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博物馆

作为一座百余年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23万余件藏品无疑是云南人民的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无论是青铜、陶瓷,还是书画、工艺品,这里存放了千万年来云南这块神奇土地的文明痕迹。每一件国家宝藏,从来都不是与世隔绝的,古往今来,它都与你我有关。而正是这一件件国之瑰宝,组成了我们自信和自豪的基石。
史载,哀牢人活跃在滇西南地区的广大土地,至公元69年归附东汉王朝,并以其地设立“永昌郡”。如今,哀牢珍贵的文物拂去千年尘土,静静陈列在《从西南夷到益州郡》的展厅中。

在与“哀牢”分布相吻合的滇西南地区,发现有众多青铜文化遗存,出土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尚有相当数量的礼乐器和以钺为代表的兵器等。作为哀牢族群繁盛的有力证据,国内首次发现的铜柄铜钺权杖、罕见的卷尖人面纹弯刀及铜指护、铜案等器物为人们勾勒出了2000多年前,一个神秘古族的风貌。

铜柄铜钺权杖
春秋-战国
通长128.8厘米
权杖由钺和柄两部分组成,钺部不对称靴形刃上饰有精细的几何纹饰,与实心长柄的銎部相连,柄底端较尖,断面为椭圆形。此权杖形制特殊,制作精美,可能是特殊的仪仗器,是社会上重要的政治人物所拥有。

铜指护
春秋-战国
1套(5件),8~14厘米
每只整体似船型,两端尖锐,中间有一环钮,断面为圆形。与成年人左右手十指造型相仿,应是戴在手上保护手指之用,装饰功能多于实用功能。

人面纹铜弯刀
春秋-战国
长48.5厘米
在昌宁大甸山墓地中,出土有多件带简易人面纹的铜弯刀。人物样貌奇特,眼睛、嘴巴皆呈圆形,鼻子直挺,眉毛如刀。史籍记载,哀牢人皆穿鼻儋耳,这种特殊的习俗与人面纹的奇特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或有关联。装饰物较多的弯刀实用性不强,可能是一种礼器。
上:铜盒
下:山字足铜案


山字足铜案是哀牢地区最具特色的器物之一,由案面、支架组成;案面两端宽,中间窄且微凹,四角微上翘,呈弧形;案面下前后两侧连接对称山字形支架,支架间有两横档固定;案面饰 12 组对称涡纹和云雷纹,四角饰羽纹,边缘饰锯齿纹;支架饰菱形纹及云雷纹。铜盒造型别致,内部空心,由盖与器身巧妙扣合而成,盖部呈现出马鞍的形状,器身截面呈现梯形,盖与器身都精心装饰着多重斜线、菱形和圆形纹样,盖正面中央、器身正面底部及两侧,均铸有一个带有孔洞的环钮。案是古代人盛放食物的盛具,通常用于祭祀和宴飨场合。该铜案与铜盒同时出土,在案上放置铜盒,这种组合可能反映了哀牢地区一种特殊的祭祀仪式。
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得益于青铜冶炼技术的发展,哀牢人的生产和军事均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滇西南地区最强大的族群之一,他们与周边的昆明族群和汉王朝时常发生战争,也有着自身的风俗,存在特殊的礼乐和祭祀方式。铜案、铜盒、铜弯刀、铜钺、铜指护这些集实用价值、地位象征和美学色彩于一身的青铜器不仅具有显著的历史价值,更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展现出其独特魅力,为研究哀牢人的祭祀礼制和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本期文物之家
保山市博物馆

保山市博物馆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永昌文化园4号,保山中心城市文化中心(三馆广场)正中,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展厅面积3000平方米。馆舍为仿本地出土古代铜鼓造型,鼓壁饰以反映保山历史文化的“九隆传说”“丝道双虹”“永昌象耕”“强渡怒江”四幅大型浮雕,是保山市重要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保山市博物馆于2014年与保山市文物管理所合并设置为一个机构,设有史前文化、哀牢青铜文化、永昌文化、滇西抗战展、历代人物展、民族文化展、自然资源展、高黎贡山人类与环境展8个基本陈列,是集文物收藏、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田野考古、文物保护、历史文化研究为一体的国有纯公益性文博机构。
(有效期至2025.10.19)
云博地址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
16:30停止入馆
16:45开始清场
17:00正式闭馆
周一例行闭馆
节假日开放时间以官方公告为准
参观预约



正在展出
专题临展
一天之内穿越三大时空

上海 · 海上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
海派绘画名家作品展
展期至12月15日
契丹印迹
内蒙古辽代
文物精品展
展期至2026年1月5日


从西南夷
到益州郡
战国秦汉时期的云南
展期至10月19日
△
点击海报了解展览详情
基本陈列
六大展览 纵观云南

VR体验 惊喜PLUS

△
点击海报了解详情
数字展览

△
点击海报了解详情
跨越时空 对话历史
相约云博 不见不散

撰稿、排版:刘鹤 摄影:杨成书
编辑:杨粟 审校:杨雯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