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险联社
“平安银行公布的财报显示,前九个月,平安银行卖保险的收入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今年人身险银保渠道爆火,而代理人渠道越来越显得落寞。”
随着银行陆续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银行销售保险带来收入情况也披露。
根据平安银行财务报告显示,前三季度,代理个人保险收入12.37亿,同比增长48.7%,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8.43亿。
上半年平安银行代理保险收入6.66亿,这意味着第三季度单季就实现收入5.71亿,同比增长51.86%。
窥一斑,见全豹。经历2024年低谷后,银保渠道再度崛起,而代理人渠道越来越显得落寞。
银保趸交大爆发!
今年以来,人身险市场银保渠道的热度堪称“一枝独秀”,彻底扭转2024年的颓势。
上半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与新华保险4家保险公司银保渠道新单保费1125.25亿,同比增长105.75%。其中,中国人寿银保渠道新单保费356.73亿,同比增长112.43%,中国平安银保渠道新单增长74.75%,中国太保增长95.62%,新华保险增长150.29%。
在这场银保热潮中,“趸交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尤为抢眼。
根据此前上市保险公司披露半年报数据,新华保险成为最大黑马,趸交保费从2024年同期的28.20亿元飙升至138.35亿元,涨幅高达390.6%;中国人寿同样表现强劲,从49.26亿元涨至186.41亿元;太保寿险和人保寿险也不甘落后,分别从92.71亿元、124.68亿元增至201.98亿元、143.9亿元,涨幅均十分显著;唯有中国平安成为例外,从62.79亿元小幅降至59.15亿元,逆势下跌。

这场上半年的“爆发式增长”已形成显著规模效应——2025年上半年,五大上市险企的银保趸交保费合计已超过去年全年总和。
“保险”这两个字,对银行基层员工来说,已经成了挥之不去的梦魇。从入职第一天起,就被赋予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卖保险。
有的人选择进入银行就是为了逃离卖保险的苦海,但命运弄人,终究还是逃不过这一劫。
代理人渠道遭遇挑战
与银保渠道的火爆相对应,相反代理人渠道业绩略显冷淡,4家以人身险为主的A股上市保险公司,有3家的新单保费出现下降趋势。拉长时间看,代理人渠道对保险公司新业务价值的贡献在逐年下降。
2019年,各大保险公司开始清虚提质,代理人数量骤降。最新数据显示,全行业保险代理人已经降到280万以下。
随着保险代理人数量下降,2022年代理人渠道的新单保费业绩跌到了低点,2023年才开始逐渐回升。
从代理人渠道的新单保费看,今年上半年仅有新华保险实现了上涨,新华保险为145.06亿,同比增长70.84%。中国人寿上半年为642.52亿,同比下降24.17%,中国平安为756.03亿,同比下降20.07%,中国太保为226.22亿,下降7.74%。
新单保费变化还不足以看出代理人渠道如今在保险公司地位的弱化趋势,代理人渠道新单业务对人身险一年新业务价值贡献来看,较以前已经有了大幅度降低。
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代理人渠道新单保费对新业务价值贡献85.26%,比去年底下降了7.63个百分点。中国平安这一数据为64.46%,比去年底下降了15.17个百分点。中国太保为59.97%,下降了11.98个百分点。新华保险为50.23%,下降了14.14个百分点。

如今,代理人渠道新单保费对新业务价值的贡献,除了中国人寿仍然保持在80%以上,其他3家公司都已经大幅度下降,新华人寿降幅最大,已经到了50%左右。
经过“报行合一报”洗礼后的银保渠道,经过2024年低谷后再度崛起,大有“银保合流”的趋势,而保险代理人如何面对这一新形势,应对这一新挑战,也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