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今日必读:傅鹏博、谢治宇、赵诣等知名基金经理调仓动向曝光 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时间:2025年10月27日 17:15

市场行情

A股收盘:沪指涨1.18%逼近4000点,存储芯片板块集体爆发

1,整体行情:市场全天震荡走强,沪指逼近4000点,继续刷新年内新高,创业板指涨近2%。个股涨多跌少,沪深京三市超3300股飘红,今日成交逾2.35万亿。截止收盘沪指涨1.18%,深成指涨1.51%,创业板指涨1.98%。

2,行业板块:CPO等算力硬件股维持强势,汇绿生态涨停续创新高。下跌方面,风电板块调整,海力风电跌超8%。

3,热门概念:存储芯片板块集体爆发,兆易创新涨停创新高。可控核聚变概念反复活跃,安泰科技等封板。(华尔街见闻

恒生指数收盘涨1.05%,恒生科技指数涨1.83%

蔚来涨约4%,百度集团涨约6%,万国数据涨约3%,药明康德涨约4%,华虹半导体涨约5%。(华尔街见闻

行业动态

超88亿!跑了

10月24日(上周五),A股市场呈现普涨格局,主要指数全线飘红,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两市全天成交近1.99万亿元。股票ETF市场资金流向数据显示,上周五股票ETF资金净流出超88亿元。

上周整周来看,A股主要代表性指数集体收获可观涨幅。其中,上证指数周涨幅达2.88%,创业板周涨幅更是超8%。部分资金选择兑现离场,股票ETF当周“失血”接近180亿元,科创50指数、沪深300指数、创业板指等相关宽基指数ETF成资金净流出主阵营。(中国基金报)

三季报窗口期调研激增121%!公募“掘金”路线图曝光,四大行业最受宠

上市公司三季报进入密集披露期,公募基金快马加鞭抓紧调研。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上周(10月20日—10月26日)共有140家公募机构参与到A股上市公司调研活动中,覆盖20个申万一级行业中的99只个股,合计调研次数高达1188次,环比大增121.64%。

上周公募调研的行业相对比较聚焦,有4个行业被调研不少于100次。其中,医药生物行业居首,被调研197次;机械设备行业同样获得公募机构高度关注,被调研165次;随后是基础化工,合计被调研次数达149次;此外,电力设备行业被调研次数达到143次。(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

外资三季度调仓路径曝光 聚焦高景气与前沿科技赛道

随着上市公司2025年三季报密集披露,市场高度关注的外资机构调仓路线图浮出水面。记者梳理发现,外资在今年第三季度展现出积极进取的姿态,其选股沿着业绩高增长、科技及高端制造、基本面反转三大主线进行布局,在行业板块上集中于半导体、通信、高端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涉及脑机接口、无人驾驶、机器人等热门概念。

数据统计,中材科技铂科新材实益达星网宇达联芸科技中策橡胶新瀚新材创新医疗成飞集成汇金股份力星股份等在今年第三季度获外资机构大笔买入,部分公司股价已有显著上涨。(中国证券报)

力争超额收益 机构资金多领域精耕细作

在结构化行情充分演绎的三季度,以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公募、私募、险资、外资等为代表的机构资金积极掘金牛股机遇,在涨幅显著的电子、通信、医药生物等科技成长板块以及建材、化工、有色等传统顺周期板块均有所斩获。

绩优股的挖掘成为三季度机构资金获取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值得注意的是,机构在积极挖掘景气度向上的细分领域龙头的同时,也对一些短期涨幅过大的个股选择“落袋为安”。无论是顺势加仓还是阶段止盈,都显示出了机构资金的投资精细化操作。(中国证券报)

公募最新策略看好结构性行情 两类权益资产配置价值凸显

近期A股市场在复杂环境中走出分化态势,市场在调整与重构中凸显出内在韧性。近日,公募机构密集发布了最新策略展望,AI科技、顺周期、大盘蓝筹等配置方向成为机构关注的焦点。从资金供需两端看,有机构表示,展望后市,股市的配置吸引力将进一步凸显。银行理财、保险等长期资金将长期向股市迁移。(中国证券报)

债券基金遭遇“冷冬” 主动管理面临更大考验

债券市场持续多年的强势行情于今年放慢脚步,进入宽幅震荡阶段。尤其是三季度以来,市场风险偏好整体提升,在大类资产价值重估的逻辑下,债券资产似乎成了偏弱势的一方。此外,公募费率改革新规的出台,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构资金的参与。在此背景下,主动型债券基金的市场热度显著降温。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债券ETF凭借自身优势,成为债市资金新的承接力量。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冷热分化的格局,反映出债券投资生态正发生变化,主动管理面临更大考验,被动配置正加速崛起。(上海证券报)

