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津药达仁堂)
作为人体最辛勤的“劳模”,心脏一生跳动约20亿次,源源不断地将血液输送到全身,但到了冬季,这位强者也容易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23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揭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住院率存在显著的季节性波动:每年11月(霜降后)至次年2月的发病率,相较6-8月高出42%。
当寒冷来袭,心血管迎来一年中的关键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秋冬季节心血管的三道“健康坎儿”
1、气温低 负荷大
气温低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令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大,原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的血管无法扩容,容易出现心肌缺血,进而引起心绞痛的发作。
2、血压高 易波动
冬季天冷,血管也会热胀冷缩。发表在《欧洲高血压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温度每降1℃,收缩压就会升高0.48毫米汞柱,舒张压升高0.45毫米汞柱,易形成血栓或引发脑出血,危及我们的身体健康。
3、血脂升 风险增
冬季活动减少,高脂饮食摄入增多,易使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升高,从而诱发血管堵塞,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作风险。
这些危险时刻 心脏尤为脆弱
突然发力时:猛回头、突然起床或排便时过分憋气用力,都可能刺激颈动脉内不稳定斑块脱落。
情绪激动时:脾气急躁会显著升高心脏疾病发病风险。
过度劳累时:过度劳累会加重心脏负荷,打破代偿平衡,诱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
饱餐之后:饱餐后血液向胃肠道分流,心脏供血相对减少,同时食物中的脂肪、盐分被吸收,可能会增加血液黏稠度,造成心肌缺血。
大量饮酒时:饮酒后数小时内,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心率随之加快,易导致心脏病急性发作。

心脏看似强大,实则脆弱,在冬季心脏高负荷时期,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病史的人群,尤需提高防护意识。
除了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还可在医生指导下,在家中、随身衣物或车辆等触手可及之处,常备如速效救心丸这样的急救类药物,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及时用药可为后续专业医疗救治创造条件,切记第一时间拨打120!

科学护心 安度寒冬
让心脏平稳过冬,还要注意下面这些细节:
缓慢起床:早上醒来后,平躺两三分钟,再慢慢起床。
健康生活:戒烟限酒、合理饮食、保证睡眠、劳逸结合。
推迟锻炼:将锻炼时间安排在上午10点后或下午,避开清晨高危时段。
全面保暖:用温水洗漱,外出穿戴齐全,避免受寒。
温水洗澡:水温以37℃左右为宜,时间不超过20分钟。避免因缺氧或外周血管扩张导致意外。
科学饮食:避免冬季过度进补,遵循低盐、低糖、低脂原则。

科学护心,安度寒冬。
让我们从细节入手,用心守护每一次心跳。
守护心脑健康,达仁堂,救在身边。
守护全民健康,达仁堂,就在身边!
温馨提示: 科普内容旨在分享健康知识,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如您遇到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并参考具体的药品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