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长沙发布
你买的新车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
湖南省汽车商会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
今年9月份长沙新车上险量为28906辆
其中新能源车15717辆
新能源车渗透率达54.37%
这意味着长沙每卖出2台车中就有一台是新能源车
现在,长沙新能源汽车产业进阶为省级重点培育的核心产业集群,以高渗透率与全链条布局跑出发展加速度。

一台台腾势D9正从雨花经开区比亚迪工厂下线。
近日,湖南省工信厅公布2025年省级产业集群名单,长沙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成功入选。雨花经开区作为长沙两大整车集聚区之一,以核心承载园区身份扛起重任。这片制造业热土上,轰鸣的生产线、疾驰的新车、落地的新项目,共同勾勒出长沙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劲长势。
汽车产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链长、关联度高。雨花经开区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实打实的整车生产能力上。
这里是比亚迪在华中地区布局最早、品类最全的核心基地。超级混动工厂里,每3分钟就有一台电机下线。今年6月,全球第25万台腾势D9从园区生产线驶下,成为全球首款达成这一量产规模的新能源MPV。
从国内销量冠军到全球标杆车型,腾势D9的成功不是偶然。比亚迪在园区及周边布局七大产业基地,覆盖整车、电池、电子等关键领域,形成完整产业生态。今年新增的海豹05、海狮05等新品,让园区产品线更加丰富,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雨花经开区内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一片繁忙。
强大的整车产能背后是全链条配套的坚实支撑
长沙早就在动力电池、高压电机等关键领域布局,为园区发展打下基础。雨花经开区聚集了一批配套企业,今年又迎来湖南精特科技、湖南烽润塑业等新项目落地。精特科技专注于为汽车电子和智能电器领域提供高品质的连接器解决方案,从落地到试生产只用了半年,将为比亚迪、吉利、长城、小米等企业提供精准配套。
目前,园区已形成以长沙比亚迪汽车为生产基地,晓光汽车模具、先惠智能等为零部件供应商,黄谷路6S街区为销售平台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具备从模具到零部件到整车的生产能力。本地配套率的提升,不仅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更增强了产业链抗风险能力,让生产效率持续提高。

雨花经开区内新能源汽车链上企业湖南申亿精密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安心生产离不开园区的高效服务和政策红利
2025年一季度,雨花经开区重点企业产能扩张急需上万名技能人才。园区立刻行动,在长沙火车南站设招聘点,组织“春风行动”招聘直通车奔赴多地,还联动高校对接,短期内就招到超万人,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去年以来,园区组织开展了产业链沙龙和金融沙龙等系列活动,为产业集群发展搭建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产学研用金多方供需对接和一批合作项目的达成,再加上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等政策叠加,产业发展动能充沛。
今年以来,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亮点不断涌现。
1至8月,长沙整车产量达67.2万辆,同比增长15.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55万辆,占比达80%,同比增长12.5%。雨花经开区作为核心力量,为这些数据提供了关键支撑,成为产业增长的主引擎。
海外市场也传来好消息。雨花经开区今年上半年外贸成绩喜人,同比增长幅度较大。4月,园区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以“分箱发运”模式批量出口巴西,让“雨花智造”走向全球。9月,园区联合长株潭三市主办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活动,促成高校与企业合作攻关,推动产业向“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

雨花经开区航拍图。
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悄悄改变着市民的生活
10月11日,《湖南省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行动计划》正式发布,这是全国首个以提升渗透率为核心目标的省级专项文件。政策引导加上市场供给充足,长沙新能源汽车消费持续升温。今年9月,长沙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达15717辆,新能源车渗透率达54.37%,绿色出行成为新风尚。
如今的雨花经开区,已成为长沙新能源整车制造的核心力量,也是长株潭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支点。预计今年长沙汽车总产量将连续第二年突破百万辆大关,长株潭区域有望成长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全新增长极。
依托省级产业集群培育契机,雨花经开区将继续发挥品类优势,深化全链协同。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长沙智造”的新能源汽车正加速驶向更广阔的市场,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