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京东方之父,再获千亿IPO

时间:2025年10月30日 07:13

原标题:京东方之父,再获千亿IPO

六年前,他从京东方卸任,业界以为这位“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之父”将功成身退。

六年后的今天,他却带着又一家千亿市值的公司强势归来。

10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内,一声锣响,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安奕材”)正式登陆科创板。截至29日收盘,西安奕材的市值已经突破千亿,达到1080亿元。

从京东方到西安奕材,王东升用六年时间,再次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与远见。

01、二次创业

2019年,是王东升职业生涯的分水岭,62岁的他刚从京东方卸任。

在许多人看来,这应该是王东升功成身退的时刻——他1993年创立京东方并担任董事长,带领这家曾濒临倒闭的老国企,成长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领域的领军企业,解决了中国“少屏”的问题。

但王东升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

退休仅一个月后,他应邀加入北京奕斯伟科技,并于同年11月担任奕斯伟集团董事长,开始了他在集成电路领域的“二次创业”。

“芯屏一体”,王东升曾多次提及这一理念。在他看来,芯片和显示屏是电子信息产业的两个核心部件,两者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从解决“少屏”问题到攻克“缺芯”难题,他的产业报国之路迎来了新的篇章。

业界对他的选择并不意外。一位熟悉王东升的业内人士表示:“他始终保持着对技术趋势的敏锐判断力和对产业发展的强烈使命感。”

硅片,被称为芯片制造的“地基”,是需求量*的晶圆制造材料。而12英寸硅片,则是当前主流的硅片规格,占全球所有规格硅片出货面积的75%以上。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核心基础产品,长期被国外巨头垄断。2019年,当王东升加入奕斯伟时,中国大陆在12英寸硅片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半导体材料是芯片产业的根基,不做材料,永远受制于人。”王东升曾这样对团队说。

他带领奕斯伟选择了最难的赛道——12英寸硅片。这是一个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产业,初始投资规模大,固定成本和研发投入高,高端产品认证和放量周期长。

从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西安奕材累计亏损超过26亿元。但对于经历过京东方“烧钱时代”的王东升来说,这似乎是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

“若想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不能只尽力于‘独善其身’,还要尽责于‘兼济天下’,更要尽心于‘经世济民’。”这是王东升在京东方时常说的话,如今也成为他二次创业的精神动力。

02、硬核实力

在王东升的带领下,西安奕材走出了一条硬科技发展之路。

从2022年到2024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5.76亿元,占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2.39%,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已申请境内外专利合计1843项,80%以上为发明专利;已获得授权专利799项,70%以上为发明专利,是中国大陆12英寸硅片领域拥有已授权境内外发明专利最多的厂商。

持续的研发投入结出了硕果。

基于2024年月均出货量和截至2024年末产能规模统计,西安奕材已是中国大陆*、全球第六的12英寸硅片厂商,月均出货量和产能规模全球同期占比约为6%和7%。2025年上半年,西安奕材营收同比增长46%至13亿元,净亏损收窄至3.4亿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西安奕材的产品已批量供应联华电子、力积电等全球一线晶圆厂,外销收入占比稳定在30%左右。同时,更先进制程的硅片产品已在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战略客户验证导入。

在半导体这个全球竞争的舞台上,西安奕材正代表中国制造站稳脚跟。

半导体产业的特点,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王东升深谙此道。

西安奕材上市前累计融资115亿元,吸引了包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陕西集成电路基金等50余家机构投资者的助力。

此次科创板IPO,西安奕材募资总额约46.36亿元,成为西安史上规模*的IPO。这也是“科八条”发布后首家获受理的未盈利企业,彰显了资本市场对硬科技企业的坚定支持。

西安奕材还将进一步扩张产能,其*工厂总投资额高达110亿元,已经达产;第二工厂总投资额高达125亿元,2024年已投产,目前主体厂房已整体转固,产线设备陆续转固。

而本次IPO募集的所有资金,将全部用于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的建设。

王东升的奕斯伟版图并不止于此。

他旗下的奕斯伟计算也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估值达350亿元。连同京东方和西安奕材,王东升有望收获三个IPO。

03、产业报国

从京东方到奕斯伟,从“屏”到“芯”,变的是赛道,不变的是王东升产业报国的初心。

京东方发轫于744厂,也就是北京电子管厂,是我国“一五”重点工程,曾经的辉煌自不必多言。但1982年进厂的王东升,却眼看着企业濒临被淘汰的命运。

“当时1万多在职职工、4000多退休职工。1986年至1992年连续7年亏损,每年亏损几千万元,职工医药费都没处报销。”时任副厂长的王东升一度打算离开企业。

不过一次偶然的经历,让他坚定了留下来改革的决心:“当听到我们厂的一些老职工趁着傍晚去菜市场捡白菜帮子后,我觉得,我不能离开,我不能在企业生死关头撒手不管,人不能忘本忘恩。”

正是这份对企业和员工的责任感,支撑他带领京东方走出困境,最终成就了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的崛起。

如今在奕斯伟,他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硅片产业的特性决定了企业需要持续大规模投入,且盈利周期长。截至2025年,西安奕材仍处于亏损状态。

但王东升对未来充满信心。在他的规划中,到2026年,西安奕材合并产能将达120万片/月,可满足中国大陆地区40%的12英寸硅片需求,公司全球市场份额预计将超过10%。

上市仪式结束后,王东升看着交易屏幕上依然坚挺的股价,思绪似乎回到了2019年。

那时,他刚从京东方卸任,很多人认为他会享受退休生活。但他却选择了再次出发,投身于更加基础、也更艰难的半导体硅片领域。

“我们是幸运的,生在民族复兴的时代;我们是幸运的,赶上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时代。”这是他在京东方时常说的一句话,如今在奕斯伟再次得到践行。

从解决“少屏”到攻克“缺芯”,王东升用四十年时间,只做了一件事——让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不受制于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千亿市值,只是新征程的起点。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