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白梅
【核心提示】
●头部企业作为产业集群的核心引擎,在推动整个产业链提质升级、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支持头部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增强优质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市场主导能力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方式,通过提供全方位链式服务,助力头部企业增资扩产、提质增效
内蒙古素有“中国绒都”的美誉。近年来,内蒙古将发展羊绒产业作为落实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战略定位的关键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24年,内蒙古绒山羊饲养量达1581万只,羊绒产量高达6945吨,羊绒制品约占全国市场的60%,羊绒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80亿元。然而,目前我区羊绒产业仍然存在品牌国际影响力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等突出问题,需通过扬优势、补短板、延链条,推动羊绒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在当下的行业发展格局中,头部企业作为整个行业的领军者与架构的主导者,对行业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变革等产生着深远影响。头部企业作为产业集群的核心引擎,在推动整个产业链提质升级、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助力中小企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内蒙古羊绒产业应以强化头部引领作用、促进链式发展为切入点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作出更大贡献。
增强头部企业引领带动能力
头部企业引领着行业技术创新方向与商业模式变革,推动企业管理持续优化,在行业中发挥着示范引领、资源整合和溢出效应。要增强头部企业的引领带动能力,促进头部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向中小企业辐射,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一是支持头部企业推进产业链产需对接。要支持头部企业主动开展产业链对接活动,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促进头部企业与中小企业在信息共享、品牌共建、数字平台搭建、知识产权保护及销售渠道拓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引导中小企业向绒纺产业园集聚,提升羊绒产业集中度。要推动头部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品牌、设计研发能力、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创新资源要素,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专利布局、绿色发展等领域推动企业创新合作。二是通过政策支持引导头部企业提质增效。要给予头部企业政策支持,激励其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稳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三是推动羊绒产业入园集聚发展。要以头部企业为牵引,引进国内外知名羊绒企业或整合现有羊绒企业,打造集科研、加工、销售、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园区,构建稳固的产业生态链。
提升头部企业研发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提升我区羊绒产业产品附加值的关键举措。然而,科技创新门槛较高、投入较大,尤其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化转型所需的知识与技术较为复杂,数字产品服务研发存在不确定性,中小企业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数字化转型。
因此,要鼓励头部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支持头部企业联合上下游开展终端及其配套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强化头部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引领与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其带动效应;要支持头部企业积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鼓励头部企业探索新领域、新赛道、无人区科技,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要支持头部企业建立功能型平台,通过布局建设重大功能型研发和产业生态平台,为构建全面且具有韧性的产业链提供坚实支撑。
巩固头部企业市场主导能力
头部企业是市场的主导力量。要支持头部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增强优质产品供给能力,以更多差异化品牌、高端精品、名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市场主导能力。
一是打造体现地域特色的原绒品牌。品牌不仅直接关联着一个区域的竞争实力,更是衡量该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可通过强化标准化基地建设,深入挖掘区域特色,打造羊绒产业的原料品牌,依靠羊绒原料自身的品牌价值来提升羊绒产品附加值,增强内蒙古羊绒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如,鄂尔多斯打造的“阿尔巴斯”原绒品牌,充分挖掘品牌背后的原料价值,将鄂尔多斯羊绒制品与地区优质原绒紧密挂钩,提升市场对“阿尔巴斯”原绒的关注度,持续加大原绒区域品牌的策划、宣传和推广力度,提升原绒品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品牌知名度,从而叫响“阿尔巴斯”原绒品牌,让“阿尔巴斯”原绒温暖全世界。二是加强羊绒制品品牌建设。要做大做强公用品牌、产地品牌、产品品牌,支持头部企业打造国际化品牌,鼓励收购国际品牌,推动地区羊绒产业自主品牌向国际化迈进,推动羊绒制品加速步入国际舞台,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全面提升内蒙古羊绒产业的品牌竞争力与国际话语权。三是加强对知名品牌的保护力度。要杜绝蹭名牌等一切损害品牌形象的行为,严厉打击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完善商标品牌维权与争端解决机制。针对知名品牌在电商和互联网领域维权难的问题,开展专项保护行动,让知名品牌得到有效保护。四是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要引导头部企业与养殖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融入产业链各个环节,通过“企业+合作社+牧户”的合作方式,探索利润返还形式,既有助于养殖户的稳定增收,真正实现优质山羊绒的“优价”,又能引导养殖户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优质化的生产,保证原绒品质。
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一片热土能否真正“热”起来,取决于纷至沓来的客商;而其能否持续保持“热度”,则依赖于优质的营商环境。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方式,通过提供全方位链式服务,助力头部企业增资扩产、提质增效。
一是完善园区硬件设施建设。要加大羊绒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配套专业化原绒分梳、染色、纺纱、针织等关联企业,建立全产业链下的专业化协作网络,围绕生产组织、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质量检测和认证、信息化服务、电子商务、服装设计、现代物流配送等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联动集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二是深入实施人才战略。要全面落实自治区“英才兴蒙”工程若干政策,鼓励企业同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绒山羊养殖、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等方面科技创新,实施羊绒产业人才培养储备计划。同时,要支持头部企业采用“飞地”模式引才。我区受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高端人才引进难、留住难,企业研发人才培养难、技术难题攻关难等问题,制约了产业的智能化与绿色化进程。可以借鉴自治区在能源化工领域探索的人才使用模式,让人才能够享受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奖励、职称评定、科研津贴、学术荣誉等一系列政策,打造研发在“飞地”、生产在内蒙古、产业在内蒙古的人才招引模式,既解决企业高端人才不足的问题,又能破解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三是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引导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环保产业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头部企业开展绿色低碳科技推广应用及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升级,带动整个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四是建立头部企业链式服务机制,为头部企业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保姆式服务”。
(作者系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