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有的年年发红包 有的是笔“糊涂账”……小区公共收益如何更透明?

时间:2025年10月30日 11:28

“别人家的小区!”近日,通州金地格林格林小区,因向全体业主发放公共收益出了名。据了解,金地格林格林小区发放的公共收益,来自小区内电梯广告、底商停车场、饮水机、新能源充电桩等公共区域的收入。在不少小区的公共收益还是一笔“糊涂账”的时候,格林格林小区的做法,在通州乃至全市都算个新鲜事儿。有专家指出,将小区公共收益返还业主,将来或许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小区给业主“发钱”了

9月27日上午,通州永顺镇金地格林格林小区的小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业委会及众多居民齐聚一堂,对小区近五年的公共收益分红进行了公开发放。收到通知的业主陆续来到小区广场,大家签到、领红包、合影,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为什么要给业主发红包?钱又从何而来?金地格林格林小区业委会主任张晓琳介绍,这些钱均来自小区公共区域的收益,如电梯广告、底商停车场收益,及小区饮水机、售水柜、新能源充电桩的收入,总金额为32万余元。经过业委会与专业法务人员的商讨,本次公共收益分配标准设定为每平方米2元,业主具体可分配金额,以不动产登记中心备案的信息为准。“房屋面积比较大的业主,领到的分红有3000多元;最小的户型,业主也能领到100多元。按照业主自己的意愿,可以现场领取现金,也可以线上转账,或者直接抵扣物业费。”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不少业主在惊奇之余都非常开心:“从来都是我们交物业费,没想到还能领到收益。”一位业主高兴地说。

金地格林格林小区的业委会成立5年了,这是第一次发放公共收益,也是第一届业委会成员即将卸任前交出的答卷。“我们的初衷就是想告诉全体业主,大家都是小区的‘股东’,是小区的主人。小区公共区域的维护,每一个人都有付出;公共区域的收益,自然也要真金白银能看到、能落到实处。这笔钱本身就是属于全体业主的,自然也要回馈给大家。”小区业委会副主任刘迪华表示,为保障资金透明度,公共收益每年都会进行第三方审计。每年一季度,会对上一年度的物业公共收益进行年度审计。

记者看到,与公共收益发放同时公开的,还有小区这些年公共事务的账目支出,每一笔钱款的去向都有详细标注,贴在了小区的公告栏上。

金地格林格林小区的这波操作,在京城引发了不小反响——有人表示:“第一次见给业主发钱,感觉小区管理更透明了。”也有网友调侃:“这才是‘自己的小区自己享’。”据了解,金地格林格林并非本市唯一给业主发钱的小区。据通州区武夷花园牡丹园的业主透露,他们小区也每年都会发放公共收益。

业委会架起沟通桥梁

很多小区都有电梯广告、底商停车位,但发放公共收益的并不多,为什么金地格林格林小区能做到?记者了解到,公共收益的发放是小区自治能力的一种体现,背后是高效运转的业委会在出力。

提起小区成立业委会的经历,业委会副主任刘迪华十分感慨。“当时小区遇到了大难题,急需大家团结起来去解决。”原来,2019年金地格林格林小区的立体车库突发车辆坠落事故,车库暂停使用了,导致小区停车资源紧张。“小区有2000多户居民,近一半业主本来就没有车位,车库暂停使用,让80%的业主都没地方停车了。”由于停车资源紧张,小区里里外外的空地上停满了私家车,有关停车的投诉层出不穷。

“要想解决这个事,首先要有一个组织能代表全体业主发声。我是第一批入住小区的业主,看着小区当时的混乱情况,心里非常着急,所以我和志同道合的邻里共同协商、参与竞选,组成了第一届业委会。”刘迪华说。

