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城市、园区与工程建设项目ESG论坛在京举办

时间:2025年10月30日 08:54

(来源:企业观察报)

转自:企业观察报

10月26日,城市、园区与工程建设项目ESG论坛在北京首钢园举办。作为第三届ESG中国·创新年会(2025)的平行会议,论坛聚焦城市更新、产业园区低碳转型、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ESG管理等关键议题,分享前沿理念、政策动向与实践案例,发布了示范意义的ESG优秀案例。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在致辞中指出,首钢园的转型本身就是ESG创新实践的生动样本。他强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ESG实践指明方向,ESG已从企业领域延伸至城市、园区与工程建设项目,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彭华岗说,城市作为人类集聚地,消耗78%能源、排放68%温室气体,是可持续发展的主战场。同时,我国8万余家产业园区需通过ESG体系建设实现产业链低碳协同。而建筑业近40%的碳排放占比,决定了工程项目ESG管理对双碳目标的关键意义。他表示,博鳌零碳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等优秀案例,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从金融视角切入,阐述了ESG与绿色金融的深度融合。他表示,我国ESG实践已在城市、园区、项目多领域有序推进,上海、北京等城市发布ESG发展方案,首钢园、苏州工业园等成为绿色低碳典范。金融业通过践行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为ESG发展注入动能,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绿色贷款余额达42.39万亿元。

针对当前ESG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的现状,他建议持续完善制度标准体系、加强生态协同建设、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强化金融科技赋能,推动ESG从理念走向实效。

01

多角度看ESG治理体系构建

联合国环境署(UNEP)全球建筑建设联盟成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可持续土木工程专委会理事长王元丰提出,ESG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作为世界观,ESG 源于人类修补与自然关系的初心,应对气候危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三重挑战;作为方法论,ESG通过目标化、披露制、第三方见证的模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可持续土木工程专委会理事长王元丰

他强调,我国城市韧性不足、建筑领域碳排放占全球37%且ESG披露率偏低等问题,凸显了在企业之外推动城市、园区、工程项目ESG的迫切性。其团队构建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ESG指标体系,对134个重大项目的评估显示,这一实践将催生新的工程管理学,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可持续发展支撑。

中国建筑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张洪生

中国建筑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张洪生分享了“366”战略ESG治理体系。该体系以 “ESG建证幸福空间”为目标,分三步实现十四五末完善体系、2030年全球行业引领、2035年世界一流的愿景。通过“信息披露、评级、金融的(老三样)+指标、科技、行动(新三样)”的六要素战略举措,以及与文化、战略、组织等六大领域的深度融合,实现ESG与业务协同发展。据张洪生介绍,在城市更新领域,中国建筑采用“针灸式修复法”打造北京大吉巷项目,通过“四位一体”路径推进上海建国东路项目,实现了文化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联想集团可持续发展事业部总经理、联想中国平台ESG委员会秘书长王旋

联想集团可持续发展事业部总经理、联想中国平台ESG委员会秘书长王旋说,联想已进入 ESG“外化赋能”阶段,构建了“一顶、三柱、一底座”的解决方案体系,既通过综合咨询服务与E、S、G三大支柱业务,赋能合作伙伴实现绿色转型。其天津东丽区零碳园区+工厂,集成90余项技术,实现生态级零碳认证;液冷数据中心PUE值低至1.08,节能效果显著;北京总部大楼通过“三侧一平台”模式,供暖季和供冷季能耗分别降低30%和35%。目前联想已蝉联明盛指数3A评级,正通过AI智能体等数字化手段,推动零碳城市与智慧园区建设。

