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闻)
在三季度主动权益类基金重仓股中,贵州茅台排在第7位,跌出前五。在公募基金整体减持的过程中,以张坤为代表的基金经理开启逆势加仓的“抄底”行动。
10月29日,白酒龙头贵州茅台(600519.SH)发布三季度报告,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按下了减速键,增长皆不足1%。根据天相投顾数据,在主动权益类基金三季度末的重仓股中,贵州茅台排在第7位,跌出前五。在公募基金整体减持的过程中,以张坤为代表的基金经理开启逆势加仓的“抄底”行动。
在白酒股纷纷交出“史上最差成绩单”后,10月30日,中证白酒指数反而上涨0.28%,市场对于白酒股的观点分化也可见一斑。三季度,银华基金李晓星、张萍大举增持白酒彰显对消费的信心;宝盈基金张戈“清仓式”减持,重仓其他领域。
贵州茅台“抱团度”下降,朱少醒减持、张坤增持
公募基金与白酒之间,一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尤其是贵州茅台。2021年,公募基金集体“抱团”重仓,推动贵州茅台市值走向3.2万亿的巅峰,也造就了一批百亿乃至千亿基金经理。
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热点不断涌现的情况下,白酒股经历了4年的调整,当年的“白马蓝筹”有了“老登股”的新称呼。2025年以来,主动权益类基金对贵州茅台的重仓仍持续瓦解。
根据天相投顾数据,2025年一季度末,主动股混基金重仓贵州茅台的市值为378.62亿元,位列第二位,持股基金数量达746只;2025年二季度,主动股混基金持仓贵州茅台市值为293.42亿元,位列第二位,持股基金数量骤减为600只。而在2025年三季度,主动权益类基金持有贵州茅台的市值为274.55亿元,位列第七,持有基金数量降低至573只。
在减持贵州茅台的基金经理中,朱少醒便是其中之一。贵州茅台曾连续多个季度作为富国天惠成长混合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而在今年三季度,朱少醒对其进行了大幅减持,幅度达15%。基金三季报中“消费延续低迷态势,乏善可陈”这十二个字,似乎正是他对此次减持行为的注解。尽管减持后,贵州茅台仍位列该基金的第二大重仓股。
朱少醒在三季报中进一步表示:“我们并不具备精确预测市场短期趋势的可靠能力,而是将精力集中于耐心收集具有远大前景的优秀公司,等待企业自身创造价值的实现,以及市场情绪在未来某个时点的周期性回归。”
与前述减持操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坤在其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中,延续了二季度对贵州茅台的增持态势,并于三季度继续加仓。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基金持有贵州茅台股票数量为245.11万股,对应持仓市值达到35.39亿元。
张坤在三季报中阐述其投资理念时指出:“市场的风格难以预测,但我们会坚持自己的投资风格,通过自下而上的深度研究,寻找商业模式优秀、有显著的竞争力和议价能力、行业有持续成长空间以及明智地再分配资本的少数公司。通过长期持有,作为股东分享这些公司自由现金流和内在价值的成长。”
另一方面,根据财闻援引同花顺iFinD的统计,2025年三季度共有16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加大了对贵州茅台的配置力度。何帅管理的交银阿尔法核心混合、交银优势行业及交银瑞和三年持有期混合三只产品,均在本季度强势新进贵州茅台,增持数量分别为23.4万股、21.86万股和17.29万股,位列全市场主动权益类基金增持榜前三。尽管何帅未在三季报中直接解释这一操作,但结合其长期以来坚持的“逆向投资”风格,本次大举重仓颇有左侧“抄底”的意味。
白酒行业交出“最差成绩单” ,公募重仓现分化
与贵州茅台放缓增速不同,在消费环境整体疲软、白酒消费场景收缩的背景下,多数白酒上市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出现下滑,交出了一份被市场称为“史上最差”的三季报。
根据申万二级行业分类,A股20家白酒上市公司中,三季度单季营业总收入同比下滑的多达16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的更是达到17家。其中,*ST岩石、水井坊、五粮液和古井贡酒等多家企业,三季度单季营收与净利润均出现“腰斩”现象。
然而,“利空出尽是利好”这句话在白酒股的行情中依旧应验。
2025年三季报集中披露完成后,白酒板块并未大幅调整。2025年10月29日,中证白酒指数下跌0.67%,次日(10月30日)反而上涨0.28%。迎驾贡酒、*ST岩石、洋河股份等个股单日涨幅均超过2%。这一走势表明,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资金对白酒股的配置正呈现显著分化。
从公募基金三季报的重仓情况来看,洋河股份、泸州老窖、舍得酒业等9只白酒股获得增持;而五粮液、今世缘、古井贡酒等7只白酒股被减持;顺鑫农业、金种子酒、皇台酒业、*ST岩石等4只白酒股则未出现在公募基金重仓股名单中。
以五粮液为例,李晓星与张萍共同管理的银华心怡基金在三季度大举增持该股票,显示出他们对消费股未来表现的信心。两位基金经理在三季报中表示,从相对长周期来看,随着股市带来的财富效应增加和宏观经济的逐步上行,一些估值分位处于历史低位的消费股可能也会迎来它们的表现时刻。
另一方面,张戈管理的宝盈新价值基金在二季度末仍重仓持有贵州茅台、山西汾酒和五粮液三只白酒股,但到三季度末,其重仓股中已不见白酒股身影。三季报中“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的表述,或许正是其清仓白酒股的原因。张戈进一步指出:“市场出现突破后,券商、金融科技等高弹性行业有望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