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河南首富秦英林,刚刚捐了一笔钱

时间:2025年11月02日 16:09

原标题:河南首富秦英林,刚刚捐了一笔钱

这是一笔颇具情怀的捐赠。

本周,牧原股份公告称,已自愿向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捐赠1亿元,用于支持西湖大学及南阳市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建设与发展。

牧原股份的背后是一个白手起家的故事——早年夫妻双双辞职创业,从几十头猪仔发展到市值超2700亿的全球“猪王”。在最新发布的《2025胡润百富榜》中,秦英林、钱瑛夫妇二人以1870亿元的财富蝉联河南首富。

而掌舵西湖大学的,恰好是他的河南老乡施一公。

一通电话

七年捐赠12亿

根据公告,本次捐赠资金用途分为两部分——

6000万元将用于支持西湖大学的人才引进、学科与基础设施建设、学生培养、学术交流、科研项目及相关人员薪酬奖励补助,重点方向包括动物营养、智慧农业、生命健康、畜牧生产与智慧兽医等领域;

剩余4000万元,将用于资助西湖大学参与共建的南阳市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的建设与发展。

其实这并不是牧原股份第一次向西湖教育基金会捐赠。

早在2019年2月,秦英林就以个人名义对西湖教育基金会捐赠1亿元,一年后再度发布公告,无偿捐赠其所持牧原股份市值8亿元对应数量的股票,成为彼时西湖大学最大的一笔捐赠。

此后,牧原股份又分别于2023年、2024年,向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捐赠1亿元。梳理下来,公司及董事长已经5次向西湖教育基金会捐款,总金额达到12亿元。

一切从七年前说起。

2018年,为筹建西湖大学四处奔走的施一公进入了秦英林夫妇的视野。透过网上一篇文章中他们得知,西湖大学的建校初衷是为社会培养一批从事尖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青年人才,助力中国高科技持续发展。

这与夫妇二人的想法不谋而合。后来他们设法与施一公通了一个电话,当即决定给西湖大学捐款。

“有些事我一直想做,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直到遇到西湖大学。从施一公的科学背景到做西湖大学,我觉得这是中国发展史上必然会出现的一幕。”秦英林曾回忆。

后来,双方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到科研层次。2020年7月,西湖大学和牧原集团共同建立西湖大学牧原集团联合研究院,作为校级科研机构,在合成生物、环保、疫病防控、营养研发等领域开展前瞻性科学研究,面向生物经济和粮食安全。

在牧原集团的资助下,“西湖大学牧原强学基金”正式成立,包括学生奖学金和学者奖励金。2022年起,基金设立“牧原学者”奖项,用于奖励积极参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的西湖大学科研工作者及其领衔的骨干团队。

“小学教育解决大众义务教育的问题,西湖大学解决高端基础科研的问题。”秦英林认为,西湖大学的机制体制更加灵活,在学术上专注于基础科学研究,而基金会作为资本和科技之间的纽带,形成了双向循环。

多年守望相助,双方关系日益密切——根据公告披露,作为西湖大学创校校董,秦英林担任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兼理事长、西湖大学董事会副主席,妻子钱瑛则担任西湖大学荣誉董事。

两位河南老乡

从农村养猪青年到河南首富,秦英林的发家史常被人们津津乐道。

1965年出生于河南内乡县,秦英林家里世代务农。一心怀揣“养猪梦”,他放弃了河南大学的保送机会,转而报考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毕业后辞去工作,与妻子钱瑛一起回到家乡河西村,创办属于自己的养猪场,最终造就一个养猪传奇。

巧合的是,西湖大学创始人施一公也来自河南。

1967年,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郑州。自小就在学业上展示出过人天赋,17岁那年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先后在清华大学和霍普金斯大学进修。在美国教授多年后,他婉拒了知名科研机构的邀请,回到母校清华身兼数职,随后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2018年,施一公辞去清华副校长职位,全力筹办西湖大学——定位于“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大学,目标是在15年后比肩世界一流。

一路走来,西湖大学集结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捐赠人队伍:马化腾、王健林、王东辉、邓营侯屈平夫妇、邓锋、吴亚军、沈月华、张磊、陈一丹基金会等等。而在28位创始人中,就有9位是河南企业家。

最为人所熟知的故事来自高瓴张磊。生于河南驻马店,张磊是施一公中学时代的师弟。得知施一公正在为西湖大学筹措资金,2017年,张磊给西湖大学捐出3个亿,同时依托其人脉资源,联络到多位商界大佬捐赠。

更多河南企业家在这里汇聚:白象方便面的掌舵人姚忠良、信和置业董事长徐益明、康桥集团董事长宋革委、河南康利达集团公司董事长薛景霞、鹏宇投资集团总裁朱新红……这份名单很长很长。

他们当中很多人从农村走出,深知教育和科技的重要性。正如张磊曾说过:“中国的创新不能只靠商业模式创新,基础科学也要打扎实。建西湖大学,正是帮助科学家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财富自由后

他们捐钱反哺教育

目之所及,越来越多企业家在功成名就后反哺教育,成为创投圈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近日,段永平向江西水利电力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无偿捐赠其持有的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股票1万股,约合人民币1500万元,用于设立教育专项基金,支持该校励教奖学事业发展。

饮水不忘思源。仅在2022年段永平就累计向母校浙江大学捐赠了2.7亿元,相继启幕的“永平奖学金”、“人才引进基金”,润物无声地激励着莘莘学子。据公开信息统计,截止2024年末,段永平对浙江大学的捐款已超过10亿元。

我们把时间线拉长,最为轰动的一幕来自雷军。作为武汉大学1987级计算机系校友,他曾在2023年向母校捐赠人民币13亿元,一举刷新武大建校以来单笔最大捐赠额。

雷军将这笔捐赠定义为一段“还愿之旅”——曾经在颁奖台上拿到一笔奖学金,下定决心要千百倍地回报母校。

中国企业家反哺教育,远不止这些。

将时针回拨到2021年,位于宁波镇海区的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建设及相关产业落地工作浮出水面。定位于理工类新型研究型大学,背后出资人是一位半导体大佬——虞仁荣。早年从镇海中学毕业,在半导体领域叱咤多年,一度问鼎中国芯片首富。

不久前,“何享健青年科学家”首期项目名单公布,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的20位青年科学家入选,每位科学家将获得200万元可自由支配的科研资助。

“希望给科技工作者多一点鼓励,给科学多一些支持。”美的创始人何享健曾在谈到基金设立初衷时表示。2022年,何享健萌生出设立科学基金的想法,并于次年以个人名义出资30亿元。

更多大佬加入这场星辰大海的征途——今年2月,腾讯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无偿捐赠人民币5亿元,资助青年学生基础研究。

“成功不忘桑梓地。”这批企业家通过半生打拼实现了财富自由,选择反哺中国科技教育。这一幕难能可贵。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余梦莹,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11/556723.shtml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