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云南铜业:“十四五”加速跑,“十五五”蓄力出发

时间:2025年10月29日 21:17

转自:新华财经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引下,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在产能升级、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及深化改革方面实现规模与效益双提升,为“十五五”期间建设世界一流铜业公司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能升级:规模效益双突破,筑牢行业领先地位

“十四五”期间,云南铜业产能规模实现历史性跨越,截至2024年末精炼铜产能达160万吨。

经营效益同步跃升。在规模效益板块,云南铜业营业收入连续五年突破千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达1377亿元,较2020年增长56%;资产总额达543.6亿元,较2020年增长36%;归母净利润15.51亿元,增幅308%。

成本管控成效突出。通过“铁血降本”“极致经营”,实现矿山C3成本跻身全球前2/4分位,矿产铜加工成本居行业前1/4分位,连续五年现金分红累计派现达22.84亿元。

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十四五”期间,预计完成项目投资超百亿元,西南铜业搬迁、东南铜业提质增效等项目建成投产;普朗铜矿、大红山185等矿山项目达产,红泥坡项目加紧推进,资源勘探新增铜金属资源量显著增长,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核心竞争力

云南铜业坚持创新驱动,研发投入强度持续提升,攻克5N铼、高纯铜、高纯金、高纯银等关键制备技术,形成国际领先技术体系。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省级创新平台11个,研发人员专利申请强度达每百人每年26件,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7项(含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

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组建云南省低品位绿色智能化采选工程研究中心及绿色矿山、低碳冶炼、再生铜三大专业技术中心。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团队,为技术突破提供人才支撑。

智能化转型引领行业变革。西南铜业搬迁项目机器人密度达780个/万员工,部署智能场景22个,引领着行业朝着更加智能、绿色、高效的方向迈进;迪庆有色智能矿山项目实现井下14台铲运机无人驾驶及AI皮带异物识别,为国内乃至全球铜矿山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绿色转型:深化低碳实践,引领可持续发展

绿色生产成效突出。“十四五”期间,云南铜业粗铜综合能耗最高下降16.89%,万元产值能耗下降27.70%。西南铜业连续三年获全国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称号,赤峰云铜、东南铜业等多家单位获评国家级、省级能效标杆。

其中,西南铜业搬迁项目应用的分气预转化制酸工艺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铜冶炼全流程智控一体化智能工厂”成功获评2025年度国家卓越级工厂,实现了铜冶炼工序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智能工厂实现生产效率与环保水平双提升。

资源循环利用能力增强,滇中有色再生铜项目2021-2024年消纳高品位再生铜7.17万吨,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此外,云南铜业还全面规划稀散金属回收路径,2024年营收达3.11亿元;从阳极泥中提取金、银、铂、钯等并实现5N高纯化制备,为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深化改革:激活内生动力,提升治理效能

国企改革纵深推进,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170项任务。截至2024年末,三年行动总体任务累计完成82.51%,改革步伐稳健有力,不断向纵深发展。

深入推进管理层级和法人层级压减工作,实现管理架构的扁平化和高效化。通过减少法人户数、“两非”非法人、参股权处置等形式,有效优化了企业资源配置,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

治理结构持续优化,10户符合设立董事会的企业实现应建必建,完善了企业决策机制,有效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东南铜业、迪庆矿业等通过精准帮扶实现扭亏为盈。

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18家单位实施改革,4家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15家企业89名领导班子成员100%签订“一议两书”,442名管理人员签订《岗位合同书》《业绩责任书》,劳动用工累计优化30%,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

据介绍,“十五五”时期,云南铜业将聚焦“双资源”“双金属”战略,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与依法治企。加大资源获取技术、复杂铜钼分离回收技术研发,推进智能矿山与工厂建设,开展连续炼铜炉窑寿命优化等绿色低碳项目,向着“建设世界一流优秀铜业公司”目标稳步迈进。(潘登、刘锴)

编辑:穆皓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