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北方工业大学师生走进首钢园,看钢铁在新时代如何“铸就人间”

时间:2025年10月31日 20:38

“大家猜猜这个空间以前是干什么的?它其实是首钢园三高炉的炉芯。”10月29日,北方工业大学师生走进了位于长安街西延长线与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交会处的首钢园区,并走进了三高炉的内部。听着讲解员的介绍,了解这座“庞然大物”的“新生”,同学们连连惊叹。

这也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主办,市委网信办、新京报社承办的“‘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2025园区行活动的其中一站。同学们在由原首钢园工业生产遗存所改造的现代园区中,跟随讲解员了解首钢文化产业园的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从炼钢厂到高端产业园区,首钢园交出的“城市答卷”

从古埃及依靠“天外来物”陨铁来获得铁器,到赫梯帝国掌握了人类早期铁矿石冶炼技术,再到工业革命中开始对钢铁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与利用。跟随讲解员的介绍,同学们在由原首钢园三高炉改造而成的“RE睿·三高炉数字博物馆”中了解钢铁知识。

同学们在“RE睿·三高炉数字博物馆”中了解钢铁知识。新京报记者陶冉 摄同学们在“RE睿·三高炉数字博物馆”中了解钢铁知识。新京报记者陶冉 摄

钢铁为什么如此重要?在数字博物馆中,同学们见到了钢铁的各种应用场景。从圆珠笔尖的易切削不锈钢、易拉罐上的镀锡钢板,再到西气东输管线所用的管线钢、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所用的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在人类每天的24小时中,钢铁可谓无处不在。

同学们观看《致敬钢铁》数字影片,了解钢铁的各种应用场景。新京报记者陶冉 摄同学们观看《致敬钢铁》数字影片,了解钢铁的各种应用场景。新京报记者陶冉 摄

“通过钢铁,人类的认知突破边界,社会、城市、梦想因钢铁而悄然重构。”在三高炉数字博物馆中,同学们观看了《致敬钢铁》数字影片。借助数字光影技术,炉芯再次燃起“熊熊烈火”。

“然而,站在选择的路口,如何权衡环境与发展?如何定义进步与代价?2005年,首钢的搬迁,正是这座城市交出的答卷。”通过讲解员和数字影片,同学们了解了首钢园搬迁和转型升级的历史,并登上三高炉的40米平台,俯瞰整座焕然一新的现代化首钢文化产业园。

同学们登上三高炉的40米平台,俯瞰园区全貌。新京报记者陶冉 摄同学们登上三高炉的40米平台,俯瞰园区全貌。新京报记者陶冉 摄

“我们所在的首钢三号高炉于1993年竣工投产,是首钢生产时期第一座炉容超过2500立方米的现代化大型炼铁高炉。”站在高台上,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了秀湖、会展中心等园区内留存的工业遗迹。目前以工业遗存保护改造后的三号高炉,已经华丽转身成为高端秀场、展览中心。三高炉及南广场作为主会场承接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传递活动文艺演出、2025年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高炉音乐会、奔驰A级轿车发布等大型活动。正如《致敬钢铁》片尾所说:“钢铁来自星辰,铸就人间,而今正驶向新的时代。”

“科技+”“文化+”“体育+”,首钢园打造跨界融合都市型产业

参观完三高炉后,同学们又穿过园区,来到了以敦煌壁画“飞天”为设计灵感,形似飘带、曲线流畅,充满“后工业”风格的首钢滑雪大跳台。

同学们站上首钢滑雪大跳台。新京报记者陶冉 摄同学们站上首钢滑雪大跳台。新京报记者陶冉 摄

“首钢滑雪大跳台又名‘雪飞天’,不仅是一处冬奥遗产,更是一座象征着勇气、创新和传统的体育地标。这里曾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比赛的场地,见证了无数运动员的辉煌时刻。”站在60米高的首钢滑雪大跳台上,首建投产业生态服务部产业服务经理汪洋指着不远处的“大烟囱”说,当年滑雪运动员苏翊鸣就是在那里一飞冲天,并和首钢园已停用的大烟囱和冷却塔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汪洋向同学们介绍,在产业定位方面,首钢园区围绕“科技+”“文化+”“体育+”打造跨界融合的都市型产业社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科幻、元宇宙以及体育总部经济、体育消费服务、冬奥场馆商业运营等高精尖产业。“首钢园的多处冬奥遗产,如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四块冰’(即短道速滑馆、花样滑冰馆、冰壶馆和冰球馆),如今已经成为一些科技企业进行首发首秀的场地。”首钢园目前主体招商注册办公的企业共有1000多家,其中文化科技类企业占比超70%,并且聚集了如当红齐天、咪咕等文化科技类龙头企业。

同学们在首钢滑雪大跳台合影留念。新京报记者陶冉 摄同学们在首钢滑雪大跳台合影留念。新京报记者陶冉 摄

“从高污染的重工业工厂,到如今的文化科技产业园区。首钢园的绿色转型发展理念,是现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北方工业大学学生赵晨琳提到,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首钢园的产业转型对自己未来的专业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从钢铁工业到文化科技产业,首钢园产业转型升级,也体现着国家经济发展业态的更新。”北方工业大学学生马永表示,今天在首钢园区了解到很多前沿的文化科技产业和相关企业,为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打开了思路。

汪洋表示,当天的“园区行”活动为园区和高校师生搭建了交流的平台。“首钢园致力于成为北京市城市更新的新地标,我们希望能够将首钢园的最新面貌,更多地展示在新生代力量的面前。同时,从促进园区发展的角度,园区的文化科技融合产业比较多,也有很多的新消费和会展,也希望能够给他们一些与年轻人交流的机会。”

新京报记者 徐彦琳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穆祥桐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