上亿元!基金密集发红包 多只ETF成“大户”

年末基金分红潮持续升温,债券型与被动指数型产品再度成为主角,多只基金单次分红金额突破亿元。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从结构来看,ETF稳坐“红包大户”之位。今年分红金额居前的基金多集中于ETF,亿元级分红频频出现。多只宽基ETF产品单次分红额超过20亿元,凸显出其规模优势与稳健收益的双重特征。

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ETF产品规模扩大、投资者结构日趋成熟,分红正从阶段性回馈转向长期常态,成为基金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券商中国)

公募FOF三季报陆续披露 指数化配置渐成趋势

公募FOF(基金中的基金)三季报陆续披露,从截至10月25日的最新重仓基金情况来看,FOF的指数化配置趋势越发明显。个别FOF的前十大重仓基金,有9只为ETF。在旺盛的需求下,基金产品也顺势推出多元配置FOF和ETF-FOF等创新品种。指数基金的加入,固然给FOF配置带来更多选择,但也对基金经理的配置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人民财讯)

首批“翻倍基”持仓曝光 普遍重仓AI产业链核心环节

截至目前,年内多只“翻倍基”的最新持仓陆续浮出了水面。今年以来,结构性行情此起彼伏,但科技主线无疑是贯穿其中的最强音。随着人工智能(AI)相关产业链全面爆发,一批提前布局于此的主动权益基金率先突围,成功实现净值翻倍。伴随三季报披露进入高峰期,这些高收益基金的持仓结构也逐渐真相大白——从已披露的情况来看,头部“翻倍基”普遍重仓光通信、PCB、半导体等AI产业链核心环节。(人民财讯)

公募最新调研路径曝光 医药和科技板块备受青睐

尽管近期A股市场出现震荡,但公募基金的调研热情丝毫未减。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近一个月来逾160家公募机构合计调研上市公司超2000次。综合来看,医药、电子领域最受公募基金青睐。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宏观政策稳步发力、市场流动性保持宽裕,结构性机会仍将贯穿四季度,科技与医药有望成为资金“长短结合”的配置重点。(上海证券报)

公募年内自购权益类基金35亿元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明显加大对权益类基金的自购力度,以真金白银看多后市行情。据统计,年内公募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规模已达35亿元,远超去年全年水平。与此同时,多只新发爆款基金也频现基金管理人自购身影。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管理人积极自购既体现对自身投研能力的认可,也可以与投资者利益更好绑定。(上海证券报)

年内“日光基”累计达88只 基金指数化投资趋势再深化

今年公募基金新发市场呈现出一派火热景象,新发基金不仅在数量上保持高位,更引人注目的是,认购天数仅1天的“日光基”频繁出现,成为市场的一大亮点。以基金成立日为统计口径,截至2025年10月25日,有88只基金在发行首日便售罄,反映出资金对公募产品的热烈追捧。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日光基”频现主要受益于2025年宏观经济企稳向好以及A股市场持续创出新高,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提升。同时,基金公司推出的产品更加精准契合市场需求,如科技创新债ETF、REITs等创新品种,为投资者提供了多元配置工具。数据显示,今年新发基金中,被动指数型产品占比居高,反映了指数化投资趋势的深化。业内预计,未来公募基金新发市场活跃态势有望延续,随着市场持续回暖,“日光基”或将成为常态。(证券时报)

告别明星拥抱系统 公募投研迎“工业化革命”

“为何很少看到明星基金经理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正随着公募基金投研体系的深刻变革而逐渐清晰。一场以平台化、系统化和工业化为方向的革命,已从理念构建步入价值验证阶段。尽管转型尚需时间,但其对基金业绩的积极影响已开始显现。

观察近一年、三年及五年的基金业绩榜单,一个趋势愈发清晰:在排名前20%的同类产品中,以往那些熟悉的“明星基金”代码正逐渐淡出视野。过度依赖基金经理个人能力的产品,业绩分化显著;取而代之的是,由平台化、工业化投研体系支撑的产品持续跻身前列,其掌舵人也多为新生代的“陌生面孔”。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多家基金公司指出,当前基金行业积极推进投研的平台化、一体化和工业化建设,并非简单对标国际做法,而是顺应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也面临多重现实挑战,包括信息处理难度大、个体能动性与系统化运作之间的平衡、以及技术与数据层面的瓶颈等,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证券时报)

产品线持续丰富QDII基金驶入多元化“新蓝海”

近年来,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结构的不断演化,以及中国投资者对海外资产配置需求的日益增长,QDII产品的种类日趋丰富。中国证监会网站显示,日前,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各自申报了一只主投巴西市场的产品,这意味着,我国QDII产品投资范围首次拓展至拉美地区,进一步拓展了跨境投资的广度和深度。业内人士认为,此举不仅为中国投资者打开了配置巴西核心资产的大门,也标志着QDII产品全球资产覆盖能力迈上新台阶。(上海证券报)