新加坡盛裕集团大中华区能源总监刘洋

新加坡盛裕集团大中华区能源总监刘洋通过分享了国际实践案例。一个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多伦多,它通过建立252项城市指标体系、以CFO主导ESG管理,成为全球首个发布ISO标准城市ESG报告的城。另一个时新加坡,从“花园城市”到“自然中的城市”的演进,展现了长期主义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其中,新加坡的裕廊岛化工园区,通过六大成功要素实现低碳有序发展。在中国,苏州工业园30年发展历程中,从绿色产业联盟升级至ESG联盟,体现了中国园区的ESG演进逻辑。他强调,ESG是选拔性考试而非水平考试,需结合城市园区特色实现个性化管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北京康居认证中心董事长马伊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北京康居认证中心董事长马伊硕从行业认证视角出发,介绍了住建领域ESG认证的探索历程。从早期的康居示范工程到绿色建筑,再到如今的ESG认证,住建领域的评价体系不断升级。据马伊硕介绍,该中心构建的工程建设项目ESG认证体系,涵盖碳排放、能源利用效率等环境指标,以及社区影响、文化遗产保护等社会指标,已为博鳌零碳示范区亚洲论坛会议中心、中海北京大吉巷城市更新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等三个项目颁发认证证书。通过标委会与产业联盟的协同,推动 ESG 从企业层面落实到具体项目。

02

多视角寻ESG实践的核心动力

论坛上,一场以“ESG实践的核心动力”为核心议题的圆桌讨论,从内生需求、政策导向、市场驱动等多个维度展开。王元丰主持了圆桌讨论,蚂蚁集团、中节能、广联达、奥雅纳等企业代表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相关负责人参与讨论,大家一致认为ESG已从“可选项”转变为“必答题”。

以“ESG实践的核心动力”为核心议题的圆桌讨论

蚂蚁集团置业部副总裁、可持续建筑发起人汪涛表示,ESG实践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需求。蚂蚁集团2021年提出双碳战略,目标2021年实现碳排放范围一(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直接产生的排放)、范围二(指企业外购能源在生产环节产生的间接排放)运营碳中和,2030年达成范围一、二、三(范围三指涵盖企业价值链中所有其他间接排放,包括上下游活动)近零排放。新建园区的ESG 实践对增量碳排放控制至关重要,而建筑与园区更是企业可持续理念的重要载体。蚂蚁集团杭州总部园区的“种子墙”,将蚂蚁森林植物种子作为装饰,既激发了员工自豪感,也让客户直观感受可持续发展价值。此外,蚂蚁集团杭州总部园区二期已通过零碳建筑评定,以26.5万平方米的规模成为单体最大的零碳建筑项目,为中国式大型办公零碳园区标准推广提供了实践基础。

广联达集团ESG事务总经理李静指出,企业内在转型需求源于对风险与机遇的双重认知。广联达自1998年成立以来,便以数字化技术推动建筑行业降本、提质、增效为使命。其西安绿色基地通过打造绿色智慧健康的办公环境,显著提升了人才吸引力与员工幸福感,印证了 ESG 实践对企业长期发展的正向价值。

中国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董事长廖原强调,ESG实践恰逢其时,国家8个部委已出台相关政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去年专门发文规范项目级ESG评价。ESG作为统一的“标准语言”,能串联起城市、园区、建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需求,降低跨部门、跨产业链的沟通成本。中国节能作为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央企,运营着全国53个低碳或零碳园区,其常州地源热泵一期工程已实现500万平方米供能,在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奥雅纳(ARUP)中国区气候及可持续发展负责人王凌飞补充道,外部政策监管与市场价值提升共同推动ESG落地。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要求逐步渗透至建筑行业,而高效能源利用、低碳改造等实践既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又能提升建筑租金、估值与流动性。奥雅纳参与的首钢园区项目,已成功成为中国首个C40正气候项目,展现了ESG在风险规避与价值提升中的双重作用。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与技术促进办公室(中国・北京)项目官员李思逊从全球视角出发,介绍了联合国工发组织的ESG理念。该组织致力于通过科技与技术发展,推动包容和可持续的工业发展,其核心目标与 ESG 的环境、社会、治理三个维度高度契合。在城市与园区建设中,ESG 导向的规划能促进绿色交通、节能建筑发展,助力实现可持续城市和社区的 SDG 目标,同时通过透明治理与公众参与吸引高质量投资,保障长期稳定发展。

