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国资报道)

本刊记者 梁晴/见习记者 林子哲
“屏幕上闪烁的红点,是正在历城区商圈巡航的无人机;右侧数据栏实时更新着飞行轨迹、拍摄画面和AI识别结果,一旦发现人员聚集、交通拥堵等情况,系统会自动预警并同步至公安指挥中心。”在济钢时代低空公司低空政务应用站系统大厅,工作人员指着低空政务应用站系统大屏向记者介绍。从钢铁熔炉到低空蓝天,济钢的转型之路,既是传统国企突破发展瓶颈的探索,也是山东培育新兴产业的缩影。
从“钢铁赛道”到“低空蓝海”
济钢的转型,始于一场断腕式的抉择。2017年,为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政策,济钢仅用33天便关停650万吨钢铁产能,成为全国首家千万吨级钢铁企业转型的“先行者”。
关停主业后的两年,是济钢艰难的“寻路期”。直到2019年,转机终于出现:济钢与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济南市产发集团联手,成立济钢空天公司。这是其转型后首家高科技企业,也标志着济钢正式将目光锁定空天信息与低空经济领域。
“这不是盲目跨界,而是‘工业基因’的再利用。”山东济钢空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传飞坦言,钢铁产业积累的精密制造、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能力,恰好成为切入低空经济的“敲门砖”。加之济南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供的空域、资金、场景支持,济钢在无人机大型构件制造、火箭发动机测试、卫星总装制造等领域快速破局。
让城市治理“俯瞰”更智慧
在济钢低空政务应用站系统大厅,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大屏上,城市低空版图与无人机实时轨迹交相辉映。
某商圈上空,一架搭载双光相机的无人机正按照预设航线巡航。画面中不仅能清晰看到路面车辆通行情况,AI算法还同步标注出“疑似拥堵点”并将数据实时回传至指挥端。
“这是我们在历城区布设的16个无人机机巢之一,实现了自动起降、智能充电、自主巡航的无人值守模式。”工作人员介绍说。
据了解,该低空政务服务站以无人机运营服务为核心,融合了AI视觉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打破了传统“动态目标,静态监视”的局限。在环保监测场景中,无人机可搭载气体检测设备,对排污口、工地等区域进行航拍,精准捕捉扬尘污染源;在应急管理中,一旦发现森林火情,无人机能快速定位并回传现场画面,为灭火行动提供支撑。
“之前大型活动安保、交通执法等工作,常面临人力不足、监控盲区多的问题。”工作人员向记者举例,如今通过低空政务应用站,无人机可完成交通事故取证、夜间治安巡逻、非法违建巡查等任务,还能借助远程喊话设备实现非接触式疏导,让城市治理更高效。
为保障数据安全,“所有低空数据均存储于本地服务器,传输时会对敏感信息进行脱敏处理,每季度还会开展一次安全检测,绝对不能出纰漏。”赵传飞表示。
这次低空政务应用站合作的起点,是一次精准的资源链接:由济钢旗下时代低空(山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低空公司”)与青岛云世纪合作投资,借鉴青岛崂山低空管理成熟经验,打造历城区低空运营服务应用站系统。
据悉,时代低空公司已与政府部门达成深度合作,针对辖区人口密集、活动频繁的特点,定制了商圈、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的常态化空中巡查方案。下一步,该应用站系统还将探索低空载物、低空载人等商业化应用,持续补全城市空天地立体感知体系,让“智慧低空”更好赋能社会治理。
放眼全国,能实现“多机协同+AI智能分析+全流程自动化”的低空政务平台也并不多见。多数地区的无人机作业仍依赖人工操控,数据需事后导出分析;而时代低空公司这套系统大幅提升了政务服务的响应速度,在低空政务应用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

平阴榆山机场
老机场变身“低空经济示范窗”
“嗡嗡……”清晨的平阴榆山机场跑道上,“领雁”AG50轻型运动飞机呼啸升空,机翼掠过黄河生态廊道,勾勒出一幅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交融的壮美画卷。“沿着黄河飞行,俯瞰母亲河生态保护的成果,这种体验独一无二!”刚结束体验带飞的市民李先生赞叹道。
这座机场,藏着济钢转型的另一重布局。它并非新建,2001年就获批为农用航空示范基地,如今在时代通航公司的运营下“焕新重生”。2023年7月,由时代低空公司与平阴交通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时代通航公司为国有控股公司,核心职责便是运营该机场、建设济南市低空产业示范基地。
时代通航公司总经理董宜苓指着机库内的AG50飞机向记者介绍,“这款两人座运动类飞机最大时速20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可达650公里,公司是此机型在北方七省市唯一销售代理授权单位。”
如今,平阴榆山机场不仅是航空器起降的场地,更成为集通航企业驻场、转场保障服务、研学教育、党建活动、产业孵化等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作为济南市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和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航空科普基地,更多人的航空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
“不止是运营机场,我们要打造的是完整的低空产业生态。”董宜苓说。济南市低空产业示范基地正在推进五大类建设:济南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智慧机场运营示范中心、航空器研发制造配套园区、航空科普教育中心。以平阴榆山机场功能提升为起点,逐步将平阴榆山机场打造成为济南市航空应急产业发展的核心,将基地建设成为省市低空经济发展的试验田和示范区。
“历城模式”领航低空经济升级
从单一的生产制造到全产业链的生态布局,济钢的转型之路越走越宽。如今,济钢空天公司已拥有专利116项,软件著作权92项,荣获科创中国“新锐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等荣誉称号。
济钢低空经济的未来,正沿着现有产业基础与政企协同的轨道稳步前行。历城区低空运营服务应用站系统将进一步深化与济钢的技术协同,拓展低空文旅、应急救援等场景合作;同时,双方将联合推动“历城模式”在济南各区县的适配落地,加速济南低空经济“一张网”建设。目前,相关规划已纳入历城区及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框架。
当前,国内低空经济正从“单点突破”向“全域协同”迈进,但多数城市仍面临“区域壁垒、资源分散”的问题:不同区县的低空平台标准不统一,数据难以互通;应急、文旅等场景的资源整合不足,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济南推动的历城这一政务应用模式,通过统一技术标准、共享运营经验,有望打破区域壁垒,实现低空资源的“全域调配”。
从平阴榆山机场的无人机调试轰鸣到历城区指挥大厅的数据流光,济钢以“智驾+AI”为笔、以政企协同为纸,正绘就一幅兼具产业深度与民生温度的低空经济画卷。这片“低空蓝海”将持续释放动能,不仅成为济钢转型发展的新增长极,更将为济南乃至全省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注入澎湃活力,让“科技赋能生活”的愿景在更多人的视野里落地生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