头部私募发行热情不减攻守兼备应对“收官之战”

市场震荡并未延缓增量资金的入市步伐。近日,多位私募市场人士对上证报记者透露,10月以来多家知名头部私募仍在进行新产品发行,而且资金更为青睐股票多头策略产品。业内人士表示,伴随着无风险收益率下行,基金业绩震荡提升,增量资金有望持续涌入权益市场,结构性行情或将延续。谈及四季度“收官之战”如何打,多家百亿级私募称将均衡布局,不仅在科技、创新药等领域积极挖掘,还会逐步布局有色、红利等品种。(上海证券报)

近2000只公募基金第三季度合计实现利润1013亿元

随着公募基金三季报的陆续披露,部分产品投资情况逐步揭晓。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0月26日,已有近2000只公募基金披露三季报,第三季度合计实现利润达1013亿元。从利润靠前产品的重仓情况来看,科技创新资产仍是配置主力。

多只公募基金在三季报中表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向好,且政策持续加码科技创新领域,如人工智能、半导体和数字经济等产业政策陆续落地,直接推升相关产业链景气度,后续仍会延续硬科技领域的投资,注重产业趋势和公司基本面研究。(证券日报)

三季报

傅鹏博、谢治宇、赵诣等知名基金经理调仓动向曝光 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随着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主动权益基金三季报密集披露,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的调仓动向浮出水面。例如,三季度,傅鹏博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均加仓了PCB龙头东山精密;而莫海波管理的万家臻选减仓光模块,加仓了机器人产业链;郑巍山管理的银河创新成长新进重仓了晶圆制造龙头华虹公司翱捷科技-U等个股。泉果基金赵诣、平安基金周思聪则分别加仓了港股科技和港股医药。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重仓AI算力板块的主动权益基金,三季度的收益颇丰,也吸引了大量净申购资金。因此,有基金经理提示投资者,当前应理性对待赛道型基金产品。(21世纪经济报道)

科技“猎手”冯明远最新调仓:多只重仓股被明显减仓 重点加仓这两只个股

10月27日,信达澳亚基金冯明远管理的4只公募基金披露三季度报告。从重仓股变化来看,基金经理此前重仓的品种没有发生较大改变,但在持仓数量上变化较明显,普遍较今年二季度末有所减持。

其中,华虹公司、兆易创新、思特威-W等在三季度被环比减持明显,有的基金持仓数量较此前下降50%以上。歌尔股份恒玄科技则获得加仓,部分基金新进重仓晶晨股份炬芯科技。基金经理在季报中指出,基金持仓以电子、新能源、通信、汽车零部件、机械行业为主;AI、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发展将积极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基金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每日经济新闻)

永赢基金高楠公募管理规模突破500亿元

10月27日,永赢基金知名基金经理高楠旗下的公募产品披露了2025年三季报。W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高楠管理的公募产品规模突破500亿元,达到517.14亿元。其中,二级债基永赢稳健增强三季度规模由75.28亿元大幅增至348.59亿元,偏股混合型基金永赢睿信的管理规模也由50.16亿元增至144.17亿元。

以永赢睿信三季度为例,该基金A份额三季度收益率超40%,新增超36亿份净申购。三季度,该基金增持了中际旭创、康方生物、紫金矿业、泡泡玛特、匠心家居中孚实业,同时新买入工业富联华锡有色百济神州(港股),减持了新易盛、百济神州(A股)。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4日,中际旭创、工业富联下半年以来股价涨幅都在220%以上,新易盛涨幅也在190%以上。(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

产品动态

本周25只公募新基发行,延续近期降温态势

据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按认购起始日统计,本周(2025年10月27日-11月2日)全市场共计发行公募产品25只,环比降幅16.67%,延续近期回落态势。

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经理朱润康表示,公募产品发行近期降温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投资者对当前市场存在一定的恐高心理,担忧盈利持续性,因此在认购新基金时表现较为谨慎;另一方面,公募机构在发行策略上也趋于稳健,考虑到后续市场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对新基金的发行也更为审慎。朱润康还表示,随着公募产品发行数量有所减少,但由于投资者对公募产品的整体需求依然较大,从而带动了新基募集效率的大幅提升。(新华财经)

人事变动

40位基金经理发生任职变动

今天(10.27)有45只基金产品发布基金经理离职公告,从变动原因上来看,有7位基金经理是由于工作变动而从管理的19只基金产品中离职。有3位基金经理是由于个人原因而从管理的24只基金产品中离职,有1位基金经理是由于产品到期而从管理的2只基金产品中离职。(金融界)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