”
盐,正成为一个理想的营养强化平台。鲁晶黄精低钠盐、雪天益生元低钠盐等指明了方向。低钠盐的附加值,不再局限于“减钠补钾”,而是与药食同源、肠道健康、有机微量元素补充等功能性需求相结合,开辟出更大的溢价空间和细分市场。

场景深耕:从家庭厨房到全民健康网络
渠道的边界正在模糊和融合。低钠盐的战场,正从超市货架,延伸至餐厅、食堂、药店、康养机构乃至体育赛事。福盐的“轻盐餐厅”、中盐的“低钠城市”计划、雪天盐业与“湘超”的合作,都是在构建全新的消费场景。这意味着,厂商需要思考如何为这些B端和特通渠道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健康解决方案。
小结:
低钠盐的爆发,不仅仅是一款产品的成功,更是一个时代的信号。它象征着调味品行业从满足基础调味需求,向引领健康生活方式的价值升维。
对于厂家而言,这要求其具备更强的科技研发能力,从源头破解“健康与美味”的悖论。对于经销商来说,这意味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结构,洞察消费者背后的健康焦虑,并积极开拓新的渠道触点。
未来,谁能在健康、美味与普及之间找到最佳平衡,谁就能在这条百亿赛道中率先冲线。
文章来源:新调味 侵删
------ 品牌推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