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渤士说 星投顾】工业母机产业链发展及未来前景

时间:2025年09月29日 09:49

(来源:渤海证券财富管理)

全文2753字  预计阅读需16分钟

工业母机,又称工作母机”或者“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基石。在一般机械制造中,机床承担的加工工作量占机器制造工作总量的 40%-60%。机床的品种、质量和加工效率直接影响着其他机械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机床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和规模也成为国家工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工业母机处于制造业产业链的中游,下游的应用终端主要为机械设备、新能源、航空航天等行业。

工业母机是工业生产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其精度、效率等技术指标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与水平,因此机床行业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国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产品按“精度,复杂度,自动化水平”分为三大档次:高端机床,中端机床,经济型机床。

产业链概述

工业母机产业链涵盖从上游核心零部件供应到中游机床制造,再到下游终端应用等多个环节。上游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机床机架、传动系统(丝杠,轴承,导轨,主轴)、功能部件(回转工作台,刀库,机械手等)、数控系统(传感器,伺服系统)、电器元件(变压器,继电器)等。中游环节是机床的制造过程,包括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特种加工机床等。下游是机床的终端应用领域,包括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模具制造、工程机械、军工、3C电子、电力设备、船舶等多个行业。

2025年9月1日,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提出到2026年,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方案》明确2026年基本建立高质量标准框架、2030年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两步走”目标。《方案》不仅明确 "建什么标准",更规划了 "怎么建、怎么用" 的实施路径,融合了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从长远看,这份标准体系方案不仅是技术规范,更是《方案》要求,以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为抓手,增强高水平标准供给,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标准协同,加快推进标准体系国内国际兼容,最大程度释放标准化效能,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持续增强工业母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方案》要求,以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为抓手,增强高水平标准供给,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标准协同,加快推进标准体系国内国际兼容,最大程度释放标准化效能,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持续增强工业母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方案》提出,到2026年,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以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工业母机产品质量提升和设备升级换代,以高水平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牵头制修订不少于5项相关国际标准,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标准供给结构更加优化。加快高端工业母机、高档数控系统、高性能功能部件、先进制造工艺、关键核心零部件等标准研制,部分关键标准适度领先于产业发展平均水平,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更加有力。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适用标准,形成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标准成果的常态化衔接机制,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联动更加紧密高效。到2030年,适应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全面形成,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持续跃升,以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全面显现,减材、等材制造标准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增材制造标准水平达到世界领先。

《方案》提出三个“注重”的建设思路

一是

注重标准体系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动。要与减材制造高端跃升、等材制造优势加强、增材制造国际领先等工业母机发展方向紧密结合,以标准助力解决产业链短板和瓶颈,推动前瞻及原创性标准突破和推广应用,以标准助力实现工业母机产业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齐头并进。业母机产业的“升级路线图”。

二是

推动成系列标准制修订。聚焦减材制造、等材制造、增材制造等工业母机的加工稳定性提升、运行可靠性提高和精度保持性提级需求,成系列推进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升主机产品质量水平。体系化修订一批工业母机相关基础通用、设计配套、制造装备、制造工艺、检验检测、行业应用标准,基于科技创新成果,科学适度提升标准总体水平,及时淘汰一批老旧落后标准,引领产业优化升级。

三是

强化交叉融合领域标准研制。围绕新兴技术与工业母机产业融合,积极开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母机中应用相关标准的研制,加快制定相关数据采集、数字建模、智能化设计、数字化工艺、数据交互、数字化样机等一批新兴技术标准。加快绿色设计、绿色供应链管理、碳减排技术、产品碳足迹核查、能效评估等方面标准研制,以融合标准加速带动工业母机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引领工业母机产业链高端化跃升。

四是

加快提升我国标准国际化水平。积极跟踪工业母机国际、国外标准化前沿动态,开展国内外工业母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与技术标准水平比对分析,指导我国工业母机标准化工作超前布局。加快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加快编制一批中国标准外文版,鼓励标准中外文版同步制定、产业链上中下游标准中外文版成体系制定。结合我国在工业母机装备、工艺、安全、检验检测等方面标准研究优势,制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国际标准。深化实施对标达标提升行动,瞄准国外先进标准,提升我国标准水平,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

工业母机行业作为制造业的基石,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工业母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企业的不断创新下,国内工业母机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且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升级和扩张,市场对工业母机的应用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在航空航天、汽车、精密电子等高端制造领域,对高精度、高性能的工业母机需求旺盛,加速推动了我国工业母机产业规模发展。据统计,2024年我国工业母机市场商业模式创新趋势。

近年来,工业母机行业在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方面展现出显著的商业模式创新趋势。

智能制造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机床行业进入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机电一体化时代。数控机床通过程序控制系统实现高效、柔性的自动化加工,解决了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品种零件的加工问题。行业内领先企业积极探索智能化解决方案,如创世纪海天精工等民营机床企业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加速推进国产替代进程。

绿色制造

工信部、发改委等十三部委联合印发行动计划,旨在实现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的原创设计突破,并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这些政策推动了行业的技术创新,促进了绿色制造理念的普及与应用。

相关的上市公司有很多,这里就不赘述了。高端数控机床领域的国内外竞争依然严峻,但国内企业在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的双重推动下,正逐步缩小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成为行业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为工业母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未来,随着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和核心技术的突破,工业母机行业有望向更加自主可控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规模已从2019年的6313.62亿元增长至7128.86亿元。

编发| 刘同舒

复审| 邢艳

审核| 李皓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