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中,投中,这家机构连中三元

时间:2025年10月28日 11:41

科创板“破局者”背后的硬核推手。

来源丨投中网

1028日,上交所锣声响起,武汉禾元生物(股票代码:688765,发行价29.06/股)正式挂牌上市,成为6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以来的首家上市企业。

图/敲锣图片图/敲锣图片

科创板自2019年鸣锣开市,便将生物医药产业纳入重点支持领域,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并列为“硬科技”核心赛道。数据显示,截至20241224日,110家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总市值为1.13万亿元,跻身前十的企业中,创新药企业占据多数席位。

然而,生物医药行业因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失败率高等特点,长期以来有着“十年研发、十亿投入、10%的成功率”著名的“三个十”定律,这使许多具备创新潜力的企业在商业化前面临融资难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创板生物医药IPO数量。

据统计,科创板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数量从2021年的36家骤减至2024年的1家,且20236智翔金泰上市后再无未盈利创新药企业上市。与之类似的是,港股18A生物医药企业IPO数量也迅速从2021年的20家锐减至2024年的4家。除IPO数量收缩外,202418A企业融资规模亦显著下滑,平均募资额仅为2021年的20%

随着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未盈利硬科技企业迎来新的资本窗口。在这场备受瞩目的开局战中,禾元生物率先登陆资本市场,成为首家上市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北芯生命已于718日科创板IPO申请获得上交所上市委审核通过,成为第五套标准重启后第二家过会企业。731日,泰诺麦博IPO申请获受理,成为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家获受理的企业。

据投中网观察,在此次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后率先取得突破的几家企业中,倚锋资本是唯一一家同时出现在首家上市企业(禾元生物)、第二家过会企业(北芯生命)以及首家获受理企业(泰诺麦博)背后的投资机构。在生物医药投资面临挑战的市场环境下,能够连续、深度布局首批关键项目,凸显了其在该赛道深耕多年的积淀与精准的判断力。

科创板破局者背后的硬核推手

倚锋资本深厚的战略定力与前瞻眼光,可追溯至其2012年成立之初。

彼时,国内创新药研发仍以仿制为主,仿制药比例高达96%,多数机构对生物医药领域持观望态度。而倚锋资本则从成立起便将生物医药作为核心赛道,并持续投资至今。这种长期主义的策略,使其完整经历了中国创新药从萌芽到发展的全过程。

为支撑这一战略,倚锋资本创新性构建了“科学+金融”的复合型团队,汇聚海内外顶尖科研人才与资深金融专家,为精准判断和深度赋能提供强大支撑。

公开信息显示历经十余年,倚锋资本目前已投资百余家境内外生物医药企业,并成功推动包括微芯生物(科创板创新药第一股)、前沿生物亚虹医药等在内的17家企业上市,其中6家登陆科创板。

投早投硬,禾元生物与“稻米造血”的技术突破

倚锋资本的“精准投资”不仅在于“投早”的时机把握,更体现在其对硬核科技企业的敏锐洞察。在这一点上,倚锋对禾元生物的长期陪跑与赋能,正是践行这一理念的典范。

禾元生物是一家专门从事植物源重组蛋白表达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提出的“稻米造血”路径,打破了目前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的困境,完全规避了人源血浆潜在的病毒污染风险。其核心产品奥福民®(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于2017年在中国获得临床试验许可,历经六年研发攻坚,该产品于今年7月正式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个基于重组蛋白技术研发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

值得注意的是,禾元生物的“稻米造血”技术曾获得国际学术期刊的专题评论,认为其“可能重塑肝硬化患者的白蛋白治疗格局”奥福民®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名单(第一批),充分彰显禾元生物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卓越研发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今年8月,奥福民®实现首单发运,并于823日由医生开出首张处方,首次用于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标志着奥福民®正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将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凭借突破性的创新技术,禾元生物成功吸引了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战略投资。自2011年起,禾元生物引入包括倚锋资本、广东弘远、芜湖华熙、光谷生物基金、贝达药业等在内的外部投资机构;20223月,禾元生物宣布完成5.56亿元Pre-IPO轮融资,本次为禾元第六次增资,募资5.56亿元,投后估值51.57亿元。