03

四大维度呈现

ESG实践优秀成果

在圆桌讨论后,嘉宾们进一步分享了企业在 ESG 实践中的优秀案例,涵盖理念创新、技术应用、生态构建等多个方面。

以“ESG实践的核心动力”为核心议题的圆桌讨论

汪涛介绍,蚂蚁集团提出 “和、绿、建、久” 四字可持续建筑观。“和”强调与城市、社区的和谐共生;“绿”聚焦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兼顾资源获取与碳排放控制;“建”注重构建激发创新力的空间场景,服务使用者需求;“久”则追求建筑功能、维护与使命的长久性。这一理念已成功应用于杭州总部园区二期项目,为大型办公园区的零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廖原分享了两个典型案例。其一,中节能与中建国际合作,为香港资源回收中心提供碳核查、战略规划等服务,搭建碳中和数据化平台,该项目获评香港环境署环境卓越大奖;其二,与中交集团合作,通过梳理公路建设6000余个生产环节的碳因子,制定碳排放基准线,发布相关团体标准并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绿色金融产品,为中交集团道路工程建设节约融资成本1000万元,成为北京市绿色金融典型案例。

李静展示了广联达在城市级与存量项目改造中的ESG实践。在福州新区建设中,广联达以CMI、BMI和产业AI技术为核心,构建毫米级精度数字孪生底座,搭建覆盖188平方公里的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实现城区建设全周期ESG精准管控;针对城市内涝问题,其数维管线技术可在2小时内完成5.2平方公里地下管线的三维BMI模型转化,精准定位内涝风险点,提升城市韧性。

王凌飞介绍了苏州园区项目,通过数字化工具链接 100 余万平方米园区的 ESG 数据,整合水源热泵、光伏、储能等多种能源形式,构建虚拟电厂产品,在峰值时段为城市电网减负并获得反馈奖励。李思逊则分享了越南茶山岗工业园区案例,联合国工发组织通过政策框架支持、全面评估规划、推动工业共生等方式,助力该园区实现废物、能源、水和材料的循环利用,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园区生态化转型提供了示范。

04

ESG实践的区域与场景创新

随后,苏州工业园区、博鳌零碳示范区、中海北京大吉巷三个标杆项目负责人依次登台,分别介绍了项目在ESG领域的探索与成效。

苏州工业区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文杰

苏州工业区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文杰表示,苏州工业园区将ESG作为内生需求,以“自下而上”的发展逻辑推动ESG产业化。园区发布ES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与若干措施,明确“应用实践”与“产业发展”双定位,构建了全国首个ESG产业创新中心,提出“2673”发展框架,覆盖七大行业、三大目标、两大定位与六大功能。同时,园区搭建ESG数字平台,与人民银行国金认证中心合作构建ESG金融见证体系,发布首个可持续信贷项目,并成立ESG联盟开展企业培训与交流,力争成为全球ESG产业新高地。

中铁建设机电公司董事长谭学彪

中铁建设机电公司董事长谭学彪介绍,博鳌零碳示范区是由住建部与海南省共同打造的零碳示范项目。项目对东屿岛(不足2平方公里)上的4栋核心建筑进行八大类18个项目的升级改造,重点聚焦外维护结构优化、建筑设备性能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与CIM+可视化零碳管理系统建设。通过更换节能门窗、改造屋面保温、安装6兆瓦光伏系统、采用高效磁悬浮机组等措施,岛上碳排放从1.1万吨降至7450吨,年用电量减少300万度,成功实现零碳运行,获得德国能源署认证,成为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全球展示窗口。

中海地产新城公司设计总监王璞

中海地产新城公司设计总监王璞分享了大吉巷城市更新项目经验。该项目定位 “城市文化会客厅”,以“致敬历史、传承商脉、科技引领、生态展望”四大主题,对3000平方米文保片区进行活化利用,通过数字化模拟与修旧如旧工艺,保护康有为故居、每周评论旧址等历史建筑,并引入现代商业业态实现文化赋能。项目中的3万平方米零碳写字楼,通过220口深层地热井获取冷热源,搭配2800平方米光伏系统(年发电量40万千瓦时),节碳率达75%,获评“十四五”科技示范工程;同步打造的零碳主题公园,实现光伏电力与日常照明的高效衔接,成为首都核心区城市更新的标杆样本。

05

表彰优秀实践

凝聚行业共识

论坛最后举行了城市/园区及建设项目ESG优秀案例认证与授牌仪式,对在ESG实践中取得突出成效的项目予以表彰。此次论坛通过深度讨论与案例分享,清晰勾勒出城市、园区、工程建设项目ESG实践的核心逻辑与实施路径,为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城市/园区及建设项目ESG优秀案例认证与授牌仪式

本次平行会议,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可持续土木工程专委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北京康居认证中心联合主办。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