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机构调研聚焦11只人工智能绩优股:业绩持续增长+高成长潜力

时间:2025年08月27日 11:35

(来源:金融小博士)

人工智能赛道深度解析:机构调研揭秘高成长标的,11只绩优股勾勒产业投资蓝图

一、产业东风劲吹:人工智能从概念到落地的黄金时代

在全球科技竞赛与我国“数字经济”战略的双重驱动下,人工智能产业正迎来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的爆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人工智能+”战略,推动AI技术在千行百业深度渗透——政府数字化治理、金融智能风控、制造业智能工厂、医疗AI辅助诊断等领域需求井喷,预计2025年国内AI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资本市场上,8月以来人工智能概念股平均涨幅达16.5%,超九成个股股价上扬,华胜天成(+134.25%)、寒武纪-U(+73.33%)等龙头股引领行情,凸显资金对产业前景的强烈看好。

二、机构调研“淘金”:超百家机构锁定11只高成长标的

机构调研动向是洞察产业趋势的“体温计”。8月以来,11只人工智能概念股获超百家机构密集调研(其中4家超百家),这些标的兼具技术壁垒、业绩确定性及市场稀缺性,成为资金布局的核心方向。以下从细分领域拆解核心标的,揭示其投资价值:

11只核心标的深度解析:技术、业绩、场景三维共振

(一)智能驾驶与车联网:技术落地最快的场景革命

  1. 德赛西威(002920)

  • 无人车业务爆发在即:已建成覆盖10个城市的低速无人车试点网络,获取超50万张路权许可,与京东物流、美团配送达成批量供货协议,首款L4级无人配送车将于2025年量产,打开万亿级末端配送市场。

  • 智能座舱龙头地位:深度绑定大众、丰田、新势力车企,域控制器市占率超25%,座舱芯片搭载高通8295方案,2024年新订单量同比激增80%,业绩与汽车智能化渗透率深度绑定。

  • 机构热度:月内351家机构调研(板块第一),获易方达、广发等顶流基金重仓。

  • 核心优势

  • 业绩预期:2024-2026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30.6%,低估值高成长属性显著。

  • 虹软科技(688088)

    • 车载视觉方案稀缺性:自研的DSM(驾驶员监测)、OMS(乘客监测)算法已进入奔驰、本田等供应链,2024年车载业务营收占比预计突破30%,受益于欧盟强制标配驾驶员监测系统(DMS)政策。

    • 消费电子技术复用:手机AI摄影算法全球市占率超40%,技术迁移至智能汽车、AR/VR等领域,形成“算法+芯片+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 机构热度:57家机构调研,计算机视觉算法龙头。

    • 核心优势

    • 业绩预期:2025年净利润增长38.99%,车载业务进入放量期。

    (二)政企数字化与AI基础设施:政策红利直接受益者

    1. 海康威视(002415)

    • AI+安防绝对龙头:全球视频监控市场份额达24%,自研“星辰”大模型实现从安防监控到城市级AIoT平台的跨越,已在深圳、杭州等城市落地“智慧交通”“应急指挥”系统,订单周期长达3-5年,业绩稳定性强。

    • 多行业赋能能力:将AI技术复用至金融、能源、教育等领域,2024年企业级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45%,政策推动下政企数字化采购需求爆发。

    • 机构热度:246家机构调研,社保基金连续四季增持。

    • 核心优势

    • 业绩预期:2024-2026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13.87%,现金流充沛,抗周期属性突出。

  • 紫光国微(002049)

    • FPGA芯片国产替代急先锋:在28nm及以下制程FPGA领域打破Xilinx、Intel垄断,广泛应用于AI训练集群、5G基站,2024年该业务收入增长超60%,受益于国内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速。

    • 存储芯片+特种芯片双轮驱动:Nor Flash市占率全球第七,特种芯片在航空航天领域市占率超80%,技术壁垒铸就高毛利率(65%+)。

    • 机构热度:124家机构调研,国产芯片自主可控核心标的。

    • 核心优势

    • 业绩预期:2025年净利润增长39.83%,卡位算力硬件黄金赛道。

  • 电科数字(600850)

    • 政企数字化“国家队”:深度参与政务云、金融核心系统国产化改造,承建超30个省级政务大数据平台,在金融领域助力工行、建行构建智能风控系统,订单确定性极高。

    • 集团资源协同优势:依托中国电科600余家成员单位,可快速获取党政、军工领域订单,2024年上半年政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5%。

    • 机构热度:61家机构调研,中国电科旗下数字化中军。

    • 核心优势

    • 业绩预期:2024-2026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12.34%,享受政企IT预算稳定增长红利。

    (三)AI应用层创新:场景深耕催生细分龙头

    1. 科大讯飞(002230)

    • 教育+医疗双轮驱动:智慧教育产品覆盖全国3.8万所学校,“因材施教”解决方案进入采购放量期;医疗领域“智医助理”已覆盖1.8万家基层医疗机构,2024年两大板块收入合计占比超50%。

