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奥特曼零食之父,要去IPO了

时间:2025年10月27日 19:13

来源:投资家

IP食玩第一股,要诞生了。

作者 | 林晚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IP食玩第一股,要诞生了。

近日,广东金添动漫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家靠“奥特蛋”等IP趣玩食品年入8.77亿元的企业,要进军港股市场了。若顺利,它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IP食玩第一股”。

十年前,金添动漫创始人蔡建淳蹲守在校门口的小卖部,观察着孩子们用零花钱买零食的选择。他发现,印有动漫形象的零食总是最先被抢购一空,即便是同样的饼干,有IP加持的价格翻倍也毫不愁销路。

这个观察也改变了这家企业的命运。

后来,蔡建淳便将当下最火的IP印在零食包装上,这一看似简单的商业模式创新,催生出一个估值数十亿元的商业故事。但同样让这家企业陷入了一个难以挣脱的循环:越是依赖外部IP,就越难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站在港交所大门前,金添动漫既带着2024IP趣玩食品市场7.6%份额的领军光环,也背负着核心IP奥特曼收入下滑17%、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飙升至40.7%的沉重压力。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IP趣玩食品市场正以19.6%的复合年增长率迅猛扩张,2029年市场规模预计达215亿元。在这片潜力无限的蓝海中,金添动漫虽是开拓者,却也陷入了自身成功模式的“牢笼”。

2004年,蔡建淳还在经营着广东裕生食品厂,他站在仓库里,望着堆积如山的饼干发愁。

一吨饼干只能卖1.5万元,扣除原料和人工成本,利润薄如刀片。

那时候,热门动画《蓝猫淘气三千问》正风靡全国,相关产品供不应求。这股IP热潮让他灵光一闪:如果把蓝猫的形象印在饼干包装上,再附赠一个小玩具,会不会卖得更贵?

蔡建淳迅速与蓝猫IP方达成合作,推出“蓝猫魔法饼干”,售价直接翻倍至3-4万元/吨。

更关键的是,他将“吃的功能”与“玩的情绪”绑定。饼干盒里的拼图玩具,让孩子们为了集齐整套而不断要求家长复购。

这种初代IP附加消费品的模式,比泡泡玛特还早了15年,蔡建淳可以说是中国IP食玩行业的开创者了。

2009 年,金添动漫首次与奥特曼IP达成授权合作,成为国内较早将这一经典特摄IP引入食品领域的企业。

彼时,蔡建淳将奥特曼形象首次融入糖果产品设计,通过“食品 + IP 元素”的组合试水市场。

真正让奥特曼IP与金添动漫形成强绑定的,是2015奥特蛋的推出。

经过数年对 IP 运营的摸索,蔡建淳带领团队蹲点各个学校,他发现奥特曼卡牌在学生中疯狂流行,

于是他将可食用糖果与收藏级玩具融合起来,打造出单价5元的“奥特蛋”。这个蛋壳内包含软糖与可拆卸的奥特曼迷你摆件,同时附赠角色收藏卡,正好击中儿童“集卡复购”的需求。

