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火星探测任务中,科学家们如何快速精准地识别火星土壤中微量的有机化合物?在深海科考时,又怎样从复杂的海水成分里分离出新型活性物质?答案就藏在一种看似神秘却广泛应用的技术——色谱分析中。
01
什么是色谱分析?

色谱分析是一门基于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差异,从而实现分离与分析的科学方法。
打个形象的比方,如果把不同物质比作在赛道上奔跑的运动员,固定相就是赛道本身,而流动相则是推动运动员前进的力量。由于不同“运动员”与赛道的适应性不同,在流动相的推动下,它们前进的速度和距离也各不相同,最终实现彼此分离,便于后续的检测与分析。
从分类维度来看,色谱分析可谓“家族庞大”:
●按流动相的分子聚集状态划分,有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及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其中,液相色谱适用于分离热稳定性差、沸点高的物质;气相色谱则常用于分析易挥发、热稳定性好的化合物;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结合了前两者的优势,在一些特殊物质的分离上表现出色。
● 按分离原理区分,涵盖吸附、分配、空间排斥、离子交换、亲和及手性色谱法等,每种原理都针对不同物质的特性,为精准分离提供了多样选择。
● 从操作原理出发,可分为柱色谱法及平板色谱法等。
正是因为色谱分析具备“三高一快一广”的显著优点,即分离效率高、分离能力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才使其在化学、制药、食品科学、环境科学和材料科学等众多领域大显身手。
如在食品检测中,它能快速检测出食品添加剂是否超标、是否存在有害残留物;在环境监测里,可精准分析大气、水质中的污染物成分,为环境保护提供关键数据支持。
02
色谱分析的国产化突破

我国色谱分析技术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早期高端色谱分析仪器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然而,在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国内科技企业奋起直追,在色谱分析领域实现了多项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加速推进高端分析仪器的进口替代进程。
君联资本所投企业汉邦科技作为最早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液相色谱系统的国产厂商之一,多年来专注色谱技术研发,自主研发产品涵盖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环节,工艺覆盖从小分子药物到大分子药物各品类。
长期以来,色谱线性放大一直是分离纯化技术的难题,制约着国产色谱设备的发展。汉邦科技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攻关,成功突破这一技术瓶颈,已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共53项,其中境内发明专利40项、海外发明专利13项,实现了产品从克级、十克级、百克级到千克级的分离纯化线性放大。这一突破意义非凡,打破了国外相关技术和产品的长期垄断,让国产色谱设备在大规模生产应用中有了与国际品牌竞争的底气。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兴领域的崛起,色谱分析技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技术创新层面,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双特异性抗体、核酸药物、基因治疗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这些领域对分离纯化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的色谱设备将朝着更紧凑的结构设计发展,同时融入更多智能化元素,如自动校准、故障诊断和数据分析功能,让设备操作更加简便高效,降低人力成本和操作误差。
从实验室的玻璃柱到智能工厂的连续化系统,色谱技术的进化史印证着一个真理:在微观世界构建分离秩序的能力,终将在宏观世界转化为产业变革的力量。这场关于物质本质的解密之旅,正引领我们走向更精密的制造时代。
参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