    • 星火大模型商业化加速:国内首批通过备案的大模型之一,用户数突破5亿,办公、学习等C端付费转化率提升至8%,2024年模型业务收入预计达80亿元。

    • 机构热度:99家机构调研,AI语音语义领域绝对龙头。

    • 核心优势

    • 业绩预期:2025年净利润增长71.71%,高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超20%)构筑长期壁垒。

  • 吉比特(603444)

    • AI降本增效显著:运用Stable Diffusion自动生成游戏美术资源,AI对话系统优化NPC交互体验,研发成本降低30%,新品上线周期缩短20%。

    • 经典IP长效运营:《摩尔庄园》《问道》通过AI算法实现用户召回,《一念逍遥》DAU(日活)创历史新高,叠加版号常态化发放,2024年新品储备达8款。

    • 机构热度:145家机构调研,A股游戏AI化标杆。

    • 核心优势

    • 业绩预期:2025年净利润增长47.73%,游戏行业AI化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

  • 金山办公(688111)

    • WPS AI打开付费天花板:自研的“WPS超级助理”实现文档生成、数据可视化等功能,企业版付费率从8%提升至15%,个人版MAU(月活)超6亿,AI功能订阅价格较传统版本溢价30%。

    • 多端协同生态稳固:在党政市场份额达90%,教育领域覆盖全国80%高校,信创国产化替代进入深水区,2024年党政订单量同比增长60%。

    • 机构热度:34家机构调研,国产办公软件绝对龙头。

    • 核心优势

    • 业绩预期:2025年净利润增长15.51%,订阅制模式抗周期能力强。

    (四)高端制造与硬科技:AI赋能产业升级核心载体

    1. 景嘉微(300474)

    • 军用转民用技术突破:JM9系列GPU已适配国产操作系统,在党政信创市场市占率超60%,2024年民用显卡JM7200进入联想、同方供应链,AI算力性能对标英伟达GTX 1050,打开百亿级民用市场。

    • 产业链自主可控:从芯片设计到封装测试全流程国产化,受益于美国对华GPU出口限制,军方与金融领域订单加速释放。

    • 机构热度:25家机构调研,国产GPU稀缺标的。

    • 核心优势

    • 业绩预期:2025年净利润增长117.94%,技术壁垒铸就高弹性。

  • 奥比中光-UW(688322)

    • AI视觉感知核心技术:自研的3D结构光、TOF方案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手机、扫地机器人)、工业检测(汽车零部件瑕疵识别)、物流分拣(体积测量),2024年3D摄像头出货量同比增长120%。

    • 客户结构优质:绑定苹果供应链(提供Face ID零部件)、华为、小米等巨头,海外市场收入占比提升至35%,受益于AR/VR、自动驾驶3D感知需求爆发。

    • 机构热度:22家机构调研,3D视觉传感器全球前三。

    • 核心优势

    • 业绩预期:2025年净利润增长300.42%,技术领先性支撑估值溢价。

  • 劲拓股份(300400)

    • AI视觉检测国产替代:在消费电子(手机玻璃盖板缺陷检测)、半导体(晶圆表面瑕疵识别)领域市占率超40%,检测精度达微米级,帮助客户将良率提升至99.99%以上。

    • 绑定全球顶尖客户:进入苹果、富士康、台积电供应链,2024年新获特斯拉4680电池产线检测设备订单,AI算法持续迭代保持技术领先。

    • 机构热度:15家机构调研,智能视觉检测设备隐形冠军。

    • 核心优势

    • 业绩预期:2025年净利润增长85.16%,高端制造国产化趋势下订单饱满。

    三、投资逻辑:三大主线捕捉人工智能“真成长”标的

    1. 场景落地优先级:聚焦智能驾驶(德赛西威、虹软科技)、政企数字化(海康威视、电科数字)、游戏AI(吉比特)等需求明确、现金流可见的领域,规避纯概念炒作。

    2. 业绩确定性锚点:优选2024-2026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20%的标的(如科大讯飞、劲拓股份),以高增长消化估值,抵御市场波动。

    3. 技术壁垒护城河:重视芯片(紫光国微、景嘉微)、算法(科大讯飞、虹软科技)、传感器(奥比中光)等硬核科技标的,享受国产替代与技术迭代双重红利。

    四、风险提示与操作建议

    尽管人工智能产业前景广阔,仍需警惕技术路线迭代风险(如大模型竞争加剧)、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如行业数字化转型放缓)及短期估值泡沫。投资者可采取“核心标的底仓配置+高弹性标的波段操作”策略,重点跟踪机构持仓变动、季度财报数据及订单落地进度,避免盲目追高。

    结语

    在人工智能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历史机遇期,11只机构密集调研的绩优股既是产业趋势的“温度计”,也是价值投资的“指南针”。它们或在技术端实现“卡脖子”突破,或在场景端打开万亿市场空间,共同勾勒出AI从“虚火”到“实火”的投资蓝图。对于立足中长期的价值投资者而言,唯有锚定“技术+业绩+场景”三维共振的标的,方能在科技浪潮中稳立潮头。

    【免责声明】本文引用官方媒体和网络新闻资料,如有错误,请以最新信息为准。本文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交流探讨,请审慎阅读。市场有风险,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理性独立思考之上。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