作为长期伙伴,倚锋资本在禾元生物的项目上,体现了其“投早投硬”的特点。即便在植物源白蛋白临床前景尚未明朗、以及基金存续期临近的双重压力下,倚锋资本仍坚定支持,于2016-2018年期间先后两次联合深创投管理的深圳市引导基金参与禾元生物融资,并积极推动了产业方贝达药业的战略投资:20249月,贝达药业和禾元生物签署《禾元生物药品区域经销协议》,由贝达药业独家经销禾元生物核心产品奥福民®,进一步加速禾元生物产业化进程。这一长期的资本与产业赋能,为禾元生物最终的产业化与上市提供了关键支持

资本市场方面,禾元生物于202212月正式向科创板递交IPO申请并获得受理。经过两年半的审核周期,禾元生物于今年7月通过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成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过会企业。如今,这家掌握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技术的生物制药企业,在倚锋资本的全程护航下,率先突破生物医药企业的上市标准瓶颈,成为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个落地项目。这一项目的成功上市,也标志着倚锋资本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前瞻布局已获市场验证。

图/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来源/图/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来源/

禾元生物公众号

双星闪耀,北芯生命成第二家过会硬核企业

紧随着禾元生物的成功上市,倚锋资本投资的北芯生命成为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后第二家成功闯关企业。

作为国内首家同时具备心血管腔内功能学和影像学产品组合的深圳本土医疗科技企业,北芯生命目前已构建覆盖血管内超声(IVUS)、血流储备分数(FFR)及微导管等产品的完整解决方案。其自主研发的TrueVision®血管内超声成像系统,具备“高清、高速、智能”三大特性,且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据悉,自2015年成立以来,北芯生命历经七轮融资,累计募资超10亿元。20166月,北芯生命进行天使轮融资,随后在2017年、2018年相继完成A轮、B轮融资;2020年,北芯生命迎来融资加速期,连续完成B+轮和C轮融资;2021年至2022年,北芯生命相继完成D轮和D+轮融资。投资方阵容亦十分亮眼,汇聚红衫中国、倚锋资本、松禾资本、泰格医药、国投创合等。倚锋资本于2020年参与北芯生命融资,不仅为这家“中国原创”企业提供资金“弹药”,更以“硬科技陪跑者”的姿态为其注入强劲发展动能。

上市进程方面,北芯生命最初计划在港股上市,于20218月向港交所递交申请,后因综合考虑资本市场环境及公司发展战略,于2022年初终止了港股上市进程,并于同年10月启动科创板上市辅导。20233月,北芯生命的科创板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并于同年4月进入问询阶段。

在经历两轮问询和约27个月的审核周期后,北芯生命最终于今年7月底通过上市委审议,成为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第二家成功过会企业。同月,其核心产品TrueVision 18™外周IVUS(血管内超声)导管正式获批国家药监局(NMPA)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打破进口产品垄断局面。北芯生命的里程碑式突破,再次生动诠释着倚锋资本筛选“硬科技”企业的黄金法则——不仅看重企业技术壁垒,更注重其商业化落地能力与全球竞争力。

/北芯生命TrueVision 18™外周IVUS导管,来源/北芯生命公众号

陪跑硬科技,泰诺麦博拔得受理头筹

禾元生物首家上市、北芯生命第二家过会、泰诺麦博首家受理——倚锋资本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伊始便交出的这份“三连中”答卷,是其长期深耕医疗健康赛道、系统性构建投资能力的必然结果。这种坚持长期价值发现的理念,与巴菲特“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的论断高度契合。

倚锋资本CEO朱湃表示:“真正的创新型企业需要时间沉淀。科创板用制度创新为硬科技企业提供了‘称重’的舞台。我们选择与科学家同行,做产业变革的‘陪跑者’,而非短期套利者。倚锋资本将通过“资本+产业”深度赋能,不断助力科学家实现技术产业化。”

作为培育“硬科技”的国家战略平台,科创板经历六年探索,其制度亦日益成熟。展望未来,随着上市标准优化、国际联通加强及长期资金流入,科创板将成为孕育世界级科技企业的沃土。

而在这片充满活力的“试验田”上,倚锋资本凭借其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深刻理解、精准的投资策略和强大的投后赋能网络,不仅独家包揽了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批关键性项目,更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陪伴硬科技企业成长,推动中国原创疗法走向全球,共同见证并推动科创板的辉煌未来。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