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5年财务造假细节曝光!百亿“鸭脖大王” ,明日起开始* ST戴帽

时间:2025年09月22日 09:19

(来源:明见局)

颇为离奇的是,绝味食品的财务违规呈现出罕见的“反向操作”特征:连续五年刻意少计营业收入。

“鸭脖大王”这次被罚得有点惨。

9月19日晚间,绝味食品的一则公告,让资本市场将目光聚焦在这家卤味巨头——公司收到湖南证监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2017-2021年持续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将被处以400万元罚款,董事长戴文军等3名核心高管合计被罚450万元

更重磅的消息是,公司股票于今日(9月22日)停牌1天,9月23日起正式变更为“* ST绝味”,日涨跌幅限制收窄至5%。

五年隐匿7亿收入,终被罚850万

不同于多数企业通过虚增收入粉饰业绩的常规操作,绝味食品的财务违规呈现出罕见的“反向操作”特征:连续五年刻意少计营业收入

根据湖南证监局查明的事实,2017年至2021年期间,绝味食品未将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纳入财务核算,导致各年度报告少计营收的比例分别达5.48%、3.79%、2.20%、2.39%和1.64%。

以各年度公开披露的营业收入为基数计算,这五年累计少计的收入规模约7.2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五年正是绝味加盟版图快速扩张的黄金期:2017年上市初期,其中国大陆门店数量不足万家,到2021年已激增至13714家,五年净增超6000家。

而加盟门店的集中扩张本应带动装修业务收入同步增长,但这项收入却离奇地从财务报表中消失了。

更令人震惊的是违规操作的细节,时任财务总监彭才刚竟安排财务部员工出借个人银行账户,用于处理加盟门店装修业务的资金流转,完全绕开了上市公司正规核算体系。这种“体外循环”的操作模式,暴露了公司财务内控的失效。

而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董事长戴文军明知公司实际管理装修业务,却未将其纳入规范管理,还连续五年在年度报告上签字确认;时任董秘彭刚毅则对信息披露乱象视而不见,未履行基本的监管职责。

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戴文军,不仅知悉公司实际管理加盟门店装修业务,且未推动该业务纳入上市公司规范管理,还连续五年在年度报告上签字确认;时任董事会秘书彭刚毅则对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未尽到审核义务,在2017-2020年的年度报告上签字。

对于为何选择“少计收入”而非“虚增收入”,市场存在多种解读。

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是为了通过隐藏收入“平滑”业绩波动,为后续增长储备“弹药”;也有观点指出,此举或与税务筹划相关,试图通过延迟确认收入调节纳税节奏;更有投资者担忧,这背后可能存在更复杂的利益输送或财务造假问题。

无论动机如何,连续五年违反会计准则且未被内部监督机制发现,足以证明绝味食品的公司治理与内控体系存在根本性缺陷。

湖南证监局最终作出的850万元合计罚款,虽相较于7亿余元的涉事金额比例不高,但对公司的市场声誉打击深远。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4月修订)》,因年度报告财务指标存在虚假记载,绝味食品触发“其他风险警示”条件,* ST的标识将影响投资者信心与融资能力。

门店“蒸发”五千家,业绩连续下滑

在监管处罚落地之前,绝味食品的经营状况已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营收与净利润双降、门店数量大幅收缩成为难以回避的现实。

通过其公开发布的财报,业绩数据的下滑轨迹清晰可辨,2024年,绝味食品实现营业收入62.57亿元,同比下降13.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7亿元,同比大跌34.04%,创下2017年上市以来的最差净利润表现

进入2025年,下滑势头进一步加剧,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2亿元,同比减少15.57%;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减少40.7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33亿元,同比跌幅更是高达52.6%。

季度数据的波动更显异常,2024年第四季度,绝味食品单季净亏损达2.11亿元,不仅吞噬了前三季度近一半的利润,更是继2023年四季度亏损4534万元后,连续第二年在传统消费旺季(国庆、双11、春节前备货)出现大额亏损。

门店数量的锐减与其业绩下滑有着紧密的联系,绝味食品的扩张高度依赖加盟模式,加盟门店的批发收入占总营收的73.5%,门店数量直接决定营收规模

2023年末,公司还在财报中披露拥有15950家门店,但2024年财报开始刻意模糊具体数字,仅提及“目前公司加委会组织拥有3000余家加盟商”。

第三方平台窄门餐眼的数据揭开了真相:截至2025年9月16日,绝味食品门店数量仅为10725家,较2024年6月官方披露的14969家减少约4000家;若与2023年末的峰值相比,一年多时间里门店蒸发超5000家,收缩幅度超过30%

为缓解成本压力,绝味曾多次上调产品价格,但在需求疲软的背景下涨价进一步抑制了消费意愿,难免形成“涨价—销量下滑—单店盈利下降—加盟商闭店”的恶性循环。

这种困境在行业内具有普遍性,但绝味的门店收缩幅度远超同行。据公开数据显示,同期周黑鸭门店减少近600家,煌上煌减少1154家,均不及绝味的收缩规模。

卤味不好卖了,转型找出路

从行业整体表现来看,行业头部企业集体陷入增长困境。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绝味、周黑鸭、煌上煌、紫燕食品四家主要卤味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65亿元,同比下降超10%;合计归母净利润约4.65亿元,同比下降超20%

其中,周黑鸭2024年营收24.51亿元,同比下降10.7%,净利润同比下降15%;紫燕食品上半年营收14.73亿元,同比下降11.46%;仅煌上煌凭借严格的成本控制实现盈利正增长,但营收仍同比下降7.19%。

消费端的变化更令市场担忧,以周黑鸭为例,其每张采购订单的平均消费金额从2021年的60.1元逐年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3.56元,五年间持续下滑,反映出消费者在卤味品类上的支出意愿不断减弱。

而面对行业困局,竞争对手已纷纷启动跨界转型。周黑鸭推出椰子水品牌“丫丫椰”,并与四川申唐食品合作开发复合调味品及方便速食产品,构建“卤味+复合调味料”的双主业模式;煌上煌则瞄准健康消费趋势,切入冻干食品赛道,拓展产品边界。

相比之下,绝味食品的转型显得较为保守。

尽管公司在长沙开出一家“绝味Plus店”,尝试销售炸卤、甜品、果酒等产品,试图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但从战略定位来看公司仍强调“聚焦卤味赛道”,未推出实质性的跨界产品线或业务模式创新。

资本市场“用脚”投票,自2021年2月股价达到高点以来,绝味食品股价累计跌幅已超80%,总市值从峰值时的超600亿元缩水至92.4亿元(截至2025年9月19日收盘)。

更值得关注的是,按照多数机构投资者的风控规则,* ST股票将被纳入减持范围,这可能给绝味食品的股价带来进一步压力。

从“鸭脖大王”到“* ST绝味”,绝味食品身上的担子又重了些。

(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谨慎辨别。)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