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小博士)
Open AI硬件生态加速落地,中国供应链迎黄金投资期——聚焦AI硬件赛道核心标的
2025年9月,全球AI产业再迎里程碑事件:Open AI加速从“软件主导”向“软件+硬件”生态闭环转型,其硬件产品布局已进入实质落地阶段。随着类AI Pin等消费级硬件的研发推进(预计2026年首推),以及国内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供应链龙头的深度对接,中国硬件厂商正站在全球AI硬件革命的关键风口。本文将结合行业趋势与市场动态,解析AI硬件赛道的投资逻辑,并挖掘核心标的竞争优势。

一、行业背景:Open AI硬件战略提速,中国供应链成关键一环
Open AI的硬件布局并非偶然,而是其“核心AI订阅”生态的重要拼图。根据最新消息,Open AI自5月以近65亿美元收购AI公司后,明确将“消费硬件+AI服务”作为长期战略方向——硬件作为AI技术的物理入口,可通过搭载多模态交互、个性化服务等能力,深度绑定用户并推动订阅制收入增长。
从产品节奏看,类AI Pin(一款集成了语音交互、屏幕显示与AI助手的便携设备)被视作首推产品,预计2026年正式上市;后续还将推出耳机、眼镜、智能音箱等多品类硬件,形成“全场景AI硬件矩阵”。而在生产端,Open AI已与国内供应链深度对接,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消费电子龙头因在精密制造、声学技术、大规模量产等领域的优势,成为核心合作方。
行业层面,机构普遍看好中国硬件商未来2年的景气度:一方面,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电子产业链(从芯片、传感器到整机组装),成本控制与响应速度远超海外;另一方面,Open AI等国际科技巨头为分散供应链风险,正加速向中国转移中高端硬件订单。
二、投资逻辑:技术变革+生态绑定+供应链优势,三重驱动高景气
AI硬件的投资逻辑可归纳为“技术-生态-供应链”三重驱动:
技术变革:AI大模型重构硬件交互体验传统硬件(如耳机、音箱)的功能局限于“工具属性”,而AI大模型的赋能将使其升级为“智能助手”。例如,AI Pin可通过语音指令完成日程管理、信息查询、跨设备协同等复杂操作,背后依赖的是多模态大模型的理解与生成能力。硬件厂商若能深度适配AI算法(如语音交互、图像识别),将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
生态绑定:硬件成AI服务的“入口级载体”Open AI的“核心AI订阅”模式(如每月付费使用高级功能)需通过硬件设备触达用户。以AI Pin为例,用户购买硬件后,大概率会绑定订阅服务以解锁完整功能,这将推动硬件销量与服务收入的长期增长。因此,深度参与Open AI硬件研发与制造的厂商,将优先分享生态红利。
供应链优势:中国厂商卡位全球制造核心在消费电子领域,中国厂商已具备“研发+制造+成本”的综合优势:立讯精密在精密结构件、模组组装领域技术领先;歌尔股份的声学器件市占率全球第一;佳禾智能等耳机代工厂商具备柔性生产能力。这些能力使其成为Open AI等国际巨头的首选合作伙伴。
三、重点标的解析:聚焦高景气细分,挖掘核心竞争优势
AI硬件赛道可分为“业务合作”“智能硬件”“核心芯片”三大细分方向,以下为核心标的解析:
1. 业务合作:深度绑定Open AI的制造龙头——立讯精密、歌尔股份
立讯精密:作为消费电子“全能型选手”,公司在声学、光学、精密结构件领域技术储备深厚,曾主导AirPods、Apple Watch等爆款产品的代工。其与Open AI的对接已进入“研发协同”阶段,未来或承接AI Pin、智能眼镜等产品的整机制造。更关键的是,公司近年来加速布局汽车电子、AIoT等新领域,成长天花板显著。
歌尔股份:声学与VR/AR硬件龙头,曾为Meta供应Oculus VR头显,具备成熟的传感器融合技术与小型化产品设计能力。其在AI音频交互(如主动降噪、语音唤醒)领域的研发投入,与Open AI硬件需求高度契合,未来或参与AI Pin的声学模块供应。
2. 智能硬件:AI交互升级的核心受益者——佳禾智能(耳机)、歌尔股份(眼镜)
佳禾智能:国内耳机代工龙头,客户覆盖华为、小米及海外品牌。公司近年重点布局“AI音频”技术,开发了支持语音交互、噪声抑制的智能耳机方案,与Open AI“AI Pin+耳机”的生态协同性高。随着AI耳机渗透率提升(预计2026年全球AI耳机出货量超1亿副),公司有望凭借技术优势抢占份额。
3. 核心芯片:AI硬件的“算力心脏”——瑞芯微、全志科技、乐鑫科技
瑞芯微:高性能SoC芯片龙头,其RK3628等芯片已应用于智能音箱、AIoT设备,具备NPU算力优化能力(支持本地AI推理),可满足AI硬件对“低延迟、多模态交互”的需求。公司与多家智能硬件厂商深度合作,未来或为AI Pin提供算力支持。
全志科技:智能终端SoC专家,在语音识别、图像处理领域技术积累深厚,产品覆盖智能音箱、教育硬件等。其R329芯片集成了AI语音引擎,可高效运行轻量化大模型,与Open AI“端侧AI”需求适配性强。
乐鑫科技:物联网Wi-Fi MCU龙头,主打高性价比AIoT芯片(如ESP32系列),支持边缘计算与AI语音交互。随着AI硬件向“轻量化、低成本”发展(如AI Pin可能采用低成本芯片),公司凭借“高市占率+低功耗”优势,有望快速放量。
四、风险提示
产品落地不及预期:AI Pin等硬件可能因技术调试、供应链问题延迟推出;
需求波动风险:全球消费电子复苏缓慢或影响硬件厂商订单;
技术迭代风险:若其他厂商推出更先进的AI硬件(如脑机接口),现有产品可能面临替代压力;
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可能影响中国供应链的海外订单获取。
结语
Open AI的硬件革命已进入“从0到1”的关键阶段,中国供应链凭借技术、制造与成本优势,正成为全球AI硬件的核心承载者。短期看,业务合作紧密的制造龙头(如立讯精密、歌尔股份)将优先受益;中长期看,AI芯片(瑞芯微、全志科技)、智能硬件(佳禾智能)等细分领域也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建议投资者关注“技术适配性强、客户绑定深、成长确定性高”的标的,把握未来2年AI硬件景气周期的投资机遇。
【免责声明】本文引用官方媒体和网络新闻资料,如有错误,请以最新信息为准。本文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交流探讨,请审慎阅读。市场有风险,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理性独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