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评社)
出品 | 财评社
文章 | 宝剑
编辑 | 笔谈

2025年上半年,国内合金软磁材料领军企业铂科新材(股票代码:300811)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的经营答卷。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与产业链结构性调整,公司整体经营保持韧性,核心财务指标稳中有升,第二季度环比改善尤为显著,展现出较强的盈利修复能力与业务调整弹性。在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AI算力基础设施等多重高景气赛道的共同推动下,公司主营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技术投入不断加码,为未来可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铂科新材实现营业收入8.61亿元,同比增长8.1%;归母净利润为1.91亿元,同比增长3.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达1.88亿元,同比增长4.7%,利润增长虽略低于营收增速,但仍保持在合理区间,反映出公司在成本压力与市场波动中维持了相对稳定的盈利水平。分季度观察,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实现营收4.77亿元,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24.5%;归母净利润达1.18亿元,同比增长3.4%,环比大幅增长59.3%。这一强劲的环比增长,不仅表明公司已成功渡过阶段性业务调整期,更凸显其在市场需求回暖背景下的快速响应能力与产能释放潜力。
从盈利能力来看,公司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2025年上半年,销售毛利率为39.8%,较去年同期微降0.7个百分点,主要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产品结构变化影响。然而,进入第二季度后,随着铁矿石和金属硅等关键原材料价格回落(Q2均价环比分别下降5.6%和12.3%),公司成本压力得到缓解,单季度毛利率回升至41.4%,环比提升3.8个百分点,显示出良好的成本管控能力与定价弹性。期间费用率为12.7%,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其中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增长43.89%至616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高达7.16%,表明公司持续加大技术投入,致力于产品升级与应用拓展。最终,公司上半年净利率为22.3%,第二季度单季净利率进一步提升至24.8%,环比上升5.7个百分点,盈利能力实现显著修复。此外,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2.6亿元,同比增长119.6%,反映出公司盈利质量持续改善,资金回笼效率提升,为后续技术研发与产能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业务结构分析,金属软磁粉芯作为公司传统优势业务,仍是营收与利润的核心贡献来源。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实现收入6.57亿元,同比增长11.97%,增速高于公司整体水平,显示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从应用领域看,公司在多个高成长赛道均取得积极进展:在通讯、服务器电源及UPS领域,受益于AI算力需求爆发,销售收入实现高速增长;在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领域,随着电动化进程加速,公司产品在车载电源系统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在光伏及储能领域,尽管上半年装机节奏有所波动,但“抢装潮”推动二季度出货量集中释放,整体实现稳步增长。相比之下,空调等传统家电应用领域销售收入有所下滑,反映出下游需求疲软对公司部分业务线的影响。
综合来看,公司软磁粉芯业务基本盘稳固,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已与比亚迪、格力、华为、MPS等知名品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产品线亦不断丰富,铁硅5代磁粉芯研发完成,有望在高频、高功率密度场景中进一步提升性能优势。全年维度看,公司预计软磁粉芯出货量有望实现15%-20%的同比增长,成长路径清晰。
与此同时,电感元件业务(以芯片电感为主)在报告期内经历短期调整。上半年实现收入1.76亿元,同比下降9.71%。这一下滑主要源于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期间,部分模组类客户进行新老方案切换,导致公司订单阶段性承压。然而,随着新方案切换完成,自第二季度起,芯片电感出货已逐步恢复并保持增长态势,业务重回上升轨道。值得肯定的是,公司在客户拓展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除深化与MPS等现有客户合作外,新增与伟创力等全球知名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客户结构进一步多元化。在应用领域拓展上,公司持续开发新品并向市场交付大量样品,积极布局ASIC、光模块、DDR、消费电子等新兴领域。特别是在ASIC(专用集成电路)方向,随着谷歌、亚马逊、Meta、微软等科技巨头加速自研AI芯片并大规模部署,市场普遍预期2026年将成为ASIC在AI服务器中应用的关键转折点。公司芯片电感产品具备高频、高可靠性、小型化等特性,高度契合AI芯片供电模块的技术要求,有望深度受益于这一产业趋势,打开全新的成长空间。产能建设方面,公司于2025年2月完成简易程序定增,募集资金3亿元,全部用于“新型高端一体成型电感项目”建设,拟在惠州市打造新生产基地,为未来需求爆发做好产能储备。
此外,公司金属软磁粉末业务在报告期内实现跨越式增长,成为新的亮点。上半年实现收入2638.07万元,同比增长90.35%,增长势头迅猛。这一高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AI服务器等新兴领域对高性能软磁材料的旺盛需求。公司于2024年启动筹建年产能达6000吨的现代化粉体生产基地,目前已有多条非晶、纳米晶及水雾化铁硅铬粉末生产线建成并投产。该基地的建设不仅保障了公司自身粉芯产品的原材料供应稳定性,更具备对外销售高纯度、高性能软磁粉末的能力,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并进一步强化其在软磁材料产业链中的垂直整合优势。
横向对比行业格局,铂科新材在国内合金软磁粉芯领域已确立领先地位,尤其在高端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电源应用中具备较强技术壁垒与客户认可度。相较同业企业,公司在研发投入强度(研发费用率7.16%)、客户结构质量(华为、比亚迪、MPS等头部客户)以及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方面具备明显优势。然而,也应客观认识到,公司在芯片电感等新兴业务领域的规模仍相对较小,与国际头部电感厂商(如TDK、村田、奇力半导体等)在产品品类、全球市场份额、技术积累等方面仍存在显著差距。尤其是在高端服务器、消费电子等对电感性能要求极高的领域,公司仍处于客户导入与产品验证阶段,市场渗透率有待提升。此外,随着软磁材料行业景气度提升,越来越多企业进入该赛道,市场竞争呈加剧趋势,价格压力可能逐步显现,对公司毛利率构成潜在挑战。
铂科新材2025年上半年经营状况整体稳健,核心业务保持增长,盈利能力环比显著修复,现金流状况良好,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与发展潜力。公司依托软磁粉芯基本盘,积极拓展芯片电感与新材料业务,初步构建起“光储+新能源车+AI算力”多轮驱动的成长格局。在AI与新能源双主线长期趋势下,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下游高景气需求,打开新的成长曲线。
尽管当前估值水平处于相对高位,但考虑到公司在高端软磁材料领域的龙头地位、清晰的战略布局以及在AI、新能源等高成长赛道的深度卡位,长期成长确定性较强,具备配置价值。
当然,潜在风险也需关注:包括光伏、储能等下游需求波动导致订单不及预期;新建项目投产进度滞后影响产能释放;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侵蚀利润空间;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下滑;以及新业务拓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验证失败或客户流失风险。建议投资者在看好公司长期成长潜力的同时,密切关注行业动态与公司经营进展,审慎评估相关风险。
总体而言,铂科新材正处在一个从传统软磁材料供应商向高端电感与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的关键阶段。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客户拓展与产能布局,公司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巩固并扩大领先优势,实现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跨越,为中国高端磁性材料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