参加业委会,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还有可能“吃力不讨好”。但张晓琳、刘迪华等居民选择站了出来,打算为管理小区的公共事务出一份力。经过近两年的筹备,2020年11月,小区业委会经过业主投票正式成立了。第一届业委会有7名正式委员、2名候补委员,平均年龄40岁上下,当中有律师、教授、企业精英、物业管理专家等,大家怀着满腔热情,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上任后,业委会第一件事就是解决停车问题。委员们多方奔走,在开发商、物业、政府部门间协商沟通。在大家的努力下,2021年春节前夕,小区的立体车库就维修完毕并投入使用了。同时通过业委会的协调,居民与政府部门、物业围坐一桌,对立体车库后期的运营、收费标准等也都协商一致。

很多小区业委会难以成立,部分源于物业的抵触,而金地格林格林小区的物业和业委会却实现了“双向奔赴”。“我们非常支持业委会,因为好多工作需要业委会来推动,比如小区自来水和中水的移交、机械车库的管理等问题。最近业委会组织业主大会,通过了使用公共收益做防水大修的议题,物业才得以启动维修。在业委会成立前,我们的物业费收缴率为98%,成立后收缴率提升至了99.5%左右。”金地格林格林小区物业公司的王经理说。

业委会在与业主沟通方面有着物业不具备的优势,是物业和居民间天然的沟通桥梁,很多居民对物业工作不满意的地方,都能通过业委会及时传达并得以改进。“以前小区出现问题,大家找不到沟通渠道;业委会成立之后,我们每栋楼都建立了业主群,业主有任何事情,都能随时在群里表达。”张晓琳说。

小区绿化升级、监控升级、维修房顶漏水、底商停车场改造……金地格林格林业委会成立5年来,事事有着落,居民、物业双方都满意,小区里民主决策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了。

公共收益返还或成新趋势

刘迪华介绍,此次金地格林格林小区发放公共收益的事儿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小区都联系他们打算来学习经验。社区治理专家陈凤山表示,小区发放公共收益这种形式,可以增强业主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把业主从“旁观者”变为“利益共同体”,可以推动业主主动参与公共事务。此外,这种方式还有助于提升小区治理的透明度,推动收益公示,将以往可能是“糊涂账”的公共收入晒在阳光下,不仅能强化业主对业主大会和业委会的认同,还能强化业委会对监督物业服务和公共区域经营的责任心。

“其实,国内住宅小区给业主‘发红包’这种举措,至少有20年的历史了。虽然各地都有这种发红包的小区,但都没有大规模展开。一是因为发红包涉及缴税的问题,税率为20%,对于公共收益并不丰厚的小区来说,这算一笔巨款了。二是有些小区公共收益本就不多,可能直接抵在了物业费中。但这两种做法的显著区别,就在于发红包可以给业主带来情绪价值,强化业主大会和业委会的存在感;也可以用发红包来调动业主的积极性和提高投票的参与度。从这个角度看,这是一种越来越强化的趋势。”陈凤山说。

陈凤山解释说,严格来讲,小区公共收益的管理和使用,应该只有一种模式——就是业主共同决定,这源于《民法典》的规定。《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业主对小区内的业主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第二百七十八条又规定,利用共有部分从事经营活动需要经过业主共同决定。因此,一个小区能否利用共有部分进行经营并产生公共收益,需要经过业主的集体决定;公共收益属于业主所有,因此如何使用也应当经过业主的集体决定。

但在现实中确实存在不同情况,有些地方的公共收益名义上是物业公司代收代管,实际上可能被物业公司占有或挪用。还有一些小区,业委会使用公共收益时缺乏要经过业主大会表决和授权的意识,随意支出和使用公共收益,造成了业委会的滥权。陈凤山表示,要想解决公共收益账目透明的问题,最有效的方式还是要成立业委会,通过业委会对物业公司的经营行为进行严格细致的监督,每年组织召开业主大会,对公共收益使用计划和预算进行表决,定期将公共收益的收支账目向全体业主公示。

“让小区公共收益账目变透明,本质上是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过程。这需要业主积极行使权利,物业公司履行责任,政府部门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持和监管。当每一位业主都开始关心小区的‘钱袋子’,各方职责得以厘清并有效协作时,公共收益就能真正‘取之于公,用之于公’,增强业主的归属感和社区的凝聚力。”陈凤山说。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