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价走强与全球避险情绪升温交织,推动银行贵金属业务走俏。上市银行2025年三季报显示,多家银行贵金属业务规模同比大增。但与此同时,近期金价高位震荡,也让银行开展相关业务面临更多挑战。
银行贵金属业务规模大增
金价持续走强之下银行贵金属业务迅速扩张,中小银行表现尤为抢眼。上市银行三季报显示:
截至9月末,南京银行贵金属业务规模为72.01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1914.36%;杭州银行贵金属业务规模为12.17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523.57%。
股份行贵金属业务规模也实现快速增长。截至9月末,与2024年末相比,贵金属业务规模浦发银行增长超350%,中信银行增长超200%,浙商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增幅均超100%。
大行则在高基数上稳步前行。截至9月末,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的贵金属业务规模均较2024年末增长超10%。
加码贵金属赛道
贵金属业务兼具财富管理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双重属性。这条看似“小众”的赛道,或许会成为影响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因素。
“贵金属尤其是黄金资产配置,在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是银行客户资产配置的重要板块。”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特别是在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银行布局贵金属等发展中间业务,增加多元化收入来源是大势所趋。
国盛证券分析师朱广越在研报中表示:一方面,居民对黄金避险、保值功能的需求提升,银行作为金条销售、金币代销的核心渠道,叠加账户黄金、黄金积存等线上投资产品的持续普及,能够精准承接这部分旺盛需求;另一方面,金饰消费的下滑,或将推动银行减少对传统金饰代销业务的依赖,转而聚焦贵金属业务的创新与推广。
上海证券报记者从业内获悉,今年以来,银行通过创新业务模式和多元化服务,完善贵金属相关产品设计与投资功能优化,进一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需求。
例如,在零售端,多家银行以积存金为核心抓手,持续优化服务体验。南京银行在三季报中表示,该行贵金属业务打造自营与代客双轮驱动发展模式,贯通要素市场,做好积存金业务服务支撑工作。
金价震荡引业务风控升级
不过,贵金属具有高波动性,尤其是10月以来金银步入高位震荡期,这对银行开展贵金属业务提出了更多挑战。
公开信息显示,交易规则与门槛优化成为银行应对市场波动的典型措施。10月以来,多家银行上调积存金起购门槛,最低门槛已提高至950元至1200元区间,而去年多数银行门槛还在500元左右。交通银行近期还调整了贵金属钱包业务,改为随实时金价浮动机制。
展望后市,机构预计黄金仍具有上涨空间,在资产配置中黄金仍具有重要价值,可为银行拓展贵金属业务创造空间。朱广越表示,未来贵金属业务对银行盈利的拉动,将不再单纯依赖黄金市场整体上涨带来的红利,而是更取决于银行自身的硬实力,包括能否搭建完善的风控体系对冲价格波动风险,以及能否通过优化资产配置实现稳健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