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2018:以手擀面报道擀除商标误导式营销

时间:2025年11月03日 05:19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回顾

  2018年10月29日,《中国消费者报》一篇深度调查报道——《这样的“手擀面”貌似变了味》,直指“裕湘手擀银丝挂面”“今麦郎手打挂面”等产品涉嫌以机制面冒充手擀面,通过滥用手擀、手打等商标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问题。为核实市场情况,记者深入市场一线调研,走访了数十家超市,主动对接销售商家和生产厂家,并在江苏地区开展了消费者问卷调查。调研结果显示,75.23%的消费者愿为手工制作支付溢价。但消费者并不清楚的是,市场上不少宣称手工制作的面条,实际上是工业化生产的产品。

  这场调查的背后,是消费者对“手擀面”真实属性的认知落差。江苏南京消费者李女士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作为面食的铁杆粉丝,她从小就吃惯了家里手擀面的筋韧口感与熟悉味道,却在购买“裕湘手擀银丝挂面”后,发现产品毫无手擀面的口感。李女士仔细查看包装发现,“手擀”仅为注册商标,而非实际制作工艺。

  为核实市场情况,记者前往超市走访发现,货架上“裕湘手擀宽挂面”“裕湘手擀银丝挂面”等系列产品包装上,“裕湘手擀”与“银丝挂面”两行行书字体、颜色、字号完全一致,而标注“R”注册商标的字体直径仅3毫米,与直径27毫米的产品名称相比几乎可忽略不计。同一家超市的“今麦郎手打挂面”也存在类似问题,在竖款产品的包装上,“手打”字体比“挂面”字体大4倍,“R”标同样难以辨识,其线上广告还以“好像妈妈的手打面”的配图文案强化误导。这些颇费心思设计的外包装,都是向消费者强调“手擀面”的特点,引导消费者形成所谓“手擀”的产品认知。

影响

  此篇报道一经发布,立刻在市场上引发了强烈的震动。稿件刊发次日,南京市的连锁超市紧急下架4款“裕湘手擀”系列产品;今麦郎相关产品降价促销,此前标价8.2元的900克“手打劲宽面”降至4.9元。部分江苏地区经销商向裕湘食品公司提出退货要求,有的终端商户直言“不敢再卖,怕被消费者投诉【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更有消费者已着手搜集证据,计划依法申请撤销“裕湘手擀”注册商标。2018年10月31日,裕湘食品公司回应《中国消费者报》时坦言,“裕湘手擀”商标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及歧义。

  这篇报道引发的涟漪效应持续扩散,媒体的即时监督效力得到充分彰显,有效推动了国家层面的相关制度建设加速落地。

  2019年修订的《商标法》强化了诚实信用原则在商标注册与使用中的核心地位。《商标法》规定,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产生误认的,不得作为商标使用;以欺骗手段或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商标可被宣告无效。这些规定直指报道中所曝光的误导性商标注册问题,明确了企业的红线,也为打击此类行为提供了清晰的法律依据。2019年,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审理的洋河商标侵权案具有标志性意义,该案中,被告在白酒包装上突出使用江苏洋河、酒都洋河等字样,试图攀附知名商标洋河的商誉,误导消费者。法院依据修订后的《商标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1.45万元。这种司法实践与媒体监督的良性互动,让法律条文从纸面规定真正转化为了经营主体的行为准则,有力地遏制了食品行业误导式的虚假宣传。

  食品标签规范的系统性升级,体现在国家标准的迭代中。2025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25),对报道所揭露的标签乱象做出了系统性的修订。与2011年的旧版相比,新版标准首次明确要求,涉及工艺特点的描述(如手工、手擀)必须与实际制作方法一致,这从根本上遏制了名不副实的标签乱象。同时,新增了数字标签要求,确保了产品信息的透明可追溯,消费者通过扫描标签上的二维码,就能了解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原料来源等详细信息。

  综合来看,消费环境的优化成为报道最直接的成果体现。在中国消费者协会连续8年开展的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中,江苏省7次拔得头筹。特别是在食品领域,2024年全省联动开展点单式抽检2.6万批次,将消费者关注度高的食品列为重点抽检对象,及时公布抽检结果,让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

  从最初的问题揭露到标准制定、产业升级,再到全国消费者满意度综合成绩的稳步向前,印证了《中国消费者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的初心使命,也为新时代消费维权报道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

  (本报记者薛晶晶整理)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