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科通达)
前言
规则之争背后,是技术主导权的较量,更是对国家安全命脉的坚决捍卫。
从稀土管制,到文件格式,到视频编解码标准,每一条技术规则都在定义未来的边界。

01
一则公告 一处细节 一个标志
10月9日,商务部发布2025年第61号公告:全面管制稀土出口。
除公告内容外,一处细节引发广泛关注:公告附件明确要求采用WPS格式提交,而非常见的Word或PDF。

事实上,这已不是商务部第一次要求采用国产软件格式提交文档。
于无声处听惊雷,这些细微规定释放明确信号:我们必须掌握标准制定权,必须把控规则主导权。
网友普遍认为,部级公告明确规定文件格式,绝非偶然的技术要求,凸显国产软件的必要性和主导规则的确定性。
从这个角度看,此举的确是强化软件自主可控意识的标志性事件,对国产软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2
没有硝烟的战场
就在商务部发布公告后,几乎同一时间,美国宣布对“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
显然,华盛顿方面希望继续通过“小院高墙”策略,在特定关键技术领域设置壁垒,阻碍中国发展,迟滞民族复兴。
不难看出,中美博弈已从贸易领域扩大到科技领域,已从市场竞争层面深入到标准制定层面。
即使没有硝烟,标准制定已然成为新的战场。

03
峥嵘岁月 踔厉前行
视频安全领域,标准制定权同样关键。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经过十余年发展,中国视频编解码标准体系建设,已形成了一套覆盖“编码算法—安全体系—产业生态”的完整解决方案,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SVAC标准
安防监控的“专用母语”
SVAC 1.0(2010):首个面向安防监控应用的国家标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首创监控信息(如人脸、车牌等)编码传输,实现视频信息“可视”且“可识”;
SVAC 2.0(2016):在编码效率上对标H.265,大幅增强安全性,支持加密、认证、完整性校验,为视频数据加装“安全锁”;
SVAC 3.0(2023):面向机器视觉编码,智能分析效率跃升。同时,与国产AI芯片深度绑定,形成“标准-芯片-产品-解决方案”的自主产业闭环。
GB35114标准
国家强制的“安全铠甲”如果说SVAC解决了视频“说什么”的问题,那么GB35114(《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则解决了“怎么说”的问题,这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核心,在于三级安全体系和国密算法:
A级(机密性):视频内容全程加密,防止窃视;
B级(真实性):对视频进行数字签名,防止篡改;
C级(完整性):验证视频数据是否被破坏,确保信息可靠。
全国产密码算法:全面采用国密算法(SM系列),实现从设备、传输到平台全链路国产化安全加固。
04
中科通达35114视频安全方案
身为视频安全领域新一代国产自主编码标准的参编者,中科通达积极研发并率先推出全面支持GB35114和SVAC 3.0的视频监控平台、前端设备和安全解决方案,且实现与主流设备的互联互通。

全国产·自主可控
依托GB35114、GB/T25724 、GB/T28181、国密标准、信创等体系构建,标准、芯片、设备、平台全国产体系适配,避免国际标准潜在的"后门风险”;
标准内嵌《网络安全法》中的国密条款要求,无需技术改造,天然符合安全法规。
隔断未预设中国法规要求的H.264/H.265 国际标准体系。
更专业·精准聚焦
GB35114体系专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而生,国家强制标准,更符合国情,更聚焦安防。
对比ONVIF、H.264/H.265等国际体系民用标准体系,更深入安防领域。
更安全·严防死守
数据源:NAL级加密、签名、设备接入认证三重防护。
汇聚层:身份校验、动态密码、密流存储三重措施。
应用层:双向身份认证、Ukey验签、硬件级解密三级处理。
目前,中科通达35114视频安全解决方案,已在全国多地开展试点,从技术突破到市场拓展,从产品研发到场景落地,其技术成熟度和实战有效性不断得到验证。
可以预见,在中美博弈长期化的背景下,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可控日益紧迫,政策驱动与市场拉动将形成合力,国产视频编解码标准的普及速度或将远超预期,视频安全行业的爆发或许也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快到来。
中科通达是一家从事数字治理与公共安全领域的综合信息服务商,公司于2021年7月在科创板上市(688038)。
公司产品和技术深度融合国家信创产业发展战略,以物联感知服务、视频图像处理、大数据能力为基础,在物联感知、大数据处理、底座服务、视频图像综合应用、情指勤舆一体化、智慧交通、智慧小区、基础警务等数字城市及公安信息化领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平台产品、技术服务。
公司致力于成为领先的数字城市与公安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客户提供更先进、更稳定的软件产品,以及更可靠、更优质的服务保障。
公司愿与业内企业一起打造优质的商业生态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为客户、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关山大道1号软件园产业三期A3栋10层
电话:400-002-0713
传真:027-87788720
邮编:43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