“奥特蛋”的推出堪称一场冒险。蔡建淳不仅要支付高昂的授权费,还要承担玩具赠品的设计和生产成本。

但他赌对了。

2016年,奥特蛋单品销售额突破1亿元,成为金添动漫的核心收入来源。到2024年,奥特曼IP贡献了43.9%的营收,累计销售额超12.7亿元。

这个售价5元的奥特蛋,能让消费者买单,卖的是隐藏在糖果背后的“情绪价值”。

家长们为安全零食付费,而孩子们则为IP周边买单。金添动漫巧妙地利用了这种需求错位,带动了奥特蛋的高复购率。

但这种模式也存在致命缺陷。食品的保质期通常6-12个月左右,这也限制了商家的库存周转弹性。

一旦IP热度下滑,临期产品将直接冲击利润。2016年,奥特曼授权险些流失,导致金添营收出现下滑,这大概也会成为一段教训。

2021年,金添动漫从新三板摘牌,表面原因是“提高经营决策效率”,实则是IP依赖症的集中爆发。

奥特曼IP是金添动漫的“心脏”,但这颗心脏随时可能停止跳动。

奥特曼授权到期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这家企业。

招股书显示,奥特曼授权仅剩12个月,而小马宝莉、蜡笔小新等IP的热度高度依赖动画更新节奏。更严重的是,金添动漫26IP全为非独家授权,且未参与IP内容共创。

奥特曼新剧集推出时,万代南梦宫能提前6个月布局衍生品,而金添却只能等IP方提供素材后才能更新产品。

这种“无 IP 主权”的困境,和泡泡玛特一对比就非常明显。

泡泡玛特70%的收入来自自有IP,毛利率高达70.34%。从日本动漫产业的经验来看,IP所有者往往占据产业链80%的收益,衍生品商只能分得残羹冷炙。

金添动漫就像一个“IP 搬运工”,每卖出100元产品,就有6.9元要交给IP方,而泡泡玛特几乎无需支付授权费。

IP到期的连锁反应已经显现。

2024年,金添动漫前五大IP贡献了85.7%的收入,一旦奥特曼授权终止,产品断档将直接导致渠道压货减少,进而引发现金流危机。

实际上,量贩零食店的崛起,曾是金添动漫的救命稻草。

曾经与鸣鸣很忙、万辰集团等的合作,让金添动漫直销收入三年增长13倍。

但这种甜蜜期正在过去。

渠道方的强势地位愈发明显。鸣鸣很忙要求“排他性供货,再加上账期延长30天,而名创优品等渠道商也在压低进货价。

金添若不降价,将失去渠道份额;若降价,IP授权费又会侵蚀利润。

对比盐津铺子全渠道均衡布局,金添的渠道集中风险更突出,一旦头部量贩店调整SKU,金添动漫的营收将受到影响。

对于金添动漫而言,这一次冲刺港股IPO极其重要。有一些专家认为,从新三板摘牌后再度冲击资本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添动漫已初步完成内部的整合,可以对外展示自己业务的增长逻辑了。

不同于新三板,港股市场的国际资本认可度要更高,也有更活跃的投资者,这对于企业来说是更强的融资场所。

若能成功登陆港股市场,金添动漫也能够吸引更长期的资金支持其继续走“IP+食品”的商业故事,同时还能复制这种模式进行出海布局。

根据招股书,此次金添动漫IPO募资主要用于产品开发、扩充产能、提升品牌知名度及丰富IP组合等。

但港股投资者对IP消费品的估值向来很谨慎,尤其重视IP的自主可控性与全球化能力。金添动漫的26IP全为非独家授权,海外收入占比不足1%,这与泡泡玛特等具有自有IP和全球化布局的企业相比,可能存在估值折价。

IP食玩赛道,金添动漫与潮玩企业的“同源不同命”,也正是这些企业盈利有差异的本质。

潮玩企业如TOP TOY52TOYS依赖外部IP,但利润远低于泡泡玛特。

而金添凭借食品的高频消费属性,靠卖的多,也就是“走量”对冲授权成本压力,但仍受制于保质期和库存周转。

实际上,日本早就走过这条路。日本早已从“送玩具”变成“卖玩法”。

1970 年代日本也是“买零食送小玩具”,现在已经变成了“为了玩具体验买零食”,食品只是个“装玩具的壳”。

最典型的是万代南梦宫的“高达食玩”:这里面的零食消费者不当回事,买的主要是能拼的高达模型,买的人里60%是成年人,利润率也高达45%

而金添的产品仍停留在“零食+玩具”阶段,2024年推出的“哪吒软糖”未突破“贴标 + 小玩具”的框架,与日本“内容共创型食玩”差距显著。

再看金添,2024年推的“哪吒软糖”,还是老套路,糖果上印个哪吒标,再塞个小玩具,没跳出“贴 IP + 送小物件”的框。

零食赛道里,盐津铺子自己建魔芋种植基地、养鹌鹑,单是鹌鹑蛋的成本就压低了25%。就算跟着量贩店降价促销,也还是照样能赚钱。

但金添动漫的糖果单位成本比较高,一旦降价促销,利润很容易就被压没。

日本食玩能赚钱,关键在IP 运营”:从 IP 刚起步就介入,和IP一起做内容。

比如万代和奥特曼IP方,不是简单拿奥特曼形象做玩具,而是一起开发新角色、设计剧情;但金添动漫并没有这样做,只是拿到授权,只能“被动接活”。

IP方给什么形象,它就用什么,没有话语权。

现在金添动漫面临奥特曼的IP授权快到期了。它想押宝“国潮 IP”,但2025年上半年数据很尴尬,哪吒、熊出没这些国漫IP的收入占比远低于奥特曼。

主要是因为国潮IP热度时间短,热度一过就没人买了。

其实泡泡玛特已经趟出一条路:跟敦煌联名做潮玩,再搞社群运营,把IP价值和文化内涵绑在一起,让IP能一直火。

比如,如果金添动漫能够跟《斗罗大陆》合作,不只是印个标,而是做“角色成长型零食盲盒”动画更到哪集,盲盒里就出对应阶段的角色卡,用户会一直想收集,IP生命周期就能拉长。

但这种合作可能就要花费更多的资金进行内容投入,砸钱的胆量还得再翻回来看净利润能不能支持这种做法。

金添想靠IP食玩敲开IPO的大门,可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