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企业观察报)
转自:企业观察报


10月24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简称“中企研”)、首钢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ESG中国•创新年会(2025)暨首届ESG国际博览会”在北京首钢园召开。
年会期间,由中企研与通鼎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智算驱动·绿动未来 数字基建与绿色能源革命”平行论坛成功举办。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包括:中企研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中企研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离退休干部管理局原局长范建林,中企研副会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通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小平,清华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欧阳明高,北京科技大学高等工程师学院党委书记、沙河创新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马聪,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人才办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马占宇,国家电网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何大勇,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晓明等。会议由通信世界全媒体总编辑刘启诚主持。

范建林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数字基础设施面临算力增长与能耗压力的双重挑战,本次论坛主题兼具现实意义与战略价值,为生态文明与数字文明协同推进提供思路借鉴。围绕论坛主题,范建林分享了四方面观点:其一,智算驱动是数字基建绿色转型关键,需通过先进智算技术优化资源配置,平衡数字经济发展与能耗控制;其二,绿色能源是双文明协同基石,要加大研发应用力度,为数字经济提供可持续能源保障;其三,跨界融合是产业深度发展必由之路,中企研与通鼎集团已展开合作,依托政策研究、技术创新等优势探索协同发展新模式;其四,国际合作是提升全球绿色治理话语权的重要途径,可借 ESG 平台引入国际经验、展示中国成就。

沈小平在致辞中表示,通鼎集团始终深耕通信与能源两大主航道,以实业报国为初心,以技术创新为根本。数字基建是绿色能源革命的物理底座,智算技术是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智慧大脑,二者深度融合、协同演进,是破解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两难命题的金钥匙,更是撬动产业系统性变革的核心杠杆。这一认知,早已内化为通鼎产业布局与实践探索的“主脉络”。
首先,以数字筑基,为绿色能源“铺轨”。通鼎打通“光纤光棒—光电线缆—光模块与连接设备”全链条,建成国内领先的光互联通信与智能绿色电网“双核”体系,成为绿色能源传输与调度的“核心主动脉”。
其次,以智算赋能,为能源变革“点睛”。生产端,依托5G全连接工厂,制造环节能耗持续下探;应用端,联合攻关“光储智算中心”,打造“绿电—智算—储能”微循环。
再次,以协同破局,为绿色革命“扩圈”。通鼎携手央企,将大型储能项目嵌入区域新型电力系统,打通“创新链—产业链—生态链”“任督二脉”。沈小平表示,只有打破企业边界与行业壁垒,才能把绿色能源革命的“独角戏”变成全产业链的“大合唱”。

欧阳明高围绕“新能源革命与人工智能”主题发表观点,系统梳理了我国新能源发展的现状与未来方向,并剖析了二者协同共进的可行路径,为“双碳”目标落地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他表示,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正加速形成“双向赋能、深度融合”的新格局:一方面,人工智能通过优化预测、调度和运维,为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另一方面,绿色、低碳的新能源又为人工智能特别是算力基础设施的可持续运行奠定能源基础。
面向数据中心等高耗能场景,欧阳明高提出“储能—氢能—智能”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首先,储能方面。锂离子电池已占国内新型储能装机的60%以上,下一步将向超大容量、超长寿命、极致安全演进;同时通过电动汽车“车—网”互动的分布式储能,进一步摊薄成本、提升系统灵活性。其次,氢能方面。作为长周期、跨季节储能的核心手段,氢能在连续阴雨、极寒等极端天气下可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利用光伏电解水制氢,再经燃料电池发电,可完全替代柴油机组,为算力中心提供绿色备用电源。再次,智能方面。以场景需求为牵引,构建“源—网—荷—储—氢”协同的零碳能源操作系统,实现能量流与信息流实时耦合,推动算力中心从“绿色节能”走向“零碳智能”。欧阳明高认为,这一“储能+氢能+智能”的闭环体系,不仅将大幅降低算力中心碳排放,也为人工智能时代的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马聪分享了北京科技大学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方面的最新探索与实践。他指出,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与人工智能深度变革的双重驱动下,高校必须重塑人才培养体系。北科大为此率先推出“一生双师百企千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改革,打造“四融协同”(私教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赛教融合)新模式,实现高校、企业、科研平台与竞赛场景的深度耦合,推动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双向赋能,为产业持续输送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马占宇从政策创新、技术突破、人才培养与未来展望四个维度,系统解析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前行方向,为绿色智能跃升提供路线图。他指出,北京市已率先在市属高校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由北京邮电大学牵头构建课程体系,将教材同步输出至多个省市及海外高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北邮下一步将依托“无边界大学”新范式,打破校园、企业、地域壁垒,持续输送契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AI人才,助推中国人工智能迈向绿色、智能、开放、共享的新阶段。

何大勇表示,作为国家电网境外投资运营平台,国网国际公司始终秉持“市场化、长期化、本土化”理念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将 ESG 全面嵌入战略,构建“三大抓手、四项原则、八项举措、四性贯通”的多维管理体系,推动企业价值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同频共振。
何大勇介绍道,在巴西,国网国际公司资助贫民窟青少年交响乐团、捐赠苦咸水淡化设备,累计受益逾 7000 人,项目入选联合国“全球减贫最佳案例”;在智利,国网国际公司携手当地机构保护沙漠珍稀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国网国际公司依托专业技术提升供电可靠性之余,更以公益项目增进民生福祉,通过“文化月”“云开放日”等品牌活动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单场线上浏览量超百万人次,持续擦亮中国企业“绿色、责任、开放”的国际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