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时财经)
记者:周雪松
编辑:李 捷
制图:乔寒云

从盖房子到造芯片,这家上市公司长袖善舞,上演了“蛇吞象”的故事。
9月15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显示,闻泰科技(600745)以736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336位。较上一年度上升58位,营收同比增长超百亿元。
闻泰科技财报进一步印证其强势劲头。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收253.4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74亿元,同比大增237.36%,扣非净利润3.35亿元,在AI、新能源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实现盈利水平大幅跃升。
鲜为人知的是,这家高科技公司曾经是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在房地产行业普遍承压的当下,闻泰科技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完成“脱胎换骨”,但其转型路径能否被同行复制,多位接受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和专家看法不一。
01 借壳上市与剥离房地产业务
闻泰科技的前身是中茵股份,后者曾经是一家跻身中国房企50强的房地产上市公司。2015年,中茵股份通过资产置换及现金收购方式取得闻泰通讯51%股权,正式启动“去房地产化”战略。2017年,中茵股份完成剩余49%股权收购,实现100%控股,逐步剥离房地产业务。并更名为闻泰科技,主营业务彻底转向智能手机设计研发与制造,并延伸至半导体领域。
最近,中欧资本董事长张俊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闻泰科技借壳中茵股份及其后续并购重组案例展示了传统行业与高成长科技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可行路径,其机制具备一定的参考意义。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其一系列资本运作的角度看非常成功。与此同时,中茵股份也因为转型发展及时,避免了与不少房地产企业一样盲目高歌猛进而陷入经营困局。
这家公司的老板张学政是一位传奇人物,1997年大学毕业后,张学政先后进入意法半导体和中兴通讯打工,后辞职创业,还曾在深圳华强北跑过业务。2006年,张学政以10万元起家,创立闻泰通讯,主营手机主板设计。为了推销自主研发的产品,他亲自扛着电脑在深圳华强北挨家挨户进行推销。
后来,张学政将手机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做到全球最大,并通过借壳中茵股份上市。再后来,他堪称经典的操作是“蛇吞象”式地收购荷兰安世集团,进军半导体领域。
2018年,张学政启动收购安世集团,累计斥资300多亿元完成这一中国半导体行业最大跨境并购案。此次收购使闻泰科技从手机代工厂商从而跃升为全球功率半导体龙头,填补了国内产业链空白,并推动公司市值突破千亿大关,一度接近2000亿元。
米度并购核心合伙人洪再春对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记者表示,中茵股份分两步收购闻泰科技100%的股权,实现闻泰科技借壳上市,这家传统行业上市公司抓住了产业升级窗口,同时利用资本市场并购工具杠杆收购安世半导体以小博大,是转型逆袭的典范,值得现在市场上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借鉴。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闻泰科技在借壳上市过程中存在信息披露违规问题,也受到了证监会的处罚。
02 转型模式能否复制?业内分歧明显
中企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闻泰科技的并购重组之路,资产“腾挪”先于“剥离”,闻泰科技杠杆并购安世集团,当年半导体行业处于估值低谷,其并购重组有不可复制的历史窗口。
柏文喜对记者表示,2014年—2016 年A股“小额快速”重组通道和配套融资尚未收紧。地产股东“高位套现”恰逢2015年—2016年地产销售大年,彼时项目毛利率高,房企的日子也相对好过。这些因素为上述并购重组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房地产行业转型成为一名自由投资人的熊航琪也认为,闻泰科技的“资本腾挪术”,包括借壳中茵股份上市,并购安世集团等一系列运作堪称长袖善舞,幅度如此大的跨行业资源整合值得学习。
不过,他对记者表示,这个案例很难复制。“这样的事情要做成得天时地利人和差不多才行,要看机缘。”他说,上述并购重组处于一个行业衰落前5—8年,而另一个行业崛起前5—8年,一般人也难有如此眼界,实乃机缘巧合。
就企业并购重组和未来发展相关问题,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记者联系了闻泰科技方面,截至记者截稿,闻泰科技方面暂未回复。
从公开信息来看,退出上市的中茵集团老板高建荣日子也相对好过,该集团已实现金融投资、品质地产、酒店管理、商管物业等领域多元化发展,尤其是提前主动收缩房地产业务,所以目前公司发展还算稳健。
张俊认为,从中茵股份到闻泰科技的这一系列并购重组发生在中国推动产业升级、支持半导体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之下,显示出与国家战略一致的项目更易获得监管与市场认可。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与强调科技自主的背景下,此类符合政策导向的重组仍被鼓励。
他进一步指出,这一案例对于部分业务增长乏力、估值低迷的传统行业上市公司而言,也有启示和借鉴意义,这些公司可以通过置出旧资产、置入新资产的方式实现“换血”,可避免退市风险并重新获得增长动力。
洪再春认为,现在不少房地产企业都在谋划转型发展,但能否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成功转型,要看老板的格局和眼光。
“类似上述案例的机会一直有,能不能把握这一轮并购红利,需要认清形势和现实,主动寻求转型升级的机会。” 洪再春说。
03 可持续发展成转型后最大挑战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认为,从中茵股份变身现闻泰科技,从房地产向半导体及消费电子的这种转型,为传统行业和地方经济提供了重要参考,但公司后续发展仍需应对多重挑战。
“对房地产行业来说,其重要启示是需要借力新技术、新模式、新平台进行战略收缩与价值重构。从业务层面,要去地产化,可行性路径可因地制宜。”他说。
他告诉记者,国家出台《关于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意见》,鼓励房企向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等领域转型。对于类似闻泰科技的高科技转型,地方政府可通过专项补贴(如研发投入加计扣除)、产业基金参股等方式降低企业风险。同时,需警惕盲目跟风,提示企业转型须精准评估市场需求。
在宋向清看来,闻泰科技转型后的挑战主要是以下方面:一是技术迭代与市场竞争压力大,转型后需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业务。二是地缘政治与供应链安全,公司需要通过供应链多元化和技术自主化降低依赖,在全球化布局与本地化合规间找到平衡。三是管理层与战略执行能否高效落地,管理层需强化风险控制。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认为,从中茵股份到闻泰科技的这种转型抓住了国家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这种转型路径代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不过,刘英也表示,闻泰科技面临的挑战也非常明显,除了要面对并购重组带来的不同企业之间的文化融合挑战之外,特别是随着技术迭代的加快,市场风险和博弈加剧,如何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是最大的挑战。
宋向清强调,中茵股份向闻泰科技的这种转型模式为房地产行业提供了“战略收缩—技术赋能—生态重构”的可行路径,对地方经济强化产业协同和区域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
他说,要警惕转型过程中的潜在风险,“闻泰科技后续发展仍需要突破技术壁垒、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并优化管理层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