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南京银行叶照:数字赋能生态共融 以金融科技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年10月30日 14:52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10月30日电(彭桦)10月29日下午,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向新、融智未来——金融与科技双向赋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南京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叶照在论坛中结合南京银行业务实践,从数字科技赋能银行创新、AI与大数据应用挑战破解、科创金融生态构建三方面,分享了金融与科技融合的探索与思考。

图为南京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叶照图为南京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叶照

锚定核心目标:构建四大数字基座 夯实银行创新根基

叶照提出,南京银行在数字科技赋能银行创新实践中,以客户服务“统一化、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为核心目标,重点构建四大数字基座。

第一,客户精准经营,南京银行依托AI与大数据技术,构建产业大脑与营销大脑。其中,产业大脑运用大数据与图技术,可实时洞察行业景气度、技术路线与竞争格局,形成总分行两级企业分布图谱监测智能体系,为决策提供支撑;同时通过链式挖掘发现新商机与需求。营销大脑则采用“大模型+小模型+场景”模式,分析客户现实价值、潜在价值及生命周期,实现细分客群偏好预判与营销策略智能匹配。

第二,业务服务线上化。南京银行在实践中主动打破传统服务边界,推动业务全流程线上化,让客户随时随地享受便捷、统一的金融服务,追求极致客户体验。

第三,管理全面化赋能。南京银行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降本增效。将数字技术融入内部管理各环节,优化流程、减少冗余,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第四,产能产效持续提升。全流程数字化驱动质效双升。南京银行力求把数字技术贯穿业务开展全流程,从客户对接、服务交付到后续维护,全方位推动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同步升级。

直面四大挑战:聚焦痛点破局 推动AI与大数据落地应用

谈及AI与大数据技术在银行应用中的挑战,叶照精准指出业界普遍面临四大核心痛点,并结合中小银行实际给出针对性破解路径。

挑战一、技术转化效率与组织架构的适配难题。银行传统金字塔式部门制,与技术快速迭代、转化为生产力的需求存在冲突。对此,叶照表示,需建立“业、技、数”融合的敏捷工作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加速技术工程化、数智化转化进程,目前南京银行已启动相关实践。

挑战二、中小银行数据质量与获取局限。中小银行服务场景丰富度不及大厂与大行,且高质量数据流通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高质量数据集获取受限。叶照指出,破解关键在于挖掘内部小数据价值——提炼行内数据中蕴含的销售冠军实践等专家洞见,再结合大模型宽阔视野与推理能力,突破“小数据”应用瓶颈,发现潜在商机。

挑战三、人才紧缺与培养方向调整。AI与大数据领域专业人才紧缺。叶照建议,人才培养需更注重业务与技术的融合能力,强化业务人员的科技应用素养。

挑战四、模型风险与人才能力退化风险。过度依赖大模型可能导致人才深度思考底层业务逻辑的能力弱化;同时,模型存在可解释性不足、输入输出一致性难把控等问题。对此叶照建议,要建立完善的模型风险管控机制,确保模型执行方向可控,同时加强人才底层业务逻辑素养培养,避免能力退化。

深耕科创金融:打造“五融”数字生态,提供有温度的管家式服务

叶照介绍,作为南京银行的核心品牌之一,科创金融自2011年成立专营机构以来,已累计投放贷款8500亿元,区域市场占有率稳居前列。这一成果的核心支撑,是银行与业务部门联合打造的“五融”数字生态。

第一,通过数字技术破解科创企业融资痛点。通过大模型与大数据技术实现三大转变:变“看报表”为“拼技术”,用专利模型与投行视角评估企业未来价值,破解知识产权定价难题;变“看过去”为“看未来”,量化分析企业科技投入、团队背景、产业链地位,掌握真实经营情况;变“重抵押”为“重经营”,依据企业进销存与现金流水判断信用等级,推出信用类、类信用产品,破解抵押依赖难题。

第二,搭建融商平台链接企业合作。依托新商会平台,链接数千家商会及背后的几千家企业,结合产业链图谱分析企业上下游关系,为客户经理主动服务提供方向,助力企业对接供应商与经销商,构建合作生态。

第三,“一站式”融智平台提供全周期支持。打造科创管家平台,为企业提供找技术、找投资、找园区、找政策、找活动的“一站式”咨询与撮合服务,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源对接难题。

第四,以“融生活”聚焦关键人群提供综合服务。搭建幸福生活平台,将科创企业骨干及关键人员纳入服务体系,为其提供覆盖生活场景的综合化金融服务。

第五,延伸场景拓展服务边界达到“融无限”。在“四融”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智慧食堂、智慧园区等场景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支持,打造无限可能的服务体系。

叶照强调,“五融”生态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数字技术将银行与科创企业的甲乙方关系,转变为深度协同的数字化合作伙伴关系。未来,南京银行将持续深化金融与科技融合,以更有温度的管家式服务,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金融动能。(完)

编辑:张震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